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虹再「跨」餐飲業或與美團等外賣平台探線下「自營店」模式

在相關多元領域動作頻頻的長虹,這次把視線放到了餐飲業上。

不過,此次長虹並非是要做餐飲,而是推出了智能廚房系統,為時下火爆的團餐業提供解決方案。

推出智慧廚房系統,只是長虹跨界餐飲業經營的開始,其或還將通過合作等方式引入外賣企業,試水多種盈利模式。

長虹相關負責人透露:“我們也在和美團、餓了麼等這些企業接觸,外賣也是團餐很重要的部分。”

業內人士認為:“在盈利模式上,長虹或將嘗試先為用戶提供廚房機器人產品,後在智慧廚房系統運行中為食堂用戶節省出成本費用,並從中獲得分成。同時,長虹或與外賣平臺抱團開拓團餐市場。”

外賣平臺激戰四起

實際上,外賣平臺之間的大戰也一直頗為激烈,美團和餓了麼等平臺之間的新零售之戰早已全面打響,戰火從線上蔓延到線下,同時企業開始尋找新的風口。

近日,長虹方面對外透露,其已與美團、餓了麼等企業接觸,欲發力團餐,引發外界熱議。其合作模式將是怎樣的,也被業內廣泛猜測。

“從外賣平臺經營模式來看,美團外賣大部分採用加盟、眾包的混合經營模式,餓了麼為部分代理部分直營,百度外賣則大部分採用代理模式。美團若與長虹合作,可能會採用直營模式,雙方或開設線下店。”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代理模式極其複雜,雙方的合作不會選擇這個模式,直營會讓平臺更可控,也可以保證品質。”

同時,外賣平臺的新晉者不斷湧現,競爭日趨激烈,眾多平臺都開始開拓新市場。近日有消息稱,滴滴也將進入外賣市場,與美團、餓了麼展開激烈競爭。線上外賣企業也在加快佈局線下,並拓展多個細分領域,將目光鎖定在了尚處於起步階段的線上團餐市場。

“智慧廚房系統的推出,對外賣平臺來說是個機會。他們可以藉助智慧廚房系統開拓線下,探索‘直營店’模式,在有潛力巨大的團餐市場跑馬圈地。”業內人士認為。

“近幾年,中國團餐業整體的發展沒有外賣業迅速和蓬勃,同時面臨食品安全等問題,也並未形成規模化、品牌化,但卻是一塊很大的‘蛋糕’,給新品牌的進入提供了機會。如果引入智慧廚房系統,美團、餓了麼將開啟外賣產業的智能化模式,也將增強消費端服務的智能性和便利性。不過,這一合作的前景如何,關鍵要看產業是否有較高的門檻。”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

外賣平臺、廠商抱團開拓

企業團餐,一直是餐飲外賣的一個很大的市場,各外賣企業垂涎已久。

有餐飲界專家認為,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也有意與長虹合作,共同完成對團餐市場的拓展和佈局。

根據中國烹飪協會此前發佈的《團餐50強企業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團餐業態快速發展,已經佔到餐飲業30%的份額。

資料顯示,從市場份額來看,企業和學校是現階段團餐市場的主要客戶群體,約佔80%的市場份額,而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醫院、大型活動等其他項目的總量則僅佔20%。

長虹董事長趙勇透露,國內團餐市場的規模達9500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20%。其中,企業食堂和學校食堂是兩大主要市場,分別佔34.9%、35.5%。

中國央廚聯盟副秘書長袁超指出,團餐的市場是巨大的,除了學校、企事業單位的食堂外,大型活動、會議用餐、集體配送的外賣,也是團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長虹智慧廚房系統的市場。

“雖然團餐市場潛力巨大,但團餐業仍有成本高、口味差、品牌弱、存在大量食品安全問題的四大痛點。”朱丹蓬認為。

目前,中國餐飲行業已進入微利時代。管理費、人工費等不斷上漲,蠶食著企業微薄的利潤。人工成本高、口味差、消費者難安心等因素使得團餐市場良莠不齊,整體口碑非常一般。

同時,團餐行業激烈競爭,缺乏品牌。對於店鋪型品牌餐飲來說,要實現大規模的工廠化團餐,難度相當大。而受制於高額成本,小規模的團餐,對消費者讓利不可能太高,物流倉儲的鋪設也是難點。

“外賣平臺與餐飲商此前已嘗試了合作、反補,而外賣平臺再次與長虹合作,是在盈利模式上的又一次試水。互聯網、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外賣平臺、餐飲商的痛點:智能化可以解決供應鏈問題,互聯網可以解決人工、前廳及後廚管理問題。團餐供應鏈的智能化可以提升收入、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效率。”業內人士認為。

而食品安全問題頻發,也是團餐業的一大痛點。長久以來,餐飲行業中的食材生產、食材配送、餐食加工等環節自成體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運營效率低下、食品安全無法保證。

資料顯示,長虹智慧廚房系統通過數據把消費者、廚房機器人、供需交易平臺等系統及設備連接在一起,供需交易平臺完成食材入庫、食品溯源、供貨等流程。該系統能夠明顯降低團餐的整體運營成本,同時更好地把控品質。

趙勇稱,按照綿陽地區500人規模食堂三年就餐狀況來測算,食堂系統性降低成本幅度達30.46%。他透露,長虹在綿陽市已經建立了一個能夠配送上千人的淨菜中心。接下來,長虹還會在成都等地建立淨菜中心。

“以彩電為代表的客廳市場容量出現嚴重飽和,增速緩慢,而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廚房市場增速卻非常高。長虹在客廳產業的基礎上,拓展商用廚房市場,欲造智慧廚房供應鏈管理,是在擴充營收上的多維度嘗試。長虹智慧廚房系統實現人、設備與信息的互聯互通,是長虹向物聯網進軍的典型業務,這或將為長虹業績開闢新的增長空間。”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