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奇志大兵的相声?

_Terrific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声。奇志大兵曾经是南派相声的代表人物,有一段时间曾经与牛群冯巩齐名,号称“北有牛群冯巩,南有奇志大兵”。二人一个说普通话,一个说湖南味的塑料普通话,互为捧逗,并且形成了“奇志碰大兵,有理也讲不清”这样的鲜明特色。二人曾经红遍三湘四水,还曾经登上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但可惜的是,因为创作理念的分歧,二人于2003年裂穴,给全国的相声观众留下了不小的遗憾。



奇志大兵的走红,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在传统相声里,说什么方言并不是包袱,方言本身才是,相声的笑点并不在方言的内容,观众需要的只是听到演员模仿出的方言腔调(苗阜王声走红,靠的也是这种“方言腔”的模仿)。但是奇志大兵的相声作品方言与普通话的比例,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听他们的段子,哪怕是从来没有听过湖南话,但是只要细品,结合奇志的解说,根本不存在任何理解障碍。这也是奇志大兵能从湖南走出来,红遍全国的关键原因。


奇志大兵成长在一个没有相声土壤,却异常需要娱乐形式的地方——湖南长沙,在当时相声界,相声已经脱离其原来的演出形式,逐渐转化成舞台艺术与电视艺术,奇志大兵依靠相声过去的民间化路线,通过惊人的创作力,推广了自己的相声,同时又借电视媒体的力量将自己推向了全国。

其实奇志大兵在湖南的崛起,与十年后郭德纲德云社的小剧场相声在北京的崛起,路子其实并无不同,只是他们崛起在互联网尚未兴起、各种娱乐形式甚为简单的时代而已,并且他们身处非曲艺重镇的湖南长沙,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另外还有最关键的一点,他们合作的时间相对短了些,如果他们能像郭德纲于谦一样“互敬互爱,彼此尊重”,相信他们的相声事业会更加辉煌。


靖逸轩主


无意中看见这个话题,虽然这二位已经不再合作,再说这个有点过时,但是忍不住叨唠两句,毕竟这是一个技术贴:


相声届有四位“离经叛道”的名家,奇志大兵是这其中的两位。

“离经叛道”不是贬义词,是指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如果当初中广四老为首的“相声改革小组”的诸位,知道有这么二位,不知有何感想。)



一般把这二位的相声定位为“子母哏”,相仿于牛群冯巩。

其实这两对儿有本质上的不同。


“子母哏”意为捧逗台词量相仿,捧哏的比重由原来的一头沉变为四六开或者五五开。

牛群冯巩就是如此,甚至有的活捧哏的比逗哏的词儿还多,形成了倒三七。

但是再怎么使,始终是牛群把握整段相声的方向。

关键性的台词(比如瓢把儿)都在牛群这边,这是逗哏的份内。

冯巩虽然戏份加重,但是始终还是捧哏,面向是对着逗哏的。




您再看看奇志和大兵:

看出来没有?奇志虽然站在逗哏的位置,实际上干的是捧哏的活。

有时候也这样:




说明这对组合的捧逗关系没有固定的模式,共同把握着节目的方向,共同控制者节目的节奏。

一会儿我逗他捧;一会儿我捧他逗。

从纯子母哏的节目中还看不出来(比如《喜丧》),但是叙述类节目就比较明显。

这种新颖的捧逗方式,我也只在他二位身上见着过。

至于这样使活的优劣,才疏学浅,不敢评论。


还有人问他们的节目算不算相声?

人家有捧有逗,有铺有垫,有三番有四抖,符合相声的特征。

以上……


相声沙弥


他们在主流相声界属于清新派的,有方言的加入,捧逗配合都不错,但在电视上看问观众要掌声总觉得“贫了吧唧”,在一众歌星舞星中没什么存在感,只能是混个脸熟,那个时候体制内的相声跟宣传政治口号挂钩,上电视是唯一露脸的机会,相声的土壤还是小剧场,他俩属于定位错误!


甲由申田123


他们的相声在以前很火了一段时间,给我们也带来了不少的快乐。但是他们学的也是新相声,不是传统的,也可能学过传统相声但那时候没市场,他俩在长沙没少跑小场子,主要表演段子和双簧,没有把握住机会发扬传统相声很遗憾,或者说不会传统相声很遗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