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個與衆不同的「賭徒」

股票市場的投機成敗,主要不是靠知識,而是靠信念;主要不是靠智慧,而是靠膽量,你敢賭嗎?你對中國股市有信心嗎?

——作者

如果股市運動是循環的,比如說早期上海市場的股票指數,從1992年到1995年,幾年之間一直在300點到1500點來回波動;或者像美國股票市場,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從長遠看股票指數一直在穩步上漲,那麼,投機者只要操作稍稍聰明一點,不幹太愚蠢的事,在一定的意義上,股票交易其實一點風險也沒有。

——作者

經歷了個人的第一次炒股以後,我很快發現,我對上海、深圳股票市場很不瞭解,對股票價格的走勢一點把握也沒有。因為對北京STAQ市場的情況熟悉一些,根據我的建議,我們公司決定先在STAQ市場投資100萬元,由我來負責具體操作。

記得老總讓財務部門安排資金時,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財務處長顯然對股市投資的風險意識比較強,他開玩笑地對我們老總說:“這100萬拿出去了以後,就有可能打水漂。”

我們老總聽了這句話後很不高興,可能是還沒有出師,就說這樣喪氣的話,覺得不太吉利。

他說:“賣針頭線腦沒有風險,但永遠也不會有大出息。”

財務處長一看老總的臉色不對,再也不敢吱聲。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只要看到老總過來,他大老遠就開始躲,生怕再遭一頓訓斥。因為我們之間關係不錯,我們開玩笑時,也常常拿這件事挖苦他兩下,弄得他哭笑不得。

STAQ市場,就是原來的“聯辦”。它是20世紀90年代初,一幫留學海外,瞭解美國華爾街和納斯達克(NASDAQ)股票市場的早期“海龜”回國後籌建的一個交易中心。最初由北京10家大的證券金融機構聯合發起,為財政部承銷國債,所以叫“聯辦”。後來,隨著上海、深圳兩大股票交易所在中國證券市場主體地位的確立,“聯辦”獨樹一幟,想把自己建成和美國納斯達克(NASDAQ)類似的二板市場,這就是“聯辦”又簡稱STAQ市場的原因。這個理念在當時其實是非常先進、超前的,可惜從上到下,真正理解的人很少。

由於國內上市公司的股權有國有股、法人股、個人流通股之分,上海、深圳股票市場交易的都是流通股。STAQ市場1993年進行了法人股流通的試點,當時在這個市場交易的股票有:海航、長白、海國投、五星啤酒、蜀都、玉柴、大自然、華凱、恆通等9支法人股。由於STAQ市場上市的股票數量少,場內許多金融機構實力強大,稍稍一炒作,股價就容易出現暴漲行情。這自然會吸引全國各地許多不明就裡的投資者。1993年和1994年,STAQ市場有一段時間行情非常火爆,簡直能和上海、深圳的股票市場並駕齊驅。當時,全國有三個大城市(杭州、長沙、成都)的股民,熱衷於炒作STAQ市場的股票。遺憾的是,後來隨著這個市場的消亡,這幾個城市的股民受到的傷害也最重。

往事如夢。當初STAQ市場上這些曾經炙手可熱、牽動著無數人心絃的上市公司,現在卻是命運迥異,各歸東西。恆通的老總在坐牢,公司早已經名存實亡;業績好一點的玉柴已經越洋東渡,在美國市場上市;海航、蜀都則轉移到上海、深圳股票市場。1993年和1994年,我青春歲月中最美好的一段時間,都在工人體育場——STAQ市場所在的地方度過。雖然這個市場早已經成為歷史,但對我來說,那一個地方、那一段歲月,永遠是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頁。

從投資的安全性、可靠性而言,當時我以為把我們公司的100萬元資金投到STAQ市場,而不是上海、深圳股票市場,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做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事情。但是,後來隨著國家政策的變化,STAQ市場日漸蕭條,毫無生機,我感到股票投資還是應該選擇流通性好的上海、深圳市場:行情活躍、機會多,表面看風險很大,實際上卻不盡然。STAQ市場最大的問題是流通性嚴重不足,對投機交易來說,這是非常忌諱的。

