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在国内,很多人不知道蒋彝的名字。

但在西方,他是与林语堂齐名的华人作家;

他的“哑行者画记”,畅销欧美,好评如潮;

作品与刘海粟画作共同展览,连英国玛丽王后都曾出席他的画展;

他有深厚的国学功底,是哥伦比亚大学中文教授;

他交游广泛,朋友圈包括徐悲鸿、梅兰芳等。有趣的是,他还是第一个用传统画法画“熊猫”的人。这位名扬四海的艺术家,却谦虚地称“自己成不了大师”,“最多也就是接近大师的水平”。

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我不愿平凡而生,更不愿平凡而死,总之,平凡二字是我的仇敌。我好胜,我爱名,我要出奇,我要立异,使世界人对我惊奇,使世界人对我诧异。至少要对世界上有点贡献,而使世界永远的留恋着。”1938年元旦,蒋彝对自己立下这番誓言。

辞官赴英

蒋彝,字仲雅,1903年出生在江西九江的书香门第。自幼从父亲习书画,深得东方艺术之精神。青年时期进入东南大学学习化学,之后投笔从戎,加入北伐。战后历任三地之县长,因求变革而得罪权势,痛心政治腐败之下,辞官赴英,不承想一走竟是数十年。

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蒋彝像

刚到英国时,蒋彝只会五个单词,还目睹了英国人对中国人的歧视。穿西装走在路上,就会被认为是日本人,因为英国人觉得,中国人不会有这样得体的着装。他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证明中国人也是有才能的。

蒋彝利用一切空闲和机会学习英语。他刻苦学习,英语水平飞速提升。不久他考入伦敦大学,投入曾任溥仪英文教师的庄士敦门下。又经过英国汉学家骆任廷举荐,来到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算是站稳了脚跟。

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庄士敦(右一)

在英国,他还结识了很多艺术家:戏剧家熊式一、画家徐悲鸿刘海粟等。他们对于中国艺术有很多共同的见解,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积极拓展交际圈,英国极具声望的画家康纳德和评论家傅来义等,都和他交往甚密。

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徐悲鸿致蒋彝信封、信件

哑行者成名

在伦敦大学任教期间,蒋彝发现,当时英国介绍中国的资料,多偏见、武断之作,尽是描述一些鸦片鬼、乞丐、苦力等。他决意用英文来写英国见闻,用中国画表现英国风土人情,纠正偏见,以求发现“各民族之间的相似之处,而不是彼此之间的差异”。

当时蒋彝思乡愁苦,又忧心国内局势,决定去湖区休假。他每日写日记,并在宣纸上画当地景物的水墨画,安静闲适,最后将诗、文、画结集出版为《湖区画记》。独创的“画记”形式、中国笔墨画法以及旧体诗词、清新隽永的游记,体现中西方文化共通之处等诸多特点,让《湖区画记》一问世就大受媒体和读者好评,不到一个月初版就卖完了。英国人称这部作品,让他们通过中国人的视角重新认识和反思了自己。《湖区画记》共出九版,成为“哑行者画记”的第一本。

之后,蒋彝又出版了《伦敦画记》、《牛津画记》,本本畅销,成为名震英伦的当红作家。

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蒋彝笔下的西方景象

他还积极向西方介绍中国艺术,先后出版了《中国画》、《中国书法》。这两本书当时就获选最佳出版图书,直到今日,还被欧美高校指定为艺术史教材。

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中国书法》

蒋彝成了当时最畅销的作家之一。他的著作《儿时琐忆》被作为礼物送给玛丽王后,并以著名作家的身份与丘吉尔共进午餐。

与他同时以英文创作出名的中国作家,一位是熊式一,一位是林语堂。他的艺术才华也备受肯定,伦敦兹维默艺术馆举办蒋彝画展,玛丽王后都亲自光临观展。

同年,伦敦迎来几只大熊猫。伦敦民众为之疯狂,蒋彝也十分喜爱,成为用传统中国画画法画熊猫的第一人,伦敦评论家因此称他为“熊猫人”。

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蒋彝所画熊猫

1939年9月,英国对德宣战。战争中,蒋彝在伦敦的寓所被炸毁。他移居牛津,过着俭朴的生活。此时也正是日军侵略中国之时,他身在海外,却心系祖国,写下了《东望祖国怆然有感》五首绝句。

