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真的「保健」嗎?

雞蛋、大米、面、豆油、洗衣粉、肥皂…….全部免費送!近年來,一些所謂的保健品公司大打感情牌忽悠老年人購買“保健品”,許多老人被洗腦,更有老人明知被騙,卻心甘情願。2017年3月,山東一位60歲老人,留下一份遺書,講述購買保健品被坑的經歷,然後跳海自殺身亡。保健品再一次引發關注。

老年人是如何一步一步陷入保健品騙局的?所謂的保健品究竟能不能起到“保健”作用?我們平時應該怎樣保持身體健康?

保健品真的“保健”嗎?

保健品真的“保健”嗎?

回顧:保健品的營銷史

上世紀80年代,“XX營養液”——中國保健品的開山鼻祖,拉開了保健品市場的營銷大幕。90年代,“XX鱉精”“XX王漿”等產品相繼登臺,混戰於電視廣告市場。其中,採用“投遞傳單、義診活動、電視專題”營銷策略的“XX口服液”迅速崛起,其包治各種癌症的誇海口式宣傳,至今無人能出其右。繼“XX口服液”的營銷帝國崩塌後,品牌式保健品開始相繼亮相熒屏。眾多知名保健品品牌逐步走向正規化,不再像以前那樣粗放營銷。

保健品真的“保健”嗎?

現如今,市場上的保健品品牌可以說是數不勝數。據統計,中國保健品生產企業約2600家。不管是電視上,還是商場裡,我們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保健品。但是,我們熟悉的保健品品牌卻並沒有幾個。

保健品真的“保健”嗎?

事實是,當品牌保健品佔領主流營銷渠道(實體商店、電視、網絡)後,小品牌甚至無品牌保健品就開始轉戰地下。它們通過封閉式渠道,層層代理,最終通過最底層代理機構直接銷售給消費者。這種“直銷”渠道採用最廣泛的宣傳方式,就是媒體所揭露的“會議營銷”,即用開會向老年人推銷保健品,也叫“會銷”。

保健品真的“保健”嗎?

保健品真的“保健”嗎?

揭秘:老年人是如何上當受騙的

“會銷”多以公益健康講座、免費體檢、贈送禮品為噱頭,在街頭髮放傳單,邀請老年人參加。在會議的前幾天,年輕的業務員圍著老人不停噓寒問暖,幾乎絕口不提與推銷有關的內容。在瞭解老人病情和財務狀況後,選取可能花錢的老人,邀請主辦方請來的“醫療專家”進行一對一問診,最後賣給老人高價保健品。

保健品真的“保健”嗎?

這種“非法營銷”針對的對象幾乎全部是老年人。因為老年人的生活狀態比較單一,接收信息的渠道也比較少,正因為這樣,他們在面對“虛假宣傳”時,很少有精力、有能力去查證核實。

保健品真的“保健”嗎?

其次,這種所謂的營銷,為了對老人進行洗腦式宣傳,還專門制訂出一套固定的流程,以及每個流程需要施加的手段。面對這樣一個有戰略、有戰術、多兵種配合的“集團正規軍”,每個老人都相當於“單兵作戰”,最後乖乖繳械投降也就不足為奇了。時至今日,保健品營銷騙局依然大行其道。

保健品真的“保健”嗎?

除了騙子的手段,究其原因,還在於老年人與子女缺乏溝通與情感交流。部分老年人與子女長期不在一起,這就為騙子提供了可乘之機。老年人的心理防線被騙子的幾句甜言蜜語所攻破,然後心甘情願掏出錢財。

保健品真的“保健”嗎?

保健品真的“保健”嗎?

重點:保健品不等於藥品,保健還需靠平時

對於保健品,首先要釐清“保健品”與“藥品”的概念。“保健品”不等於“藥品”。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的規定,“保健品”是用於調節機體機能,提高人體抵禦疾病的能力,改善亞健康狀態,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不以預防、治療疾病為目的。而“藥品”是指用於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並規定有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所以,所有打著“無病防病,有病治病”的保健品都是虛假宣傳。

保健品真的“保健”嗎?

我們要肯定的是某些食物中某種成分的含量確實較高,但它所宣傳的超級效果是在實驗室環境下得出的結果。能夠促進人體健康的膳食結構一定是全面的,食物的常規成分不存在好壞之分。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的原因在於我們攝入量的不科學,因此我們選擇號稱“包治百病”的膳食補充劑是出於一種補償心理。認為服用了保健品,再熬夜、抽菸,就不會對身體產生傷害。事實上,這只是一種心理安慰。

只有做到充足睡眠、適度運動、均衡膳食、平和心情,才能保持身體健康。

保健品真的“保健”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