1993年初,STAQ市場的指數最高曾經漲到過240多點,當時,好幾個股票的價格都漲到了10元以上,最低的也有6、7元。到7、8月份,我們公司的100萬元資金到賬時,因為參與者很少,人氣不足,STAQ市場的股價已經跌得一塌糊塗。最高的4、5元,最低的2元多,市場指數跌到90點附近。

在STAQ市場指數90到100點之間,我把我們單位的100萬元資金全部買成了股票。我感覺當時的股價和年初的最高點相比,確實太低了,所以,一上來就滿倉操作。

新手的運氣往往很好,我們剛好買在STAQ市場一個階段性的歷史低點。後來一個多月,許多人也看到股價實在太低了,覺得這是一個獲得暴利的機會,紛紛入市抄底,很短時間,STAQ市場就掀起了一波上漲行情。大約一個月左右,股票指數就反彈到了147點。

我們單位第一個月的股票交易做得非常漂亮,贏利47萬多元,碰巧和指數的漲幅差不多,也是47%。

作為一個市場新手,由於當時沒有多少交易經驗,我對自己的交易結果也沒有太大的奢望。讓我感到高興的是,這次交易竟然取得了這麼好的回報。

現在看來,當時我做出重倉買進股票的投資決策,並沒有什麼可靠的依據。既不是基本分析派,也不是技術分析派,而是生活和市場的一般常識,外行的某種內在本能、直覺、信念:相信股票價格從高處跌下來以後,肯定還會漲上去。

顯然,我沒有考慮過,萬一判斷失誤,我這樣一上來就大膽出擊,像個大賭徒,很可能出現巨大虧損。

後來看到的一本有關交易的書中,有這樣一個觀點:對於一個新手來說,要想在投機市場中賺一筆錢,最佳策略就是找機會大賭一次。而對一個投機經驗豐富、在市場交易中有勝算、有優勢的人,每次下注反而應該小一點,以減少偶然性運氣的影響程度,讓概率法則為操作成功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為什麼重倉對新手來說是一種聰明的選擇呢?

投機交易是一個大多數人最後必然失敗的遊戲,長炒必輸,這幾乎已經成為市場的一個規律。所以,作為一個新手,與其頻繁交易在市場中慢慢耗死,還不如畢其功於一役,然後就此離開市場,贏的概率還有可能達到50%。

在我的股票操作生涯中,無論是早期還是現在,為公司還是為自己,一向下手比較狠,喜歡重倉進出。這倒並不是因為進入投資市場的早期,我對股市的風險一無所知,也不是因為後來在期貨交易中經歷過更大的風險,股市的風險對我來說已經不足掛齒,而是因為我是學哲學出身,對中國股市和社會政治、經濟之間的關係有一點自己的看法。

在西方發達國家,證券市場從幾百年前誕生的那一刻起,其存在的價值以及意義,就不是出於某種外在的需要,而是來自於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有人需要籌集資本,有人有錢想要投資,一個公正、高效的市場為人們提供一個互惠互利、各取所需的場所。

與西方國家相比,不同的政治、經濟制度決定了中國早期股市的自身特色,我們的股票市場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地打上了中國特色的特殊烙印——為國有企業融資解困。所以,中國股市帶有比較濃厚的外在政治色彩,而非完全遵循內在市場運行的規律,也就是說,判斷國內股市漲跌我們既要看內在的市場因素,更要高度關注政治、政策的態度,這樣才能提高投資的勝算。雖然這樣的想法看起來有些荒唐,但是,作為一個投機者,要想在市場交易中取得成功,首先要了解你所參與的這個市場,瞭解這個市場的本質特點,然後再據此確定自己的操作策略。

因此,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在股票交易中一直遵循著下面三條基本原則:

第一,用政治眼光來審視股票市場,抓住市場可能出現的重大變化。國內股票市場不但過去是政策市,我覺得,今後相當長時間之內,它依然不能完全擺脫政策市的陰影。這一點意味著,股票市場一旦出現過於離譜的暴漲暴跌,就隨時有可能出現一種外在的力量來左右市場走勢,使股市回到社會政治所能容忍的範圍以內。一定的政治敏感度,是國內股市投機者抓住戰略性投資機會、獲得暴利的指南針。

第二,抓住大行情可能來臨的機會,長線交易、重倉交易,不貪圖小利,迷戀股市,整天在市場中炒來炒去。

第三,絕不染指垃圾股,因為垃圾股即使在大牛市中也可能沒有出頭之日。即使手中股票暫時被套住,也有翻身的日子。適當的分散投資可能是避免受到垃圾股傷害的一個簡單策略。

第一個月底,我們老總聽到股票投資初戰告捷的消息以後,非常高興,決定獎勵我們。但是,另外一位公司領導卻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這次他們賺錢了公司獎勵他們,下一次如果他們賠錢了,公司又如何處罰他們呢?”

