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特色街頭小吃「滿煎糕」,是閩南人最喜歡的麵食!

滿煎糕是閩南人常吃的一道麵點食物,別看它外表平平,中間可是非常有意思的,中間層的組織空洞比較大,切面層看起來像“牙齒”狀,剛出爐的時候吃,表皮會有點小脆,而中間的糕體很Q,如果放到隔天,表皮會由於過多時間接觸空氣而軟掉,夾餡是花生芝麻糖餡,一口咬下,花生糖的香在口中環繞。


泉州特色街頭小吃“滿煎糕”,是閩南人最喜歡的麵食!


滿煎糕呈錐形,內似蜂窩,食鬆軟,夾層香甜,是冬春季節的佳點。清晨起來,胃口還沒完全打開,喝上一杯剛榨好的豆漿,配上剛出爐還冒著香氣的滿煎糕,日子頓時神清氣爽。如果經常早上喝花生湯的閩南人,除了油條就屬滿煎糕是最多人的選擇。

在賣早點的小攤上,經常能看到滿煎糕的身影,一般都是已經冷卻的,很多閩南人根本滿意機會吃到熱騰騰的滿煎糕,因為做出來的時候都是半夜時分,然後早上才能開始銷售,這樣才能供應給市場,如果想現做現賣,基本上生意不會太好,畢竟趕不及。


泉州特色街頭小吃“滿煎糕”,是閩南人最喜歡的麵食!


真正的滿煎糕的出現是與清代左宗棠有關。咸豐五年1855年太平軍入福建時,左宗棠在馬尾創建造船廠,推薦漢人沈葆禎主持。為了使清兵吃飽且不擾民,他決定在煎餅上加以改進,利用福建盛產蔗糖及花生仁讓傳統鹹麵餅卷大蔥、沾辣椒變成甜食。

於是他把糖與花生仁碾碎,拌在已發酵鬆軟的煎餅卷內變成煎糕,使兵勇在海上練兵後更容易入口,更容易攜帶。宗親中也有至泉州清軍驛駐紮者,仍傳入滿煎糕為食。1883年左宗棠再次誓師福建,滿煎糕也隨王部傳入臺灣。所以很多臺灣小吃都是閩南地方帶過去的。


泉州特色街頭小吃“滿煎糕”,是閩南人最喜歡的麵食!


滿煎糕在一些閩南城市裡面已經很少看到,但是在農村或者鎮區裡面,還是有它的身影,因為閩南人不太喜歡吃麵食,所以滿煎糕只能算是很特有的一種存在,經過好多年的演變,它始終沒有多大的變化,一直保持著甜味,形狀也是永遠錐形,只不過滿煎糕的價格賣的很低,所以利潤並不高。


泉州特色街頭小吃“滿煎糕”,是閩南人最喜歡的麵食!


其實有很多以前特別有名氣有好吃的街邊小吃,慢慢的已經消失不見,那些只有老一輩的閩南人才懂得它們的做法,可是年輕人根本不感興趣,所以只能眼睜睜的看它們消失掉,滿煎糕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