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從清朝的書到80年代的糧票、收藏愛好者建博物館任人免費參觀

「身边」从清朝的书到80年代的粮票、收藏爱好者建博物馆任人免费参观

「身边」从清朝的书到80年代的粮票、收藏爱好者建博物馆任人免费参观

上至明末清初的行軍釜,下至改革開放初期的糧票債券,近300件散落民間的藏品被集中展示出來,歷史跨度達300餘年。近日,收藏愛好者張世軍在孝泉鎮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共同打造了“孝泉博物館”,將自己多年的收藏免費展覽出來,讓市民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張世軍的故事,晚報君曾經報道過,瞭解點擊下面鏈接

「身边」从清朝的书到80年代的粮票、收藏爱好者建博物馆任人免费参观

藏品背後的歷史和文化

德孝城內的“孝泉博物館”中,張世軍正在佈置自己的藏品,500平米的展廳內,票據、字畫、書籍、公文函件、老照片、器皿等物件,其中也不乏一些名人的字畫和影像資料,從不同側面展示了人們生存、繁衍、創造、審美的發展歷程。

「身边」从清朝的书到80年代的粮票、收藏爱好者建博物馆任人免费参观

展廳主要分為紅色文化、孝文化、改革開放和德陽文化四大類主題,涵蓋了教育、稅務、經濟、文化、縣誌等多類藏品,全部為張世軍20多年來所收藏的物件。

「身边」从清朝的书到80年代的粮票、收藏爱好者建博物馆任人免费参观

張世軍在德陽乃至省內的收藏界小有名氣,由於喜歡傳統文化,早在20年前,他便開始收買藏品,做起了“收買商”,“後來我給自己定了個小圈子,將收藏方向定位在德陽本土上。”

「身边」从清朝的书到80年代的粮票、收藏爱好者建博物馆任人免费参观

1988年新華社記者拍攝的“月上東山”

在他的收藏裡,多以展現德陽的歷史民俗文化為主,有明末清初時期的行軍釜、李調元童山詩集、清末畫家江宗匯所繪德陽潮扇扇面、清末光緒納票、古文孝經、孝泉解放初期果汁牛肉商標等等,藏品多達200餘件。

「身边」从清朝的书到80年代的粮票、收藏爱好者建博物馆任人免费参观

“這是清道光《雍正集》,其中收入了德陽籍闞惟寅作品四篇之多(其它縣僅一兩篇),為全省之最;這是日本明治時期寄往德陽的明信片,當年辛亥革命成功,新舊政府交替,從日本經上海進入湖北,順江逆流而上進入重慶嘉陵江,過涪江凱江最後到達中江縣城,再用馬車運入孝泉交到收信人手中,歷時1個多月,可以想象是怎樣的一路艱辛,為研究四川郵史提供了極高參考價值……”

「身边」从清朝的书到80年代的粮票、收藏爱好者建博物馆任人免费参观

日本明治時期寄往德陽的明信片

對於每件藏品,張世軍都如數家珍,並在下方精心編寫了註釋。

「身边」从清朝的书到80年代的粮票、收藏爱好者建博物馆任人免费参观

他說,藏家首先得對歷史感興趣,瞭解並研究歷史,同時參考歷史背景和相關歷史事件,對於浩如煙海的藏品和資料,要發掘其背後的故事。

夢想將多年收藏免費展出

“這20年來除了生活,基本上都貢獻在收藏裡了,傾注了大量的心血,這些藏品我也沒打算賣,一直以來就有一個心願,開辦一個博物館,將自己多年的收集進行集中展示,為喜愛收藏的人們搭建交流的平臺,同時有利於宣傳和保護歷史文化。”

「身边」从清朝的书到80年代的粮票、收藏爱好者建博物馆任人免费参观

民國初期所拍攝的鳴鳳塔

(南塔,原址在泰山南路二段,珠江橋附近)

張世軍坦言,剛開始收買藏品,是為“稻粱謀”,但時間久了,當他對四川,尤其是德陽的歷史文化有了一定了解後,覺得每一件藏品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身边」从清朝的书到80年代的粮票、收藏爱好者建博物馆任人免费参观

“作為土生土長的德陽孝泉人,有責任將這些‘故事’傳承下來,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德陽有關的歷史、經濟、文化,瞭解中國上千年的德孝文化。”

張世軍的想法也得到了孝泉鎮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並免費提供場地辦民俗博物館。

「身边」从清朝的书到80年代的粮票、收藏爱好者建博物馆任人免费参观

去年年底,“孝泉博物館”開始籌備,並將於明日起正式面向公眾開放。

「身边」从清朝的书到80年代的粮票、收藏爱好者建博物馆任人免费参观

張世軍說,由於場地的限制,還有很多藏品未能展示出來,下一步他將逐漸完善博物館,爭取能讓每件藏品都能展現在世人眼中。

「身边」从清朝的书到80年代的粮票、收藏爱好者建博物馆任人免费参观

“讓這些歷史文物都能得到更好的保護,領略千年古鎮深厚的歷史底蘊,也讓我們的子孫後輩瞭解過去的歷史,珍惜現在的生活。”

讓新聞觸動心靈

長按掃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