老總聽了以後覺得說得有理,就取消了這個獎勵計劃。

投資交易畢竟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簡單地把贏利和獎金聯繫在一起,往往有可能產生一些副作用:市場操盤手受利益驅使,很可能做一些過分冒險的交易,增加投資的危險性甚至危及公司的生存。2005年中航油在國際原油投機中損失5.5億美元的事件暴露以後,許多人對中航油集團2003年給陳久霖2000多萬元的獎金頗有微詞,認為這樣做無疑是在慫恿陳久霖冒險賭博。英國百年老店巴林銀行的破產也和這種獎懲制度有關。

這次交易的成功,確實是我獨立決策、獨立操作的結果。雖然我對交易的結果感到高興,但也並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麼了不起。股市總是潮起潮落,正是市場一次偶然的上漲浪潮把我推向了暫時的成功,而不是那時我有什麼高明的投資理念、操作技巧等等。這一點,即使在當時,我的認識也還是比較清醒的。

我所在的大戶室有一位神秘的客戶叫老蔣,開始我以為他和我一樣,也是某一家公司的操盤手,只是覺得他操控的資金量大,實力雄厚。他對STAQ市場中交易的其他股票都不感興趣,而是隻跟蹤一隻股票——恆通。

有一段時間,老蔣在市場上的行為讓我覺得非常奇怪,不合情理。平常他很少交易,但是,每天收市前5分鐘,他總是非常忙碌,一直在買恆通這支股票。一般人買股票,報價總是在當時市場成交價格附近,或許還會報低一點,以降低成本。而老蔣簡直是瘋了,恆通股票的買賣價格明明在5元左右,他卻讓報單小姐以6元,甚至更高的價格買進,而且數量還不小,一出手就是1萬股。恆通股票的價格一整天都在5元上下徘徊,他想買多少股都不會有任何問題。為什麼他一定要等到收盤前5分鐘,以這麼荒唐的高價去買呢?我實在無法理解。

因為STAQ市場的成交清淡,老蔣這麼高價一買,有時候恆通股票的價格一下子就會跳高一塊錢。在日K線圖上看,那一段時間,恆通股票經常收出大陽線,對於一些痴迷於技術分析的股民來說,這隻股票的走勢圖非常好看,後市明顯看漲。

老蔣天天這麼折騰,每天3點前的幾分鐘就把恆通的收盤價拉上去。但是第二天市場價格又跌回到5元左右時,老蔣卻置之不理,不管盤中股票的實際走勢。

我實在好奇,禁不住問老蔣這是為什麼,老蔣顯得很詭秘,只是笑笑而不願多說。

過了一段時間,我總算弄明白了。原來,老蔣是恆通公司派往STAQ市場的出市代表。恆通公司想要在STAQ市場實施它的配股計劃,它的配股價定的是5元。當時市場形勢不好,眼看恆通公司的股價就要跌破5元,公司圈錢的圖謀將泡湯。所以,老總命令老蔣每天收盤以前,把恆通的股價做上去。

恆通公司確實深諳資本市場之道,在那個時候,就懂得在股市玩這種把戲。老蔣的骯髒做法給我好好地上了一課,讓我看到股票市場背後鮮為人知的另外一面。按照我原來的想象,股市應該是一個純潔、公平、光明正大的地方,沒有想到,它的後面竟然有這麼無恥的勾當。

恆通公司後來確實如願以償,成功地從STAQ市場騙走了一大筆錢。但是,不知有多少單位和個人因此血本無歸,身受其害。

在STAQ市場上漲到147點的這波行情結束以後,不久,這個市場又回到了半死不活的沉寂狀態。在下跌途中,我貪圖便宜,又買回來一部分當初高價拋出的股票,沒有幾天,就被套住了。雖然STAQ市場不是一個規範、活躍的市場,知道的人很少,參與者更少。但是,我在交易上存在的問題並不能推諉於市場,而是源於對投機市場的無知,重價不重勢——一種典型的外行炒股手法。