“一丸自古封函谷,三户终能灭暴秦”

“一时浩气塞天地,死有田横五百人”

这些诗歌,歌颂了中华民族抗战到底的决心和英雄气概。

四十年代后,蒋彝开始涉足英国外的领域。1946年,蒋彝去美国访问,受到赛珍珠夫妇款待,还访问了胡适。6月回英国,开始《纽约画记》的写作。该书出版后畅销英美,书评家甚至认为他比风行北美的林语堂写得更好。

1951年蒋彝去巴黎,在那里住了半年,打算写一本《巴黎游记》。他对这座艺术与浪漫之都向往已久,尽管屡次经过,但是从未深入探索。在书中,他充满深情地提词:

“三顾巴黎如梦过,者番前去慢徜徉”。

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巴黎画记》英文版书影

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波士顿画记》中译本,文景最新出品

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蒋彝画埃菲尔铁塔,书中插图

因为不会法语,这次旅行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哑行者”。他和画家朋友一起走访巴黎引以为傲的手工匠人,或独自探寻现代艺术与哲学的摇篮——咖啡馆。书在1955年出版,同样大受欢迎。书评人说在书中可体验“不同文化的和平相容”,读者惊讶他对别国文化不带有偏见,在日常环境中发现惊喜的能力。

移居美国

“哑行者”名声大噪,很多地方主动邀请他写游记。五十年代,蒋彝应邀去波士顿,打算写一本《波士顿游记》。此行还去了纽约、芝加哥、旧金山等地,发展了很多新朋友,包括哈佛大学教授杨联陞等。美国人也欢迎这位著名华人,来美国讲学定居。

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蒋彝和杨联陞说相声

1955年,蒋彝接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邀请,离开了生活了二十余年的英国,移居美国纽约,其后受邀担任哈佛优等生荣誉学会年会演讲嘉宾,是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亚洲人。

蒋彝的演讲题目为《中国画家》:“我发现自己到处受到欢迎,不是作为一个吸引人的异教徒,而是被看做一个有贡献的伙伴。”他想探索“中国绘画艺术与未来的世界艺术融合的可能性”,“我们现代人都是文化交叉的产物,强调我们之间的差异是行不通的。在种类和技术之下,隐含着人与自然的诗意真理。”

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波士顿画记》英文版书影

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波士顿画记》中译本,文景出品

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书中插图

1959年《波士顿画记》出版。圣诞前夕,美联社发表短文,列了19本书,作为推荐给名人或者机构推荐的圣诞礼品,其中,《波士顿画记》被推荐给了麻省参议员约翰·肯尼迪。一个星期后,肯尼迪获选美国总统。此外,《波士顿画记》还荣登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

1964年《旧金山画记》出版,蒋彝在书中聚焦了华人移民问题。他盛情描绘了华埠欢庆新春的热闹场景,盛赞了早期华人移民为美国经济做出的卓越贡献,并列举了丁龙等优秀的华人例子,来反击美国对华人的偏见,认为“目前的时代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理智。”12月中旬,《旧金山画记》和卓别林《自传》萨特《言语》等书一起,荣列畅销书榜。

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旧金山画记》英文版书影

同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蒋彝闻讯,激动不已,为祖国成就骄傲自豪。他在纽约街头整整走了一天,连饭都没有吃。“无论家乡多么贫苦,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总觉得它特别亲切。”独在异乡的他,喟然长叹:“余生何日可还乡?

