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無「下回分解」,又一位國家非遺傳承人走了……

三俠五義美名揚,白眉大俠世無雙,亂世梟雄聲猶在,世間再無單田芳。

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近日因病在中日友好醫院去逝,享年84歲。一個大家都喜歡的曲藝人離開了。

再無“下回分解”,又一位國家非遺傳承人走了……

單田芳1934年12月17日出生於營口市的一個曲藝世家,是中國評書表演藝術家、作家。1954年走上評書舞臺。1979年5月1日,單田芳重返書壇。2004年,單田芳先生被北京曲藝家協會特聘為名譽主席。2007年1月26日,單田芳宣佈收山,《老店風雲》是他的收山之作。2010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繼承人。2011年,出版了自傳《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2012年,榮獲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代表作品有《三俠五義》、《白眉大俠》、《三俠劍》、《童林傳》、《隋唐演義》、《亂世梟雄》、《水滸外傳》等評書。

再無“下回分解”,又一位國家非遺傳承人走了……

單田芳先生博採眾長,勇於創新,探索前人不敢涉足的評書題材,形成了獨特的“單式風格”。從藝六十餘年來,單田芳先生共錄製了廣播和電視評書110部,共計12000餘集,節目時間約6000餘小時。他的評書作品不僅在國內,在海外華人中也有一定的影響,甚至被書迷形容為“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

評書,又稱說書、講書,廣東粵語等地區俗稱講古,古代稱為說話,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口頭講說表演藝術形式,在宋代開始流行。各地的說書人以自己的母語對人說著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分。清末民初時,評書的表演為一人坐於桌後表演,道具有摺扇和醒木,服裝為長衫;至20世紀中葉,多不再用桌椅及摺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說演,服裝也較不固定。二十世紀八十、九十年代被譽為“評書黃金二十年”,評書藝術也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再無“下回分解”,又一位國家非遺傳承人走了……

評書源於唐宋,興於明清,是北方地區影響深遠的一種曲藝形式,主要流佈於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宋代以後“說話”藝術的興盛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長篇白話小說的形成,為北京評書的最終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評書表演時由一人坐於桌後,以摺扇和醒木為道具,利用手勢和表情等手段交代情節,刻畫人物,還常藉助口技模擬風、雨、炮、馬等的聲響,以增強節奏,渲染氣氛。評書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套獨有的程式規範,表現出“豪”、“緊”、“動”、“熱”等藝術特色。它以“書樑子”、“回目”、“關子”、“撥口”等組織結構,以“賦”、“贊”等描人狀物,恰切精當,層次井然。其演述充滿口語色彩,風格豪放質樸,熱烈明快,說來娓娓動聽,引人入勝。

評書的傳統書目主要有《東漢演義》、《西漢演義》、《三國演義》、《岳飛傳》、《三俠五義》等,這些作品在傳播過程中起到了普及歷史知識、彰顯傳統美德的教育功能,具有不可低估的文化價值。近現代以來,北京評書業湧現出一大批藝術水準較高的表演藝術家,袁闊成、田連元、連麗如等。

目前,文藝形式的增加及大眾傳媒的發展造成社會文化生活的空前繁榮,在此背景下,人們對評書這一藝術門類的興趣熱情被大大削弱了。這種狀況影響到北京評書的發展,致使評書從業者減少,曾經輝煌一時的優秀民間藝術後繼乏人,傳承正面臨巨大困難,急需有關方面儘快採取措施,著手進行保護扶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