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幹實幹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魏縣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指導,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把握精準要義,下足繡花功夫,不畏艱難、苦幹實幹,取得顯著成效,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0.86%,7月中旬順利完成國家第三方評估驗收。

“三級書記”抓脫貧,扛起政治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進行脫貧攻堅,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堅定信心、勇於擔當,把脫貧職責扛在肩上,把脫貧任務抓在手上。縣委堅定扛起脫貧攻堅政治責任,縣對鄉、鄉對村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構建了縣委書記、鄉鎮黨委書記、農村黨組織書記三級書記抓扶貧責任體系。一是逐村逐戶全走遍。脫貧攻堅是政治任務,更是群眾工作,只有深入到群眾當中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魏縣堅持做到“四個走遍”。書記、縣長走遍了全縣561個行政村,其中對143個貧困村走訪多遍;其他縣級幹部走遍了分包鄉鎮的貧困戶;各鄉鎮書記、鄉鎮長對轄區貧困戶走訪多遍;村黨組織書記每月對本村農戶走訪一遍,瞭解民情、對症幫扶。二是縣、鄉、村逐級壓責任。書記、縣長帶隊,對各鄉鎮逐一摸清底數、找準問題,現場協調解決,對工作不力的兩個鄉鎮主要領導、主管領導、幫扶幹部、村級幹部進行嚴厲問責,在全縣公開通報處理結果,傳導了工作壓力。三是“五大活動”促落實。在全縣開展“大排查、大整改、大驗收、大練兵、大問責”活動,特別是今年5月以來,每週一晚上舉辦一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擂臺賽”,以視頻形式面向全縣直播,鄉鎮書記、貧困村第一書記、職能部門一把手等輪番上陣脫稿發言,現場打分,練作風、練本領,曬工作、曬成效,激發了全縣脫貧攻堅各類責任主體的工作熱情。

苦幹實幹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魏縣縣委書記盧健(左)在大馬村鄉康南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頂層設計,強力攻堅。一是全黨總動員。全縣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始終保持頑強的工作作風和拼勁,滿腔熱情做好脫貧攻堅工作。面對貧困人口十萬之眾的艱鉅任務,廣大黨員幹部沒有雙休日,不分節假日,走村入戶,千方百計落實政策,盡心盡力扶貧濟困。有的同志連續工作一個多月都沒有回過家,有的同志帶病堅守崗位,有的同志家人病重住院都顧不上看一眼。二是全民齊上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扶貧要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的要求,魏縣採取愛心超市、星級脫貧戶評先、派發公益崗位等方式,破除一些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激發他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目前,年輕力壯的外出打工、到開發區就業,留守婦女等半勞力、弱勞力到“扶貧微工廠”上班,無勞動能力的通過量資入股實現分紅收益,人人有事幹,個個能掙錢,家家有收入,形成了全民參與脫貧攻堅的良好局面。三是各界同參戰。國務院國資委對口幫扶,邯鄲市委主要領導親自包聯魏縣脫貧工作,市縣選派143個工作隊駐村幫扶,市縣7081名幹部與24270戶貧困戶結對幫扶,縣內企業對口支援,各級各界並肩戰鬥,全縣上下勠力同心,匯聚成了脫貧攻堅的強大力量。

把握精準要義,提升脫貧實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在提高脫貧攻堅成效。魏縣結合縣情實際,把準脫貧攻堅中的突出問題,對症施治、精準發力,以改革創新的思路從制度上解決問題、排除困難,提升脫貧攻堅實效。一是發展“扶貧微工廠”,讓半勞力戶腰包鼓起來。魏縣是勞務輸出大縣,常年在外務工人員30萬人,全縣留守婦女、老人等多達12.6萬人,其中貧困人口約1.8萬人。為破解半勞力、弱勞力就業難題,本著以創業促就業的思路,大力推進“扶貧微工廠”建設,著力發展箱包、服裝、玩具、電子元器件等勞動密集型加工業,讓半勞力、弱勞力實現在家門口就業,探索出了一條群眾增收、村集體增益、企業增效、產業增強“一舉四得”的產業化扶貧新路子。目前,已建設“扶貧微工廠”252家,帶動貧困人口就業6160人,帶貧率達到52.2%,貧困勞力年均增收1.8萬元。魏縣發展“扶貧微工廠”的做法,被國扶辦認定為產業就業扶貧的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二是探索建立精準防貧機制,讓邊緣戶不能掉下來。圍繞解決“後三年”和“三年後”的問題,聚焦因病因學因災等致貧返貧關鍵因素,積極探索建立精準防貧工作機制,設立了全國第一份防貧保險,從源頭築起貧困發生的“截流閘”和“攔水壩”,最大限度降低了返貧致貧風險。目前,全縣共監測相關對象7565人,經核實符合因病因學因災救助條件的697人,發放防貧保險金716.6萬元。魏縣探索建立精準防貧機制的做法,在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上刊發,得到國扶辦主任劉永富的重要批示,國扶辦調研組專程到魏縣調研總結精準防貧工作。三是創新“量資入股”股份合作制模式,讓弱勞力戶生活好起來。致力於推動資產性收益扶貧,以“股份合作制”為抓手,通過涉農資金和扶貧資金整合下放、折股量化、參股投放、分享收益,創新實施“量資入股”模式,實現由“資金項目到戶”向“資本權益到戶”轉變,受益群眾每年分紅1500元,有效破解了弱勞力戶增收難、龍頭企業融資難的“雙重難題”。對於確定的受益貧困戶,一般要擔任村內治安員、民調員、保潔員等,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動,樹立靠自己雙手脫貧的鮮明導向。四是建立醫療“四重保障”,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針對魏縣因病致貧比例高的實際,在認真落實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的基礎上,縣財政拿出300萬元設立“政府健康扶貧救助基金”,作為“第四重保障”,對於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等群體,因醫療自付費用過高導致家庭無力承擔的予以救助保障。五是財政兜底實施危房改造,讓貧困群眾人人享有安全住房。對全縣農村危房進行逐戶摸底,建立改造臺賬,整合資金6897.8萬元,採取政府兜底措施,為投工投料和自籌資金能力極弱的1236戶特困戶危房進行了裝配式住房改造,群眾直接拎包入住,徹底解決了貧困群眾的住房安全問題。

堅持抓黨建促脫貧,發揮戰鬥堡壘作用。農村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主陣地,村黨組織是脫貧攻堅的主力軍、先鋒隊,我們把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切實發揮好村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戰鬥堡壘作用。主要是推進實施了“三大工程”:一是“頭雁引領”工程。縣委制定了《關於建立“直抓直管”黨建工作機制全面加強農村黨支部書記管理的意見》《關於實施“樹優促後”工程全面提升農村黨建工作水平的意見》等有關文件,調整貧困村支部書記55人,選優配強了領頭雁。二是“素質提升”工程。組織203名村支部書記分6期參加省級示範培訓、143名貧困村支部書記分2期參加市級示範培訓,縣級對全縣561個村(居)支部書記輪訓了一遍,鄉鎮對其他村幹部進行兜底培訓,有效增強了村級幹部為民服務意識及帶領群眾致富本領。三是“堡壘建設”工程。籌資542萬元,新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28個、擴建14個、整修64個,統一配備辦公用品和制度圖版,堅持村“兩委”幹部坐班制,為群眾提供政策諮詢和代辦服務,脫貧攻堅的基層堡壘作用得到彰顯。

(作者系中共魏縣縣委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