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1

《詩經》裡的山西民歌

山西是民歌的海洋,民歌歷史悠久。中國第一本詩歌總集《詩經》裡的

《擊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南風歌》

南風之燻兮,

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南風之時兮,

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溫暖和煦的南風呀,緩解了吾輩子民的暑熱;南風來的真是及時呀,農作物得到了良好生長,吾民的收入增加了。)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這兩首都是來源於山西地區的民歌收錄。

《詩經》中所收集的《魏風》、《唐風》共十九篇,大部分產生於山西,其中的《伐檀》、《碩鼠》、《綢繆》等,至今仍然膾炙人口。

如果山西省的童鞋用本地方言朗讀這些古詩想必更解其中之味。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2

山西民歌各領風騷

山西100多個縣,每個縣都有自己的民歌。而且各地民歌也各自呈現出不同的freestyle。

大致上,可以分為晉南、晉東南、晉北和晉中四個音樂色彩區。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晉東南壺關、晉城、陽城、沁水一帶的民歌,調式古樸;

晉北河曲、保德、偏關的民歌,音調高亢,音行跳躍性大,有塞上高原特有的遼闊、雄渾之感,以憨直、潑辣、樸素的抒情見長;

晉南的民歌時代氣息濃郁,感情熱烈;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晉中左權、祁縣、太谷,壽陽、太原地區的民歌,則靈活自由、富於變化。

晉中的歌唱藝術形式很多,既有民歌也有秧歌,更有晉劇,今天只在此詳細說下左權民歌。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3

山西民歌界的一股清流--左權民歌

晉中地區左權的民歌不同於山西其他任何地區,它獨樹一幟,自成脈絡,曲調清麗而優美、風格委婉而溫柔,意境新穎,詩味濃郁。

左權民歌在宋元時期,已經自成體系,大致分為“大腔”、“小調”、“雜曲”三大類別交相輝映。

大腔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屬套曲類民歌。其曲調典雅,結構嚴謹,形式完整,跳躍性大,虛詞拖腔較多。由序曲(“蒜圪瘩)、正曲(“劈破玉”)、尾聲(“打岔”)三部分組成,序曲和尾聲固定不變,正曲部分則可以由唱者隨意發揮,加以增減。大腔的唱詞都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唱法獨特,難度較大。如《奇怪》、《大小姐下繡樓》等。

估計從曲風、填詞以及唱法的場景運用上能登廟堂高遠。

左權民歌《太行孃親》

雜曲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又稱山歌,是隨著勞動節奏,在山間、田野隨時可唱的一種短歌。雜曲的格律相對自由,曲譜單一,適於即興編唱,別具地方風格。內容有《倒秧歌》、《醜秧歌》、《牧童歌》、《打夯歌》等,比如下面這首《呆笨呆》:

高高山上一隻雞,

嘡啷啷飛在廟簷底。

有心給你唱兩句,

嘴又幹來肚又飢(那麼咳)。

小調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左權民歌的主體部分,是民歌曲調的俗稱,適合人們在從事較輕鬆勞作時哼唱。小調的曲調簡短,易學易唱,並且可以自行填改歌詞,唱詞內容極其豐富。

從雜曲和小調的形式上來看,比較接近於目前活躍於網上的一些段子手寫的打油詩,接地氣,易傳唱,傳播廣。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來看一下描寫戀愛場景的小調:

桃花來你就紅來,杏花來你就白。爬山越嶺尋你來呀,啊格呀呀呆。榆樹來你就開花,圪枝來你就多,你的心眼比俺多呀,啊格呀呀呆。(《桃花紅 杏花白》)

開花調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來,從小調中派生出了一種獨特的形式——“開花調”。在“開花調”中,左權人腦洞大開,不僅植物可以作“開花調”,其他事物也可以作“開花調”,石頭、笤帚、門搭搭(門搭扣)、窗簾、玻璃……總之,一切用來作比喻的東西都可以。而這樣的“開花”又與下句的主題有著內在的聯繫,比如:

