因爲普惠AI,重新認識AI

自從AI的概念誕生以來,AI已經走過了60多年的發展歷程,影視劇、文學作品裡和AI相關的元素也早已屢見不鮮。尤其是近兩年來,一場AI風暴正在席捲全球,特別在中國,彷彿一夜之間AI相關的公司已遍地開花。

因為普惠AI,重新認識AI

這一點不難理解,畢竟AI的概念已經在學界被熱議了多年。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AI將越來越多的被應用於各個領域,將不斷影響技術、產品、產業、業態、模式,最終使經濟、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革,AI已被認定為未來的發展方向。

另一方面,在產業界看來,AI"錢"景廣闊。人工智能營造的產業及市場規模有多大,目前沒有確切的說法。但保守預估,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將達到381億元人民幣,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2697億元,2020年中國市場達到700億元,全球市場達到6800億元。如此有前景的市場,吸引眾多的廠商加入自是必然的結果。

但尷尬的是,儘管產學研界都對AI報以極大的熱情,對更多普通大眾來說,到底什麼是AI,AI到底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有什麼幫助,卻仍存在很多困惑——是的,AI很熱,但它並沒有實現更大範圍的落地應用,以至於讓多數人在投去崇拜目光的同時,心裡暗自感嘆:"這關我什麼事?"用一句"冰火兩重天"來形容公眾對AI的認知現狀恐怕再合適不過。

如何化解這樣的尷尬呢?華為雲獨創性地提出了"普惠AI"概念,並致力於讓AI從高高在上的實驗室走進普通大眾的生活。

在華為看來,AI並不簡單的是一個獨立的產品,更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而是將成為一種基本生產力。AI適用於大部分的經濟活動,AI技術可以滲透製造、物流、零售各個領域的各個環節,讓眾多的行業在效率上產生倍增效應。

結合雲計算的發展脈絡看,只有當雲計算成為互聯網"水煤電"時,雲計算才真正開始了廣泛商業化。同理,只有當AI與普羅大眾的生產生活真正建立起強關聯時,才能迎來真正的落地普惠。

因為普惠AI,重新認識AI

而為了推動"普惠AI",華為最近展開了大規模的宣傳活動。先是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武漢、廈門、重慶、西安、杭州、南京、濟南等12個城市的機場,在上海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多個地鐵站,均投放了"讓未來充滿AI"的廣告,醒目地標出"華為雲 普惠AI"的標識。

然後聯手新華社、中國傳媒大學,歷時2個月,行遍15城,走進42所頂級高校、100多個產業園區,以"眾說普惠AI"為主題,開展全球最大規模的人工智能領域視頻訪談活動。該視頻通過"你心中的人工智能該怎樣?"的追問,讓人們重新認識AI,釐清AI概念。目前該視頻已在多個社交平臺被廣泛傳播,讓更多的人重新認識了AI。

華為雲推"普惠AI"概念,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致力於降低AI的技術門檻,將複雜AI專家能力普及到各行各業,讓行業專家也能使用人工智能。目前,華為雲提供EI企業智能並對外開放,令AI 應用於各行各業的行業實踐,讓AI"飛入尋常百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