天天泡在市場之中,從早到晚看著清淡的股票行情,實在是百無聊賴,無所事事。不過,那一段時間,無意中我結識了許多後來在國內證券、期貨市場呼風喚雨、頗有作為的人物。

“聯辦”其實是一個藏龍臥虎的地方。別看那些交易員年紀輕輕的,他們大多並非出身普通人家,一個一個都有頗為深厚的背景和根基。有的來自軍隊大院,有的父母是銀行重要的司、局級領導,有的父母是國內大名鼎鼎的金融機構老總,等等。

那一段時間,我結識了一位朋友,他做股票的膽識和手法讓我大吃一驚,我做夢都想不到會有這樣的人和這樣的炒股手法。

一般公司和個人炒股,因為股市畢竟有風險,肯定不敢貿然把全部資金投進股市,更不會高息舉債到股市去賭博,這是不可想象的瘋狂舉動。而我的這位朋友,恰恰就在做這樣的事情。早在1993年初,他就通過特殊的關係控制了一家金融機構,1993年7月,他在上海股票市場跌到1000點左右的時候,就開始利用那家金融機構無窮無盡地拆解資金,分批投入上海股市抄底。

1993年到1994年7月,上海股市的市場走勢很不好,上證指數一直在陰跌之中。我的那位朋友,一次又一次把借來的資金投入股市,但是,市場無休止的下跌把他牢牢地套在裡面,浮動虧損驚人。從表面上看,他似乎並不擔心。有時候,我們大戶室中的幾個人因為行情清淡,聚在一塊玩牌,這位朋友也會過來湊湊熱鬧。他在玩牌時表現得若無其事,外人根本看不出來他內心巨大的精神壓力。我估計,那時他投資的浮動損失至少已經有幾千萬。

我非常為他的後果擔憂,這種豪賭一旦失敗,他肯定身敗名裂。不過,後來我才知道,這是杞人憂天。我的這位朋友並非一般人物,他之所以膽大妄為,敢做一些平常人不可想象的事情,是因為他有特殊的家庭、社會背景,出了事有人抗得住。一般人這麼做,稍稍出點意外,很可能就死無葬身之地。

中國古代有一個傳奇故事,說東周伍子胥,因無計闖過昭關,一夜之間愁白了頭。以前我總覺得這種說法太誇張了,世上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事情?我在股市裡的親眼所見,讓我完全相信這種事情是真的。

1994年初的一天,我偶然碰到了這位幾個月沒有見面的朋友。我突然發現他的頭髮似乎白了很多,其實那時他才剛剛20歲出頭,比我還小四五歲。短短几個月時間,一個人竟然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我非常吃驚。後來想起來,那一段時間正好是上海股票市場跌破770點的時候。從1993到1994年,上證指數每當跌到770點附近,市場就會大幅反彈,所以,當時上證指數770點被市場各方看成是鐵底。我的那位朋友本來在市場中的浮動虧損就不小,現在,市場的鐵底被打漏,他更是雪上加霜,巨大的精神壓力終於使他愁白了頭,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1994年8月,這位朋友終於時來運轉了。上證指數在跌到325點以後,政府迫於股市崩潰的威脅,終於出手干預。短短一個月時間,市場就從325點漲到了1050點,許多股票的價格漲了三四倍。我的那位朋友因為越跌越買,平均成本已經很低,這一次股票的大漲,不但使他全線解套,而且還獲得了暴利,可能賺了5000萬元以上。

我從這位朋友的股票操作經歷中受到了極大的啟發,對國內股票投資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首先是對股市的風險觀念有了全新的認識。

股市有風險嗎?幾乎沒有人會認為股市沒有風險。但是,如果股市波動是循環的,比如說早期上海市場的股票指數,從1993年到1996年,幾年之間一直在300多點到1500點來回波動;或者像美國股票市場一樣,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從長遠看,股票指數一直在穩步上漲,那麼,投機者的操作只要稍稍聰明一點,不幹太愚蠢的事,在一定的意義上,股票交易其實一點風險也沒有。

為什麼?

