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到底是「貴妃」,還是普通妃子?

在《紅樓夢》中,屢次稱元春為“貴妃”。有人認為這是僭越:書中並沒有說元春被封為貴妃,只是普通妃子,而貴妃僅次於“皇后”和“皇貴妃”,是賈家擅自提高了她的位分,甚至推論這是賈家獲罪的原因之一。但是這裡有個問題,“貴妃”真的比普通妃子更高貴嗎?

元春到底是“貴妃”,還是普通妃子?

看慣了清宮戲,會覺得這個問題無稽:皇后之下皇貴妃,皇貴妃之下是貴妃,貴妃之下是妃,妃之下是嬪、貴人、常在等等。貴妃怎麼會不高貴呢?

沒錯,在清朝,的確是這樣的。但是僅僅是清朝。明朝有“貴妃”而沒有“皇貴妃”,地位也仍在賢妃、淑妃、莊妃、敬妃等名號之上。注意了,在明朝,莊妃敬妃不是封號,而是職位。

再早的唐朝,也有貴妃稱號,但與“淑妃”、“德妃”、“賢妃”同等,享受正一品的待遇。也就是說,這四個名號的地位是一樣的。著名的楊貴妃是因得寵還顯赫,並不是清宮戲裡常說的“位同副後”。

有人要說了,曹雪芹明明生活在清朝,當然是清朝的規矩,你引唐朝不是太遠了嗎?

是的,雖然學術界對《紅樓夢》作者是否曹學芹,仍然存在爭議,但作者一定是清朝人,卻是均可置疑的。可清朝人一定寫清朝規矩嗎?

元春到底是“貴妃”,還是普通妃子?

並不是。作者在開篇就點明:“無朝代年紀可考”。這並不是假撇清,是有藝術和現實兩重目的的。從藝術上說,不寫明朝代時間,能使作品具有更廣泛的審美性;從現實上說,不寫明清朝是為了避免“文字獄”的迫害。康乾盛世,也是文字獄最盛行的時代,讀書人常常無端獲罪。故意強調作品是虛構、並非現在,至少能減少文字獄迫害的機會。

不僅是時間,甚至在空間上,作者也故意矛盾,製造錯亂的、脫離現實的審美效果。比如寧國府請賈母賞梅是在年前,蘆雪庵賞雪櫳翠庵求梅也是年前,但實際上北京的梅花花期在陽曆3、4月,在春節之前是看不到的。

就單說嬪妃品級。建造大觀園之前,賈璉告訴王熙鳳:“周貴人的父親已經家裡動了工了”、“吳貴人的父親吳天佑家,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如果按照清朝的制度,妃下有嬪,嬪下才是貴人,而貴人與常在等名號一樣,屬於下級宮眷了。哪有道理中上級的妃子家還沒蓋省親別墅,下級的貴人家先蓋上了?而賈家深以元春封妃為榮,賈璉又怎麼會以兩個下級的貴人舉例呢?

元春到底是“貴妃”,還是普通妃子?

貴人一詞,有多種含義,比如劉老老說的“貴人多忘事”,是指地位尊貴的人,類似於達官貴人。人們也常把對自己有幫助的人稱為“貴人”,算命時常說“有貴人相助”。

貴人作為後宮等級,也不止清朝才有。比如東漢光武帝初置這個名號,其地位僅次於皇后,跟清朝貴人低於妃嬪大大不同。

所以在這裡,“貴人”是客氣地稱呼地位尊貴的人,而不是直呼宮眷等級。但如果《紅樓夢》的背景時代真有“貴人” 這個後宮等級,賈璉會以此來稱呼周吳兩位妃嬪嗎?

既然“貴人”不是清朝的品級,強認“貴妃”高於普通妃子,就太過穿鑿了。既然“貴妃”不是品級,而僅是對妃子的客氣稱呼,也就不存在僭越的問題,賈家也不會因此而獲罪了。

況且如果真的存在僭越的嫌疑,賈政在家裡說說也就罷了,怎麼會在元春省親時,當著宮中太監宮女,也說“貴妃切勿以政殘年為念”,太明目張膽了吧?

元春到底是“貴妃”,還是普通妃子?

還不止是賈政或者賈家人,連小太監傳齡官作戲,也說“貴妃有諭”,難道宮裡的太監會忘了規矩、把普通妃子口頭上提拔為貴妃?還是為了討好賈府,妄自提高了元春的位分?顯然都說不能。

再舉一個例證,同樣在元春省親時,賈政曾說:“今貴人上錫天恩,下昭祖德……”,難道是賈政誠惶誠恐、卑躬屈膝,主動把女兒降低到貴人的位分上了?在同一段話裡,一會兒稱“貴妃”,一會兒稱“貴人”,顯然這只是客氣的尊稱,而不是直呼品級。

不是說賈府沒有犯罪,因為八十回後賈府即使沒被抄家,也急劇衰敗,肯定是獲罪了。而在文字獄的白色威脅之下,作者肯定不會寫賈家的獲罪是無辜受冤,否則被扣一個“影射”的帽子,滅族都有可能。

賈府犯的罪已經夠多了,瀆職、亂倫、干涉司法、私放高利貸、暗殺人命,還有替甄家收藏東西。已經有了這麼多的罪名,就不用在稱呼上再給他增加“僭越”這一項了。畢竟咱們不是文字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