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去看晴空万里,看一看“晴空”赛场上的热血激昂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当这首《往后余生》萦绕在战士耳畔时,似乎恰好构成一段既壮美、又浪漫的MV画面——碧空如洗,戈壁荒漠中,军事比武场上龙吟虎啸……硝烟尽处,那一张张军帽下的面庞,最引人注目,也最牵动人心。万里晴空下,有铁骨柔肠,有热血青春,更有扬威国际比武赛场的豪迈与潇洒。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带你去看晴空万里,看一看“晴空”赛场上的热血激昂

晴空

“想带你去看晴空万里,想大声告诉你我为你着迷……”

当这首《往后余生》萦绕在战士耳畔时,似乎恰好构成一段既壮美、又浪漫的MV画面——碧空如洗,戈壁荒漠中,军事比武场上龙吟虎啸……硝烟尽处,那一张张军帽下的面庞,最引人注目,也最牵动人心。

晴空,晴空!

在这里,“晴空”是军事比武项目的响亮代号,更是中国军人捍卫祖国蓝天的坚定意志。

万里晴空下,有铁骨柔肠,有热血青春,更有扬威国际比武赛场的豪迈与潇洒。

——编 者

带你去看晴空万里,看一看“晴空”赛场上的热血激昂

高射机枪手黄文津

铁手亦柔情

带你去看晴空万里,看一看“晴空”赛场上的热血激昂

“那是双铁手,下了苦功夫!”一提到黄文津,连队老兵很服气地说。黄文津是名高射机枪手,在备战“国际军事比赛-2018”“晴空”防空导弹兵比赛的过程中,他成天和高射机枪“亲密接触”,双手布满老茧,一碰硬邦邦的!

“库尔勒基地风沙大,不保养好装备,沙土进入枪械内部,射击时很容易卡壳。” 黄文津说。那是在6月初,备赛进入攻坚期,上级验收训练成果,没想到黄文津刚扣出2发子弹,高射机枪就卡壳罢了工。尽管及时排除故障,但由于受到干扰,最后成绩并不理想。

仔细研究库尔勒训练基地的天候情况,黄文津找到了答案,问题出在大风吹起的细沙和尘土上。打这往后,黄文津对高射机枪呵护有加。每天只要实弹射击完毕,黄文津第一时间就是给高射机枪做保养——捅枪管、擦拭涂油、贴保护膜……黄文津几乎每天都会重复同样的程序,耐心细致地照顾装备。时日一久,就磨出了这么一双“铁手”。

因为军事技能高人一筹,黄文津被选进“晴空”项目集训队。休息时,黄文津喜欢听音乐。有那么几次,民谣《往后余生》溜进他的耳朵,里面有句歌词,“想带你去看晴空万里,想大声告诉你我为你着迷”,让他偶尔会想念远方的女友。尤其是在备战“晴空”比赛,站在戈壁荒漠的万里晴空下听这首歌,黄文津觉得十分应景,意蕴深长。有一次在电话里他给女友轻轻唱起这首歌,女友连说“好听”,但一时也没明白歌声里的深意——黄文津想让女友看看自己征战“晴空”。这想法有点小浪漫,黄文津也有点小激动!

集训队最初有100名队员,仅遴选5人参赛,另有10人进入后备车组。这样一算,淘汰率高达85%;高射机枪专业总共16人,只留下3人,比整体淘汰率还要高。

黄文津一步步稳扎稳打,训练成绩“一路飙升”,自动步枪脱靶率从20%降至0,高射机枪对模拟空中目标射击的失手概率也越来越小。

想实现目标,就要不断超越自我。黄文津经常选择在大风浮尘、高温炎热天气加班训练,让战友和教练员临机给他“出情况”“使绊子”;跑完400米综合障碍后,他又马不停蹄进行高射机枪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黄文津在应对任何“特情”时都能做到面不改色、游刃有余。在比赛开始半个月前,他顺利进入第一车组,成为正式参赛队员。

严格的自我加压训练,他的双手更加粗糙,但也更加刚劲有力。前不久,新疆军区某师政委张连国来看望“晴空”集训队员,握着黄文津布满老茧的手,这种感觉特别强烈。

在“晴空”最后一场综合赛中,场地上方晴空万里。“哒哒,哒哒哒……”在对移动装甲目标射击地段,黄文津平心静气,果断扣动扳机,迅速命中装甲目标靶。

最终,中国队获得团体冠军,黄文津被评为最佳高射机枪手。“文津,你真棒,我在网上看到你和战友的比赛视频,也看到了你头顶的万里晴空!”赛后,女友在微信上发来一段语音,大抵也明白了黄文津唱歌的深意。黄文津擦拭了一下脸上的汗,尽管脸被手上的老茧硌了一下,但他咧嘴笑得幸福而自豪。

