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国—“后起之朽”

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国—“后起之朽”

郑国与春秋时期的各个诸侯国相比建国较晚,西周宣王时期被封在京畿附近的棫林地区,后来迁到了虢郐之间,而后又再次辗转定都新郑地区。与其他老牌强国相比,“小郑”虽然年纪比较轻,但“拳脚功夫”却毫不逊色。然而,最终还是没能摆脱被淘汰出局的命运,后起之秀也成了“后起之朽”!

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国—“后起之朽”

1. “别叫我小不点儿,我超凶的!”

在春秋争霸的大舞台上,“小郑”虽然来的比较晚,但不好意思,我有双光环加成!郑国的开国之君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少子,周宣王的弟弟,春秋前期,虽然平王东迁后周国的实力大减,但在各诸侯国的威信犹在,并且与其他姬姓诸侯国相比,此时的郑国与周王的关系最近,自然能够得到周王的更多恩宠与照顾。其次,郑桓公在成周位居上卿,手握实权的郑国成了各个诸侯国巴结和讨好的对象,郑国东迁时,虢国和郐国就曾献出十邑的土地赠与桓公立国。

作为皇室贵族和成周上卿的郑国也很会利用自己的优势,一时间在国际舞台上顺风顺水,上承王命,下制诸侯,不断的为自己增加筹码,很快的兼并了虢国、郐国和周围的其他小国,并不断侵扰许国掠夺土地。此时的郑国已经在中原大地上立稳了脚跟,又经过桓公、武公的改革和发展,到了庄公时期已经成了春秋初期,中原大地上的小霸主,甚至连老牌强国齐国也十分忌惮郑国的强势。

随着实力的不断增长,“小郑”也越发嚣张跋扈!周王由于忌惮郑国的强势,试图削弱郑国在朝中的权势,这引起了郑国的强烈不满,竟然发兵侵扰周国抢收了庄稼,并越发怠慢周王。郑庄公三十七年,周桓王率领陈、蔡、虢、卫等国联军进攻郑国,但却被郑国打败,桓王也被射伤。这一时期的郑国可以说是风光无二,“天下诸侯,莫非郑党”!

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国—“后起之朽”

2. 我是真的不太会把握机会啊!

俗话说“过刚易折”,郑国在政治上失去了周王的信任后,在国际舞台上也是接连失误。

庄公三十八年,北狄来势汹汹攻打齐国,齐国派出使臣向郑国求助,庄公欣然应允,并令太子忽带兵前往救援。北狄被击溃后,齐僖公便想将女儿文姜许配给太子忽,希望通过政治联姻的方式巩固两国的关系。姬忽本就是郑国的太子,如果外部能有像齐国这样的大国扶持,那么太子忽在郑国的地位将更加稳固,也对郑国的政治稳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太子忽却以“齐大非偶”的理由,拒绝了齐僖公的一番好意。郑庄公死后,在政治斗争中落败的太子忽孤立无援,最后被大臣高渠弥杀死。庄公之死也掀起了郑国长达数十年的内斗,太子忽、公子突、公子公子亹、公子婴等人你方唱把我方登场。虽然郑厉公姬突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但却错过了继续扩张的黄金时期,此后开启了春秋五霸的时代,齐、晋、楚、秦强势崛起,郑国的命运已悄然改变!

错过了齐国的疯狂暗示后,郑国又错过了向晋国献殷勤的绝好机会。

郑文公三十六年,因晋国内乱而逃亡的公子重耳来到郑国,文公的弟弟叔詹向文公建议:“重耳贤,且又同姓,穷而过君,不可无礼”。叔詹觉得重耳贤能,日后必成大器,希望文公可以在他危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样一定会对晋国和郑国的关系大有裨益。可是文公根本不听:“诸侯亡公子过者多矣,安能尽礼之”!听到文公这么讲,叔詹害怕郑国日后的到晋国的报复,于是又向文公进言:“君如弗礼,遂杀之;弗杀,使即反国,必为郑忧”!文公依然没有采纳叔詹的建议。郑文公四十三年,早已返回晋国的重耳联合秦国攻打郑国,对郑国展开报复行动。

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国—“后起之朽”

3. 这道题好难啊!因为TMD根本没有正确答案!

被晋老大胖揍后的“小郑”慢慢的认清了自己,这早已不是那个庄公时期的黄金时代了,这时的自己也只剩下做小弟的资格了!但做小弟之前,有道选择题你得先答对。

这时的中原各大国中有两个山头,北方的晋老大与南方楚老大,两家虽然谁都看不惯谁,但谁也都搞不死谁。郑国的悲惨就在于,他恰恰在两国之间,对他而言,这是道必答题,也是道送命题!

被一顿暴打后的郑国加入到了晋老大的队伍中,虽然挺憋屈的,但至少不会挨打。郑穆公时期,迫于南方楚国的压力,郑国又投入到楚老大的怀抱中。襄公即位后,楚国不满郑国放归宋国的华元,出兵伐郑,郑国又倒戈投靠晋国。襄公八年,楚国又因为郑国与晋国结盟,出兵围困郑国,郑国投降,襄公肉袒牵羊请罪,又与楚国结盟。襄公十年,晋国又不满郑国投靠楚国,发兵讨伐郑国。襄公死后,悼公继位。许国素来与郑国有怨恨,于是诋毁郑国要背弃与楚国的盟约,悼公派弟弟前往楚国申诉无果,于是又倒向晋国……

此后历任的郑国国君都在盟晋与盟楚的问题上左右摇摆,但不管是投靠哪个山头,郑国总是免不了一顿胖揍!这么些年下来,“小郑”也从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硬生生被打成了“隔壁吴老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国—“后起之朽”

4. 看来是真的老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春秋后期,楚国内乱不断,晋国六卿相互攻伐,郑国在这一时期得以喘息,甚至还抽空灭亡了许国。然而好景不长,韩、赵、魏瓜分了晋国,作为新兴势力的韩国,成了郑国的最大威胁。

郑国虽然历经磨难,身经百战,但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雄心壮志,桓公、武公、庄公的辉煌对现在的郑国而言成了不可逾越的神话,早已习惯了苟延残喘,便会连振作一下的勇气都没有。这时的郑国还在忙于内斗,君主更迭频繁,他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这个时代彻底抛弃了。幽公元年,韩武子伐郑,杀幽公;繻公十五年,韩景侯伐郑,取雍丘;君乙十一年,韩伐郑,取阳城;二十一年,韩哀侯灭郑,并其国。郑国退出了历史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