你在市場指數700點時買進股票,指數跌到300點時你肯定會有很大的浮動損失,但是,只要沒有誰強迫你在300點的時候把股票賣了,把浮動虧損變成實際損失,如果你堅持下去,也許有一天市場指數會漲到1000點,甚至1500點,這樣你不但不會虧錢,反而能賺錢。

所以,我認為對投機者來說,深入透徹地想一想以下幾個問題,對股票投資的成功是很有幫助的:

一是操作手法問題。大利潤一定來自於大的市場波動。大多數投機者整天在市場中追漲殺跌,希望通過頻繁的短線交易取得成功,根本沒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永恆的牛熊循環,最終在市場的無序波動中迷失大方向,可謂欲速而不達;

二是投機者的市場信念問題。一個對市場未來沒有堅定信念的人,往往拿不住很有可能給他帶來巨大回報的倉位,不能獲得市場重大波動的利潤,這樣的心態是投資成功的大敵。投資大師巴菲特說得好:“利潤有時候往往來自於對市場的愚忠。”

當然,投機者千萬不要涉足垃圾股,即使在大牛市中,垃圾股也可能和市場走勢背道而馳,使你無法分享市場循環波動帶來的巨大收益。

第三,參與股票交易的投資者,對市場指數的高低應該有一點基本的常識觀念,不能夠犯太離譜的錯誤。例如,投機者不應該在市場價格已經漲了好幾年以後,因為受到財富效應的誘惑,再匆匆忙忙殺進股市。反之也是。

不過,指數的高低總是相對的,判斷起來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即使一些市場老手,很多時候,也會神志不清,對市場走勢缺乏宏觀的認識,分不清市場價格是高了還是低了。

2000年8月,我遇到原來我手下的一位交易員,那時他已經是一個機構的操盤手了,至少掌握著三五千萬以上的資金。當時,上海指數在2200點左右。

他問我對市場後市的看法。

雖然自從全身心投入期貨交易以後,我已經不太跟蹤股市的日常波動,但對市場大的走勢方向還是有清醒認識的。也許是我在場外的緣故,沒有自己的利益在裡面,做出的市場判斷相對就比較客觀、超然,也更容易貼近實際。

我說:“上證指數已經漲到了2200點,還有什麼好做的,把全部股票拋出去。即使市場再漲200點、300點,也沒有什麼可惜的。而且,我認為市場繼續上漲的可能性很小。”

那位朋友對我的話不以為然,還在等待市場漲到2600點呢!

我感覺他整天在市場進進出出,對市場價格的高低明顯心中無數,可能是離市場太近了。

從表面看,股票市場和賭場有類似之處。例如,投機本身確實就有某種賭博成分,但是,股票市場畢竟不是真正的賭場,股票的背後有企業資產、業績和國家政治、經濟的支持。所以,每每股市大跌以後,我總是勸朋友們買進股票長期持有,耐心等待另一個牛市的到來。股市有漲有跌、有牛有熊是一種常識,但是要遵循這個看似簡單之極的真理而行動,在一個充滿悲觀氣氛的市場中做出買進動作並且長期持有,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成功的股票交易需要知、情、意三者的配合,知道和做到之間往往有巨大的鴻溝。所以,我認為,股票市場要賺大錢,不但要靠知識,也要靠信念;不但要靠智慧,也要靠膽量。能不能賭是一個市場大勢、時機的選擇、取捨問題,需要投資者根據知識、經驗來做出概率判斷,這個還相對比較容易;敢不敢賭以及能否長期持有,涉及到投資者對股市的信念、膽量以及自我控制力等很多主觀的因素,這方面的素質要求對投資者的考驗比較嚴峻。

你敢賭嗎?你對中國股市有信心嗎?有信心,你認為中國股市不會關門,而且市場指數最終會漲到2000點、3000點,你就可以去賭。沒有信心和耐心持有的意志力,對市場短期走勢過於在意,就不宜涉足股票市場。

自從2001年以來,中國股市連續下跌了4年,上證指數從當初最高的2200多點,跌到了現在的1200以下。這一輪熊市打碎了無數人的夢,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機者,絕大多數都是損失慘重。很多人因為絕望而詛咒、賭氣,併發誓從此遠離市場。

但是,是不是中國股市從此就沒有希望了呢?