战车驾驶员杨卫江

车神玩漂移

带你去看晴空万里,看一看“晴空”赛场上的热血激昂

盛夏七月,南疆库尔勒,热浪灼人。

临近正午,几辆拖着黄沙疾驶的战车才逐渐放慢速度,停靠在赛道边。

“哇,真舒服!”车门打开,车外一股热气流顺势袭来,浑身被汗水浸透的杨卫江走出车外猛吸了一口气。

“走,大家赶紧洗洗吃饭去。”杨卫江摘下工作帽,习惯性地往外一翻,汗水沿着帽子内侧很快汇成一条线,洒落一地。

平时,车里温度接近50℃,人坐在里头就直淌汗,大伙早已习以为常。此刻,先填饱肚子才是正事儿。

嘴上招呼战友们吃饭,杨卫江自己却没啥胃口。天气太热是一方面,咋样过障碍不碰杆才是他心结所在。

来回算下来,一上午跑了5趟,最多一次居然碰了5次杆。按照比赛规定,一根杆罚时20秒,要是上了赛场,这还得了?

再过半个月,“晴空”防空导弹兵比赛就要开幕,杨卫江心里比谁都急。倒也不是害怕啥,从参加备赛开始,杨卫江就从未有过退缩的念头。

3个月前,杨卫江入选为“晴空”项目驾驶员选手,那是他头一回接触92A式战车。有人开玩笑说:“你一个普通车辆驾驶员,不会是过来陪练吧?”杨卫江“嘿嘿”一笑,露出一排白牙:“就算陪练,也要练出点名堂。”

基础不够,拼搏来凑。那段时间,为了争取多一些训练机会,杨卫江总是提前到场,最后一个下车,有时还趁大家休息补水间隙加班加点训练。一周下来,杨卫江体重下降了近6斤。

每天一小考,每周一大考。欣慰的是,杨卫江成绩直线上升,不仅速度远超其他车组,失误率也始终控制在较低范围。进入备赛第3周,杨卫江直接从第三车组晋级到第一车组。

赛场如战场,谁快人一步就意味着越接近胜利。要想进一步缩短行进时间,让战车漂移是个好办法。

想法固然不错,极速漂移又谈何容易?对常人来说,即使家用车完成漂移尚需过硬的技术,何况重达十多吨的战车?

回想第一次漂移训练,杨卫江至今心有余悸。那天,车组通过蛇形限制路路段后,一个右拐弯出现在眼前。杨卫江判断,这里正好适宜漂移。点刹、打方向,然而战车却迟迟停不下来,眼看就要冲出赛道。说时迟,那时快,杨卫江眼瞅着路基外一块空地,猛打方向盘,车辆一下驶出近20米。下车后,几名队员一身冷汗:战车距离山体已不足5米。

“一次漂移省不了几秒钟,要不先别练这个了。”队友有些担心他的安全,杨卫江却不为所动。在杨卫江看来,在战场上进行这样的一次机动,可能就是一次化险为夷,甚至是一次绝地反击,更何况,战机转瞬即逝,也许两秒钟就能决定战斗胜负。

训练间隙,杨卫江拿来纸笔写写画画,仔细分析赛道设置情况,甚至将每个障碍、每处细节都牢记于心。前轮角度大小、车重分配、轮距轴距等因素对漂移的影响,车的速度、油门、刹车力度应该如何控制等杨卫江逐渐了然于胸。

到底难在哪儿?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长达10公里的赛道,“8”字形路和防坦克壕两个障碍公认最难。

为解决这个难题,杨卫江让队友拿着摄像机边拍边回放。每碰一次杆,他就走下车,观察战车驶入的角度,用尺子测量好距离,不断修正偏差量。经过上百次的试验,他的入场动作越来越精准,失误也越来越低。

“晴空”防空导弹兵比赛如期而至。不远处的看台上,坐满了观众。

临近赛道拐弯处,中国参赛车组突然一个漂亮的极速漂移,现场顿时人声鼎沸。

涉水场、蛇形限制路……杨卫江驾驶战车疾速驶过,漂亮潇洒地通过12个障碍。比赛落幕,中国车组最终成绩领先第二名近12分钟。

“你把战车开出了法拉利的感觉!”停回备赛区,杨卫江打开战车舱盖。候赛区一侧,部分参赛的外军官兵老远就冲他竖起大拇指。

主射手景吴彦

冠军爱琢磨

带你去看晴空万里,看一看“晴空”赛场上的热血激昂

“嘭!”伴随着一声巨响,导弹筒尾部火舌喷涌、浓烟四溢,导弹呼啸着直刺晴空。穹顶之上,两道弧线完美交汇,高速靶弹空中开花。这是“晴空”防空导弹兵比赛第三场综合赛,在迎攻射击地段主射手景吴彦的完美“亮剑”。

景吴彦最初是火炮操作手。新兵刚下连那会儿,连长冯三明说:“景吴彦这小伙浓眉大眼,视力好,去当个一炮手吧,负责方向瞄准和击发!”

