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鄭國—「後起之朽」

春秋戰國時期的鄭國—“後起之朽”

鄭國與春秋時期的各個諸侯國相比建國較晚,西周宣王時期被封在京畿附近的棫林地區,後來遷到了虢鄶之間,而後又再次輾轉定都新鄭地區。與其他老牌強國相比,“小鄭”雖然年紀比較輕,但“拳腳功夫”卻毫不遜色。然而,最終還是沒能擺脫被淘汰出局的命運,後起之秀也成了“後起之朽”!

春秋戰國時期的鄭國—“後起之朽”

1. “別叫我小不點兒,我超兇的!”

在春秋爭霸的大舞臺上,“小鄭”雖然來的比較晚,但不好意思,我有雙光環加成!鄭國的開國之君鄭桓公是周厲王的少子,周宣王的弟弟,春秋前期,雖然平王東遷後周國的實力大減,但在各諸侯國的威信猶在,並且與其他姬姓諸侯國相比,此時的鄭國與周王的關係最近,自然能夠得到周王的更多恩寵與照顧。其次,鄭桓公在成周位居上卿,手握實權的鄭國成了各個諸侯國巴結和討好的對象,鄭國東遷時,虢國和鄶國就曾獻出十邑的土地贈與桓公立國。

作為皇室貴族和成周上卿的鄭國也很會利用自己的優勢,一時間在國際舞臺上順風順水,上承王命,下制諸侯,不斷的為自己增加籌碼,很快的兼併了虢國、鄶國和周圍的其他小國,並不斷侵擾許國掠奪土地。此時的鄭國已經在中原大地上立穩了腳跟,又經過桓公、武公的改革和發展,到了莊公時期已經成了春秋初期,中原大地上的小霸主,甚至連老牌強國齊國也十分忌憚鄭國的強勢。

隨著實力的不斷增長,“小鄭”也越發囂張跋扈!周王由於忌憚鄭國的強勢,試圖削弱鄭國在朝中的權勢,這引起了鄭國的強烈不滿,竟然發兵侵擾周國搶收了莊稼,並越發怠慢周王。鄭莊公三十七年,周桓王率領陳、蔡、虢、衛等國聯軍進攻鄭國,但卻被鄭國打敗,桓王也被射傷。這一時期的鄭國可以說是風光無二,“天下諸侯,莫非鄭黨”!

春秋戰國時期的鄭國—“後起之朽”

2. 我是真的不太會把握機會啊!

俗話說“過剛易折”,鄭國在政治上失去了周王的信任後,在國際舞臺上也是接連失誤。

莊公三十八年,北狄來勢洶洶攻打齊國,齊國派出使臣向鄭國求助,莊公欣然應允,並令太子忽帶兵前往救援。北狄被擊潰後,齊僖公便想將女兒文姜許配給太子忽,希望通過政治聯姻的方式鞏固兩國的關係。姬忽本就是鄭國的太子,如果外部能有像齊國這樣的大國扶持,那麼太子忽在鄭國的地位將更加穩固,也對鄭國的政治穩定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太子忽卻以“齊大非偶”的理由,拒絕了齊僖公的一番好意。鄭莊公死後,在政治鬥爭中落敗的太子忽孤立無援,最後被大臣高渠彌殺死。莊公之死也掀起了鄭國長達數十年的內鬥,太子忽、公子突、公子公子亹、公子嬰等人你方唱把我方登場。雖然鄭厲公姬突獲得了最後的勝利,但卻錯過了繼續擴張的黃金時期,此後開啟了春秋五霸的時代,齊、晉、楚、秦強勢崛起,鄭國的命運已悄然改變!

錯過了齊國的瘋狂暗示後,鄭國又錯過了向晉國獻殷勤的絕好機會。

鄭文公三十六年,因晉國內亂而逃亡的公子重耳來到鄭國,文公的弟弟叔詹向文公建議:“重耳賢,且又同姓,窮而過君,不可無禮”。叔詹覺得重耳賢能,日後必成大器,希望文公可以在他危難之時伸出援助之手,這樣一定會對晉國和鄭國的關係大有裨益。可是文公根本不聽:“諸侯亡公子過者多矣,安能盡禮之”!聽到文公這麼講,叔詹害怕鄭國日後的到晉國的報復,於是又向文公進言:“君如弗禮,遂殺之;弗殺,使即反國,必為鄭憂”!文公依然沒有采納叔詹的建議。鄭文公四十三年,早已返回晉國的重耳聯合秦國攻打鄭國,對鄭國展開報復行動。

春秋戰國時期的鄭國—“後起之朽”

3. 這道題好難啊!因為TMD根本沒有正確答案!

被晉老大胖揍後的“小鄭”慢慢的認清了自己,這早已不是那個莊公時期的黃金時代了,這時的自己也只剩下做小弟的資格了!但做小弟之前,有道選擇題你得先答對。

這時的中原各大國中有兩個山頭,北方的晉老大與南方楚老大,兩家雖然誰都看不慣誰,但誰也都搞不死誰。鄭國的悲慘就在於,他恰恰在兩國之間,對他而言,這是道必答題,也是道送命題!

被一頓暴打後的鄭國加入到了晉老大的隊伍中,雖然挺憋屈的,但至少不會捱打。鄭穆公時期,迫於南方楚國的壓力,鄭國又投入到楚老大的懷抱中。襄公即位後,楚國不滿鄭國放歸宋國的華元,出兵伐鄭,鄭國又倒戈投靠晉國。襄公八年,楚國又因為鄭國與晉國結盟,出兵圍困鄭國,鄭國投降,襄公肉袒牽羊請罪,又與楚國結盟。襄公十年,晉國又不滿鄭國投靠楚國,發兵討伐鄭國。襄公死後,悼公繼位。許國素來與鄭國有怨恨,於是詆譭鄭國要背棄與楚國的盟約,悼公派弟弟前往楚國申訴無果,於是又倒向晉國……

此後歷任的鄭國國君都在盟晉與盟楚的問題上左右搖擺,但不管是投靠哪個山頭,鄭國總是免不了一頓胖揍!這麼些年下來,“小鄭”也從一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硬生生被打成了“隔壁吳老二”!

春秋戰國時期的鄭國—“後起之朽”

4. 看來是真的老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春秋後期,楚國內亂不斷,晉國六卿相互攻伐,鄭國在這一時期得以喘息,甚至還抽空滅亡了許國。然而好景不長,韓、趙、魏瓜分了晉國,作為新興勢力的韓國,成了鄭國的最大威脅。

鄭國雖然歷經磨難,身經百戰,但早已沒有了當年的雄心壯志,桓公、武公、莊公的輝煌對現在的鄭國而言成了不可逾越的神話,早已習慣了苟延殘喘,便會連振作一下的勇氣都沒有。這時的鄭國還在忙於內鬥,君主更迭頻繁,他顯然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被這個時代徹底拋棄了。幽公元年,韓武子伐鄭,殺幽公;繻公十五年,韓景侯伐鄭,取雍丘;君乙十一年,韓伐鄭,取陽城;二十一年,韓哀侯滅鄭,並其國。鄭國退出了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