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你的學習計劃總是完不成?不只是因爲懶!

講一個困擾無數初中學子的難題:為什麼我的學習計劃總是完不成?

隔壁萬哥:說白了,就是因為懶!

好吧,其實也不全是。

幾乎所有學生都會給自己制定學習計劃,但幾乎一半以上同學的計劃最終會不了了之。

其實大部分學生制定計劃的思路本身就是錯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每天都在給自己定計劃,卻每次都完不成,最後……去他的學習計劃!


為什麼你的學習計劃總是完不成?不只是因為懶!


那麼,到底要怎樣制定正確的學習計劃?

小唯唯總結了這麼幾個方面:

一、學習計劃制定的原則

1. 計劃三要素:目的、學習內容、時間

要制定有效的目標,首先最需要的事情就是——“瞭解自己”!知道自己哪方面是弱點,才知道要從哪方面做計劃。

比如,你英語單詞記不牢,你就要制定一個目的在於掌握單詞的“複習默寫計劃”;你的語文閱讀理解差,你就要制定一個“閱讀理解複習計劃”,目的就在於提高閱讀理解。

記住,做計劃的目的是根據各人自己的學習情況確定的,不是“參考”別人的,也不是“全方位”阻擊的。

有了方向,還需要有學習內容和完成時間。即自己規定自己在某段時間內要做哪些事情。

比如,你在自己的數學複習計劃中,規定自己在即將到來的國慶長假中,把這一個月來新學的知識點全面複習一遍,於是你就要把需要複習的內容排成序列,假期的時間也排成序列,然後再把這兩個序列合成一張複習進度表。

2. 優先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

在計劃裡,要優先完成老師當天佈置的學習任務,再談自由學習時間。老師在制定班級學習進度是多年經驗的總結,知道你什麼時候該到達什麼學習進度。

跟著老師的步子走,沒錯!

完成作業,剩下的則是自由學習時間。自由學習時間是否充足,不僅取決於學習好壞、做作業的速度,還有你上課是否認真聽講,前期是否做足預習。所以做計劃是個系統工作,需要從全局來運行。

3. 從實際出發

千萬別脫離學習的實際情況。不少學生在制定計劃時滿腔熱情,往往忽略了實際情況,結果實行起來就感到緊張、困難。

什麼是學習的實際呢?

第一是你的基礎。學習基礎好,就要拓寬加深進一步提高;基礎差,就要查漏補缺、鞏固基礎。

其次是接受能力。能做到什麼程度就定到什麼程度,任務不能太多,要求不可太高,應做到量力而行。假如不知道自己什麼接受能力,可以試行實驗。

第三是時間的實際。每個學習階段,自由學習的時間有多少都不一樣,靈活制定計劃。

4. 計劃要留有餘地

不要給自己安排得太滿。

比如某個階段有的學科難度大,作業多,這樣計劃中你做作業任務時間就會增加,而自由學習時間就會減少。計劃可能完不成。時間長了,就會對定計劃的必要性產生懷疑而不定計劃。

5. 及時調整優化

計劃不是一成不變的。定好之後,要貼在顯眼的地方,經常對照調整,檢查自己的執行情況。建議一週調整一次。

調整優化的原則是:把難度係數控制在中檔。

難度太大,打擊積極性,容易放棄。難度太小,沒什麼挑戰,容易鬆散。

6. 合理的獎懲措施

執行計劃必須有一定的獎懲措施的。完成的好當然是玩玩玩買買買咯,勞逸結合嘛;執行得不好那肯定是該學習的時候去玩手機了!那就要把浪費的時間彌補上來,把QQ、微信、視頻娛樂軟件統統封禁!

7. 有堅持才叫有計劃

這時候,才該糾結你懶不懶的問題。

沒有堅持下去的決心和毅力,前面這些東西會被統統推倒,做了無用功。

須知,學習計劃是個長期的過程,不要指望只堅持了幾個星期就想成績有個質的飛躍。

但請相信,一步步來,前方就是驚喜。

二、日常時間安排表(參考)

以下的學習計劃小建議,以週末沒有課時為例,大家可以參考進行。

6點-8點:此時頭腦最清醒,體力最充沛,適合英語、語文的朗讀、背誦。

8點-9點:研究表明,這個階段人的耐力處於最佳狀態,適合安排難度教大的任務,比如做份試卷、做大題。

9點-11點:這段時間短期記憶效果很好。 對“搶記”和馬上要考核的東西進行“突擊”,可以事半功倍。

13點-14點:飯後易疲勞,夏秋尤其如此。最好休息,也可聽輕音樂。但午休勿過長。

15點-16點:下午的長期記憶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記憶”的文科類知識點。

17點-18點:完成複雜計算和比較消耗腦力作業的好時間。適宜做理科大題計算題和比較費腦子的作業。

19點-22點:根據各人情況妥善安排。可分兩三段來學習, 語、數、外等文理科交叉安排,也可作難易交替安排。有同學晚上學習效率高,可重點安排。


講真!

一個遵循學習原則,有屬於自己的計劃,學習勁頭十足,意志頑強,方法也科學的同學,通過不懈的努力,定能獲得豐碩的學習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