不久,军区组织加强步兵连比武。野战师要挑人参赛。不知是运气还是实力,景吴彦用步枪打精度射击,10发子弹打出92环,取得一张“入场券”。

在比武集训队,炮手景吴彦开始练习步枪射击,似乎有点专业不对口。怎么办?开弓没有回头箭!狠劲练,多琢磨!枪身上放置弹壳,他一瞄就是个把小时,最后可以2分钟不眨眼,而正常人能在1分钟内不眨眼已非常不易。休息时,景吴彦主动研究大风浮尘天气对实弹射击的影响,科学分析瞄准点的确定。

“十发全部命中!”正式比赛时,裁判当场报出成绩。景吴彦取得军区比武自动步枪应用射击项目金牌,并破了纪录,引来赞许声一片。

冠军光环似乎很闪耀,但景吴彦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他又主动请缨,参加“晴空”备赛。团里研究决定,直接免去“入场考试”,让他去集训队报到。

成功的道路总是崎岖不平。一次全流程演练中,战车到达导弹对模拟直升机靶标射击地段,景吴彦扛导弹迅速到达射击位置,瞄准、射击,一气呵成,导弹成功发射。可就在战车即将加速行驶时,导弹在空中突然垂直坠落……

问题复盘排查,导弹生产厂家、队员以及集训队领导三方进行了研究探讨,并通过回放现场视频,一致认定景吴彦的动作要领正确,出现问题与弹药检测以及当时的天候环境、山体温度等有一定关系。

这事虽然清楚了,但景吴彦想得更深。为了克服不良天气、高温山体对导弹发射的干扰,景吴彦根据平时记录的导弹发射数据,天天认真琢磨,不断改进技术动作,总结归纳出了“对比区分法”,并在其他队员中间推广运用,有效提高了整体上靶率。

“从备赛到参赛,不管是体能、技能还是心理素质都有很大收获。但是如何在以后的训练中继续突破自我,如何将自己的经验方法继续完善,还需自己下更多功夫,付出更多的努力。”景吴彦又开始了新的琢磨。

分队指挥员邵周权

榜样有力量

带你去看晴空万里,看一看“晴空”赛场上的热血激昂

“晴空”防空导弹兵比赛最后一场综合赛,中国军人压轴出场,分队指挥员邵周权向看台敬军礼、挥手致意。大家都很期待他和队友的精彩表现。

很快,战车到达第一射击地段,导弹对模拟直升机靶标射击。邵周权打开副驾驶室顶部圆形舱门,探出头去,接过射手递来的导弹,准备、发射动作如行云流水。“漂亮!”“命中靶心!”随着解说员激动的声音,现场观众欢呼雀跃。

“队长,你发射个导弹的工夫,咋就成落汤鸡了?”“哪里不对?哈哈……”邵周权完成射击后,回到战车后侧舱室,大家突然发现,他浑身湿透了。原来,战车过涉水场时,驾驶室的6个潜望镜,由于密封出现问题,有4个漏水。看到水直接浇在了驾驶员的头上、脸上,邵周权顾不上自己,直接脱下头盔挡了上去,直至把头盔接的满满当当。随后,又拿出随身携带的小袋装抽纸帮驾驶员擦拭脸上、方向盘上的水珠,而自己全身湿透,却浑然不知。

接下来是400米混合障碍地段,邵周权首先出发。大屏幕上清晰可见,邵周权投掷第一枚手榴弹即命中目标,起跑100米后,跨壕沟、跃矮墙、翻高板跳台……把跑、跳、攀、爬等动作演绎的优美帅气,并顺利与主射手拍手交接。

这一地段曾让邵周权记忆犹新。备赛期间,在一次训练过云梯时,他不慎脚下踩空,左小腿被云梯刮出一道足有五厘米长的口子,血流不止,但他咬牙坚持跑完全程,并取得了1分49秒的成绩。

直至今天,一道伤疤在他的腿上清晰可见。“伤痕是军人的勋章!”邵周权说,“伤痛磨练了我的吃苦意志,让我愈加坚强。”“队长好样的,那天见他下场后,鲜血浸透了裤腿,我们都被震撼了。”他的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在深深感染着其他队员。

入伍第二年开始就任连队骨干的邵周权,有着果敢沉稳、处事不惊的性格。备赛期间,一次军区组织的摸底考核中,在高射机枪对装甲目标射击地段,战车停稳后,由于颠簸,顶部圆形舱门被固定高射机枪的手柄卡住,无论怎么使劲从里面也打不开。

“我出去从顶部把舱门打开。”邵周权当机立断。贸然爬上战车顶部,容易发生危险!但他胆大心细,麻利地从后侧舱门跳上去,几秒钟工夫解决问题。邵周权说:“我作为指挥员,在困难、危险来临时,必须第一个往前冲!”

正因如此,第一车组刚成立,大家一致推举邵周权为分队指挥员。邵周权心里清楚,要不辜负大家信任,只能更有责任和担当。邵周权始终把赛场当战场,为队员做好榜样,带领队友向着胜利冲锋。

赛道上,疾驰的战车扬起一片沙土,印着国旗的中国队参赛战车到达终点。“33分10秒!”没有悬念,在邵周权的带领下,中国队齐心协力、发挥出色,以绝对优势取得综合赛第一。

本期撰稿:刘晓晗、王海建、台浩

图片摄影:程志勇、张忠筹

带你去看晴空万里,看一看“晴空”赛场上的热血激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