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臧天朔因患肝癌於今晨去世,臧天朔去世病因剖析

歌手臧天朔因患肝癌於今晨去世,代表作有《朋友》等

今日中國第一代搖滾音樂人臧天朔去世。有媒體求證臧天朔好友貝斯手劉君利,他表示臧天朔去年檢查出患上肝癌,當時一直在養病,直到今年身體狀況稍有好轉,只是沒想到突然病情惡化而去世[蠟燭]

歌手臧天朔因患肝癌於今晨去世,臧天朔去世病因剖析

【守護肝臟健康,你需要了解的↓↓↓】五臟之一的肝,具有代謝、排毒、造血和強大的免疫功能,對每個人的身體健康影響極大。然而我國每年約有42.2萬人死於肝癌,佔全球肝癌死亡病例數的51%。哪些行為最容易傷肝?肝不好有哪些症狀?怎樣預防常見的肝病?…戳圖自檢↓↓一起小心“肝”

歌手臧天朔因患肝癌於今晨去世,臧天朔去世病因剖析

你瞭解肝臟嗎?

1.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分泌膽汁幫助消化。

2.肝臟具有代謝、解毒、造血和強大的免疫功能。肝臟受損,對自身健康影響極大。

3.我過每年約有42.2萬人死於肝癌,佔全球肝癌死亡病例數的51%。

歌手臧天朔因患肝癌於今晨去世,臧天朔去世病因剖析

肝臟最怕這些!

1.肝炎病毒

所有的肝炎病毒都是急性肝衰竭的危險因素,而乙肝、丙肝病毒還有可能產生慢性損傷,導致肝硬化、肝癌。

2.暴飲暴食

暴飲暴食容易造成體內脂肪代謝壓力增加,多餘的脂肪沉積於剛髒,引發脂肪肝損傷。

3.吃藥太多

絕大多數藥物都需要肝臟代謝,亂吃藥會加重肝臟負擔,容易導致藥物性肝損害。並沒有什麼解酒藥、保肝藥。

4.過來飲酒

酒精對肝臟的影響是終生的,如果有一段時間喝酒很多,即使後來戒酒了,對肝臟的影響也會存留下來。

歌手臧天朔因患肝癌於今晨去世,臧天朔去世病因剖析

肝不好有哪些症狀?

1.食慾不振

肝臟受損往往導致消化不好,嚴重的還可能出現厭食油膩、噁心、嘔吐等。

2.易疲勞

剛髒有問題會導致長期食慾不振和消化吸收受阻,人體出現容易疲勞、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頭昏耳鳴等現象。

3.蜘蛛痣和肝掌

一些肝硬化患者會出現蜘蛛痣和肝掌。蜘蛛痣常見於臉部、頸部、前胸、後背等部位。肝掌則常出現在手掌兩側。

4.黃疸

剛髒出現問題會導致肝細胞破壞,膽紅素代謝出現異常,引起黃疸,通常表現為眼睛、皮膚、尿液等發黃。

5.出血

剛髒出現異常會造成凝血因子合成異常,到孩子牙齦出血、鼻子出血等症狀。

歌手臧天朔因患肝癌於今晨去世,臧天朔去世病因剖析

警惕常見肝病病毒性肝炎

甲肝

傳播途徑: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染,年齡越大,感染率越高。

預防措施:

1.注射甲肝疫苗;

2.避免與甲肝患者共用茶杯、餐具等;

3.不喝生水,不吃不乾淨的食物。

歌手臧天朔因患肝癌於今晨去世,臧天朔去世病因剖析

惡性腫瘤發病率

全國 1.肺癌 2.胃癌 3.肝癌 4.結直腸癌 5.女性乳腺癌

男性 1.肺癌 2.胃癌 3.肝癌 4.結直腸癌 5.食管癌

女性 1.乳腺癌 2.肺癌 3.結直腸癌 4.胃癌 5.甲狀腺癌

數據來源:2013年中國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分析

歌手臧天朔因患肝癌於今晨去世,臧天朔去世病因剖析

乙肝、丙肝

傳播途徑:乙肝、丙肝的傳染途徑基本一致,主要有:母嬰傳播、血液傳播、性傳播。

預防措施:

1.接種乙肝疫苗;

2.不語他人公用牙刷、剃鬚刀、注射器等;

3.使用嚴格消毒的理髮、刮臉、修腳、穿刺和紋身等器具;

4.性生活使用避孕套。

歌手臧天朔因患肝癌於今晨去世,臧天朔去世病因剖析

警惕常見肝病

酒精肝

酒精攝入量越大,發生酒精性肝病的危險性越高。

非要喝酒,如何保護肝臟?

我過酒精性損害肝病診療指南中對於飲酒量的規定是成年男性40g/日,女性20g/日。

也就是說男性白酒每天在2兩左右,必究不超過2瓶,而女性則需要減半。

歌手臧天朔因患肝癌於今晨去世,臧天朔去世病因剖析

脂肪肝

80%-90%的脂肪性肝病與飲食不當和營養失調有關。

如果換了脂肪肝,你得做到這些

1.不能再喝酒。

2.減肥。

3.儘量避免各種藥物。

4.少吃肥肉和油炸食品。

5.補充重要氨基酸。

6.多攝入蛋白質。

歌手臧天朔因患肝癌於今晨去世,臧天朔去世病因剖析

肝癌

多數肝癌患者都是由乙肝或者乙肝攜帶者轉變而來。

預防措施

1.不吃發黴的食物。發黴的食物(特別是花生、紅薯、甘蔗等)含有強致癌物麴黴毒素。

2.不要長時間或大量飲酒,乙醇的代謝過程對肝臟細胞有直接寫毒害作用。

3.保持健康體重,不過胖或過瘦。

4.乙肝、丙肝慢性感染著必要時要積極治療。

5.定期體檢,特別是乙肝或丙肝患者等高危人群。

如果生命到此為止,你是否不曾留下遺憾,你的健康,才是對家人最大的責任,關愛健康,呵護生命。你想要的健康管理,雲南萬年青學院都能給你,專注衛生健康行業培訓7年,食療養生,營養健康,雲南最權威的慢病管理(食療養生)機構。

傳播健康科普知識,服務全民大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