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教師不參與非教學活動清單,保證教師潛心從事教育教學

建立教師不參與非教學活動清單,保證教師潛心從事教育教學

雖然社會上對教師的工作有許多不理解的情況,認為教師工作輕鬆,但實際上老師的工作是非常累的,這個累並不是單純的教學工作,而且還有大量的非教學工作。如果能夠有效地改變教師非教學活動過多的情況,將使得教師有高大的精力投入到教學中,這對於教育是非常有好處的。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非教學活動又是以行政命令下達的,教師是必須參加,當非教學活動消耗了教師的精力後,教學活動自然就會受到影響,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了。

建立教師不參與非教學活動清單,保證教師潛心從事教育教學

那麼學校到底有些什麼非教學活動呢,這些活動又來自哪些方面的要求呢?一部分是自於政府有關部門。最為明顯的一項是讓教師參加扶貧活動,每個教師要聯繫幾家貧困戶,每個月要定期進行幾次走訪,走訪要有詳細的資料記錄。這是一種完全形式上的工作,只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用於統計多少貧困戶得到了幫扶,對於貧困家庭沒有實際意義,對於教師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再如政府迎接上級某些檢查評估,就會要求學校進行配合,甚至抽調教師和學生參加相關活動,這是嚴重衝擊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的。還有各種借學生之名安排的奇葩活動,例如所謂為了學生安全,組織教師在假期巡視池塘,等等。

另一部分是來自教育行政部門自身的各種檢查評估活動。目前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的管理方式不僅是管辦學方向,還管各種教學工作,人為的設置了各種項目,定期不定期地對學校進行檢查、評價和驗收。對於這些活動教師們苦不堪言,整天是填不完的表格,寫不完的彙報,各種表演作秀式的比賽和觀摩,佔用了教師大量的時間。有一些所謂的品牌或示範學校,更是應接不暇。不但佔用大量時間,而且滋長形式主義和弄虛作假之風,真是人神共憤。有統計顯示:教師用於教學及標關準備工作的時間只佔其整個工作時間的不足四分之一,其餘四分之三的時間是用來應付各種非教學工作的。

建立教師不參與非教學活動清單,保證教師潛心從事教育教學

教育是有其自身規律的,辦學就應該充分發揮學校在管理上主體地位。教育主管部門的主要任務是把握辦學方向、進行資源配置、作好服務保障工作。如果過多地干涉學校的具體工作,就是管了不應該管的事。而我們現在的教育主管部門卻習慣了以行政手段管理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這是政府轉變職能應該首先要做的,教育改革首先就是政府的“放管服”的改革。把屬於學校的事放給學校做,管好自己應該管的事情,做好應該的服務保障工作。

建立教師不參與非教學活動清單,保證教師潛心從事教育教學

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辦法是政府和教育中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目前所進行的各種教育管理工作進行梳理,列出工作清單,明確規定哪些是不用學校參加的,哪些是不用教師參加的,建立明確的教師不參與的非教學活動清單,並嚴格執行。有人也許會問,這些活動教師都不參加了,那教師幹什麼呢?教學是一項非常細緻的工作,說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學生是有差別的,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是不同的,教師在課堂是很難照顧到所有學生的。如果教師有了精力,就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有特點的教育活動,如果沒有精力,就只能是放羊式的教育了。真正把時間還給教師,用於教學,這才是真正的辦學之道。

建立教師不參與非教學活動清單,保證教師潛心從事教育教學

關注教育新聞熱點、分享個人觀點,拙木侃教育,歡迎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