這是一個大是大非的問題。

我不是個預言家,也不想在這裡旁徵博引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根據我的炒股經驗,從長期看,市場經過如此大幅的下跌,再崩潰的可能性極小。信念和膽量告訴我,市場蘊涵著巨大的做多機會。

(補記:時間過去了5、6年,前度劉郎今又來,上海股票市場指數從2007年的6000多點跌倒了目前的2300左右,又是一番哀鴻遍野的景象,從戰略性投資的立場看,股市低點應該不會太遠了,這又是一個值得博弈的機會!)

當然,通過抓住市場重大趨勢波動來贏利的交易模式,只是現在我投資國內股市的一種策略。在早期的股票交易中,我還遠沒有這種眼光、膽識、魄力和長線持倉的勇氣。

1994年7月底,上證指數跌到了400點左右。有一天,我們單位的一個副總突然給我下了一個命令,讓我帶500萬元資金,立即飛往上海,去抄上海股市的底。事後看來,這是一次非常英明的判斷和決策。我匆匆忙忙趕到上海,住在新亞大酒店。第二天,我就到中創上海浦東營業部,開始買進股票。

當時,上海股市屬於典型的熊市末期特徵,股民惶惶不可終日,市場瀰漫著極為恐慌的氣氛。媒體上的觀點也很悲觀,有人預測市場可能會跌到180點,有人認為上證指數甚至有可能跌到80點。偶爾出現一個對市場走勢比較樂觀一點的聲音,往往會受到人們的嘲弄和諷刺。

因為盛情難卻,我們應邀參加了一個由上海著名的股評家忠言主持的討論會。對於這種討論會,我其實一點興趣也沒有。在我看來,上證指數跌到300多點時買進股票,從長遠的角度看,其實一點風險也沒有,這有什麼好討論的呢?我本人早在一個月前,就已經開始大量投資股票,雖然被套牢了,我卻沒有任何恐慌的感覺。

按照我的理解,既然我們老總決定投資500萬元買進股票,我的任務就是具體操作一下,把所有的錢換成股票就行了。

上證指數在跌破400點以後,依然沒有見底的跡象。從盤面看,市場短期還有下跌的可能。所以,第一天的操作中,我只投入了四五十萬元的資金。第二天,我又買進了大約50萬元的股票。我的想法是,市場越跌,我買進的數量應該越大。不過,因為當時市場下跌的速度太快,剛兩天,我前面投入的資金就有了十多萬元的浮動虧損。

不知什麼原因,有一天晚上,我們老總突然在電話中變得保守起來,讓我們不要再繼續買進股票。我聽了以後,很不以為然,覺得這時候其實應該更加大膽地出擊。按照我的想法,第三天我們就應該把剩下的資金全部買成股票。然後就等下去,直到市場反轉。

當然,我還得聽老總的意見,剛投入了100萬多一點的資金就停止了操作。

1994年8月1號的前兩天,和我一起去上海的同事因為沒有到過杭州,我們利用週末時間遊了一趟西湖。星期六早上,杭州的各大報紙就刊登了國務院干預股市的三大政策。我立刻預感到自己可能錯過了一次賺大錢的機會,對前幾天過於保守,只買進了這麼少的一點股票,感到非常遺憾。

股市暴漲了幾天以後,我們就把手頭的股票全拋了。一個月後,上證指數從最低325點漲到1051點。錢是賺了,但相對於我們準備的500萬元資金,在如此重大的市場機會面前,這一點可憐的利潤,在我看來,非但不是投資成功的證明,還是一次嚴重的失誤。當然,也許對於做出最高決策的領導來說,賺錢就是成功,無論多少。

歷史性的大底倒是抄到了,但收穫卻不是太大。

對於一個操盤手來說,一兩次交易之中出現虧損,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不值得大驚小怪。但是,面對重大的歷史機遇,在銳利的趨勢行情中你只賺了點小錢,這種錯誤是無法原諒的。該賺的錢沒有賺到,下面的日子你會很難過。

很多年以後,我依然為喪失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而耿耿於懷。

以上摘自十年一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