落叶归根

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七十年代,蒋彝在香港中文大学担任访问学者,所画《沙田一角》

尽管在美国受到种种优待,蒋彝最渴望的还是重返故土。当时的冷战局势,让蒋彝的思乡之情只能深埋心底。中美“乒乓球”外交之后,两国关系迎来转机。蒋彝在旧友帮助下,获得了回国访问机会!

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1975年4月,在外漂泊42年的“哑行者”,终于又踏上了祖国的土地。蒋彝惊叹于新中国崭新的面貌!一日从华侨大厦出来,他停在了劳动人民文化宫前,陪伴的家人以为他累了,

他说:“我想在这看看人。”五一期间,他们一起去颐和园游园。曾经慈禧用海军军饷修建的皇家园林,今日成为大众休闲游园之所。人们的表情也都喜气洋洋,人虽多,却井然有序。“中国人的性格变了!”蒋彝惊呼。

他回到南昌,和妻女相聚,一家人欢聚一堂。在战乱时期拉扯一家的妻子已卧病在床,蒋彝十分珍惜这次见面机会,每日陪伴在侧,喂她进食。

这次访问,蒋彝走访了中国6省20市,神州大地日新月异,他想到昔日国民党统治的腐败,感慨不已。

回到美国后,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接连发表和出版了《哑行者访华归来话今昔》、《重访祖国》,歌颂新中国崭新的面貌。

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蒋彝笔下的家乡

1977年8月,蒋彝感到身体状况变差,决计再度访华,查找材料,有生之年完成《中国艺术史》。他此行拜访了很多著名的考古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如唐兰、沈从文、李可染等。还去荣宝斋请篆刻家徐之谦刻几方石章,其中一方刻:

“游遍世界半世纪,年年魂梦绕神州。”

他这次在中原地区游览,并回南昌探望妻女。这一面竟是和妻子最后一别,几日后,妻子曾芸因心脏病去世。

9月底,蒋彝在参观毛主席纪念堂时晕倒。国庆前夕,他强撑病体参加国宴,接受邓小平接见。入院期间,他自知时日不多,在病床上加紧工作,想写完《中国艺术史》,献给祖国

10月17日,蒋彝的生命走到尽头。追悼会在八宝山公墓进行,严济慈、李可染、吴世昌、叶君健等众多文化艺术界人士参加。蒋彝和妻子一起埋在庐山脚下。哥伦比亚大学闻讯后连降两日半旗致哀。

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江西九江

纵观蒋彝的一生,虽然多数时间在海外度过,但他始终心系祖国。他传播中国的艺术文化,积极树立新中国形象, 并抛除偏见,探索中西方文明共通之处,堪称“中国文化的国际使者”。

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除中文版《巴黎画记》《波士顿画记》外,其余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参考郑达《西行画记——蒋彝传》,商务印书馆,2012年。

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巴黎,诚然是此类文章偏爱的绝佳话题,也能展示有代表性的经典及欧洲风情,在她背后是如同北京一样多姿多彩的深厚底蕴。

我初见蒋彝先生时,有些担忧他是否能透过巴黎高雅而流光溢彩的表面挖掘出她深刻的内涵。然而,他的书表明,他的“哑”如同巴黎的恶名一样,是具有欺骗性的,我无须担忧。在他的书中,平淡而熟悉的事物大放异彩。年轻人穿得像黑猩猩,新桥附近的一扇大门变成了一个瓷花瓶,飘落的白雪为巴黎圣母院的塔披上一层薄薄的面纱。这一切无疑是真实的巴黎,当然,书中也不乏神秘的异国风情。

读完这本魅力非凡、不同寻常的书后,自认为对巴黎了如指掌的人们也会惊讶于自己认识的不足,即使法国首都最著名的地标,也似乎不再是曾经眼中的那般模样,他们还会发现,巴黎给他们的快乐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多了。

——威廉·海赫爵士

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一位被称为“哑行者”的民国大师|巴黎画记

以上首发于“世纪文景”公众号,内容略有增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