《櫻桃好吃樹難栽》

櫻桃好吃樹難栽,有那些心思口難開。

山丹丹開花背窪窪開,有了心思慢慢來。

從以上幾首歌來看,左權民歌的歌詞對“賦比興”手法的運用非常精煉。

不僅如此,誇張、諧音、雙關、疊字等手段以及方言虛詞的合理運用,讓歌曲表現力強。而且大部分歌詞是即興創作,隨編隨唱,不用專門學習,一聽就會,因此流傳很廣。

是不是和我們中學時候學習的《詩經》很像?並且和當下流行的RAP有些相似。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4

元曲四大家與山西民歌

山西民歌那麼多,那麼好聽,根源背後是來自堅實的群眾基礎。為什麼群眾基礎好,我們從元曲四大家的祖籍發現了一點點蛛絲馬跡。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元朝的四大戲曲家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白樸。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元朝四大家之首關漢卿是山西運城人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白樸,山西二人臺之鄉的山西忻州河曲縣人士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鄭光祖山西臨汾人

元曲四大家三個出生在山西,這與宋元時期山西一帶的民歌興盛不無關係。

另外一位著名的元曲作家王實甫雖然是元大都人,今天的北京人。但《西廂記》的故事則是發生在山西永濟的普救寺。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西廂記》叨叨令原文

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

有甚麼心情花兒靨兒打扮得嬌嬌滴滴的媚

準備著被兒枕兒只索昏昏沉沉的睡

從今後衫兒袖兒都搵溼重重疊疊的淚

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

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

久已後書兒信兒索與我悽悽惶惶的寄

山西人愛說疊字,眾所周知。另外在此出現的 “兀的”這是個語氣助詞,意思比較寬泛,類似“哪麼”、“真是”、“還”、“當然”、“可不是嘛”等意思。這個詞在元曲裡常常看到:

尚仲賢《洞庭湖柳毅傳書》:“想著我在洞庭湖裡,怎生受用快活,如今折得這般,兀的不愁殺人也。”“兀的不愁殺人也”的意思是“真教人憂愁啊”,用今天的網感語言,就是“真是鬱悶死我了啊”。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現在晉中一帶的方言中,“兀的”一詞依然隨處可見,意思和元曲中“兀的”基本一致。例如:

《西廂記》

[越調。鬥鵪鶉]玉宇無塵,銀河瀉影。月色橫空,花陰滿庭。羅袂生寒,芳心自警。側著耳朵兒聽,躡著腳步兒行。悄悄冥冥,潛潛等等。

“悄悄冥冥”就是不聲不響的意思。山西人現在也經常這樣說。例如:“你也不敲門,悄悄冥冥就進來了,嚇我一跳。”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5

晉中的民歌藝術家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當代中國民歌藝術的泰斗郭蘭英老師

郭蘭英,1929年12月生,山西平遙人,我國著名的歌舞劇演員、女高音歌唱家、晉劇表演藝術家,代表作:歌曲《人說山西好風光》、《南泥灣》、《繡金匾》、《我的祖國》等,為新歌劇藝術的發展和民歌演唱做出了開拓性、歷史性的貢獻,被稱為“一代宗師”。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劉改魚, 1939年生,山西左權人,著名山西民歌演唱家代表作:《桃花紅杏花白》、《親圪蛋下河洗衣裳》、《唱得幸福落滿坡》等,山西省十大傑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歌“開花調”)傳承人,被國家文化部評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歌“開花調”)代表性傳承人。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閻維文,山西平遙人,總政歌舞團獨唱演員、我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音樂協會理事,代表作:《小白楊》、《說句心裡話》、《一二三四歌》、《母親》、《陽光路上》等。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石佔明,山西左權人,中國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團民俗歌唱家,首屆中國南北民歌賽“歌王”代表作:《圪梁梁》、《倒秧歌》、《高高山上一簍油》、《打酸棗》、《桃花紅杏花白》、《太行山好地方》、《親圪蛋下河洗衣裳》等。

從古至今,山西人、晉中人這麼愛唱,你知道嗎?

我這麼愛唱 你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