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聽,愛游天津——盤山

薊州盤山被譽為“京東第一山”,與黃山、廬山、天台、雁蕩等並列十四大名山,與西湖、孔林、普陀、避暑山莊等並稱十五大名勝。乾隆皇帝二十八次駕幸盤山,慨嘆“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在盤山腳下因勢隨形建起行宮靜寄山莊,與山景融為一體。清代詩僧智樸歷時九年踏遍盤山,廣搜博採,寫成《盤山志》十四卷,分為名勝、人物、建置、物產、遊幸等,卷首繪有盤山圖,卷末附以詩文,載入《四庫全書》。

遊盤山,從“入勝”大山石旁進山,走過仙人橋、迎客松,沿小路拾級而上,山坳中就是天成寺。這座寺廟建於唐代,70年代末重建,依山勢分上下兩層,上層是主殿和22米高的古佛舍利塔,下層是“江山一覽閣”和龍王殿。盤山之巔主峰叫掛月峰,上面有一座雲罩寺,也是始建於唐代,後來重建。

邊走邊聽,愛遊天津——盤山

盤山也有一座少林寺,少林武術在此早已流傳。據《盤山志》記載:“金知玲和尚,雲中範氏子,九歲剃髮,二十園具,參嵩山少林英公,悟聰持法。”就是說,嵩山少林弟子金知玲和尚將少林功夫傳入薊縣。薊縣少林寺曾位於盤山中麓紫蓋峰下,殘留一座多寶佛舍利塔。如今盤山少林寺的重建已將竣工。

盤山東麓聯合村,有唐刻千佛像、千像寺遺址和碑刻。千像寺又名祜唐寺,始建於唐開元年間,遼代重建佛殿、僧堂,清代修藏經殿,後來只留下周圍岩石上百尊石刻羅漢像,高矮不一,或坐或立,大部分背託圓形佛光,腳踏蓮瓣,體態端莊。

萬佛殿位於盤山腳下的玉石莊村,又名“三佛殿”,傳建於唐貞觀年間,清乾隆二十年重修。修復後殿內供奉三尊主佛,牆壁上鑲嵌上萬尊小佛。殿下有一眼“神泉”,水質清澈,長流不息。

邊走邊聽,愛遊天津——盤山

所謂盤山,化為“三盤”,“上盤松,中盤石,下盤水”。進山不遠,有仙人橋畔的迎客松佇立,這棵松樹腰圍達兩米半,樹齡八百多年。在天成寺前有兩株高大的銀杏,腰圍約三米,樹齡已七百多歲。盤山東後子峪有一株盤龍松,樹齡少說也有兩三百年,軀幹高僅一米多,胸圍近兩米,枝幹曲蜷盤結,宛似龍爪,樹冠如傘蓋,遮蔭將及半畝。現在樹下有幾十根根立柱支撐。

千年古槐在薊州城東二十里外穿芳峪大隊,共有三株,最大的一株要五個人手拉手貼樹合抱,才摟得過來。樹的腹心已空,可容納十五六個人。空腹中長出一株榆樹,這株榆樹的圍徑也有一米多,當地人管這棵樹叫“槐抱榆”。另一株古槐,空腹中長出一株高近兩丈的柏樹,叫“槐抱柏”。還有一株古槐只剩下半個樹身,已岌岌可危,舊有石碑一塊,上刻“唐槐”二字,系清代光緒年間立。縣誌載前人詠“唐槐”詩句:“記得開元寺裡松,半隨濃豔謝春風;白頭誰復譚天寶,烽火漁陽剩此翁。”

薊州有“三石一土”,“三石”是大理石、麥飯石、迭層石,“一土”是紫沙土。蘊藏在薊州中、上元古界國家自然保護區內高於莊的黑色大理石,當地人稱之為墨玉;霧迷山的雀白玉大理石也是上品。麥飯石,形如蒸熟的麥飯,是一種風化花崗岩,具有淨化水質的功能,能釋放出十幾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迭層石,紋理美麗,自然流暢,是距今約十億年前在古微生物的參與下形成的,非常適合用來燒製特種水泥。紫沙土學名叫伊利石頁岩,可用來燒製紫沙壺,或者製成沙鍋。

邊走邊聽,愛遊天津——盤山

當地人說,盤山的石頭是黑的,山水是甜的。盤山地處燕山深處,是燕山旋迴強烈活動區,岩石類型複雜,很容易蓄水為泉。盤山的水清甜甘洌,打井時穿過土層,就是十幾米到二十米的麥飯石層,俗稱“煉山”,打到“煉山”才出來甜水,再往下又是花崗岩層,沒有水。“煉山”的水,就是從盤山各峰滲漏下來的。這井水就是礦泉水,麥飯石礦就是水的過濾層。80年代,盤山建成飲料廠,還出產過酸棗汽水。

所謂“七月棗,八月梨,九月柿子上了集”,盤山的山貨,除了漫山遍野的酸棗,還有蜜梨、紅果、栗子、核桃等,特別是柿子,與陝西富平的光柿、河北易縣的甜心柿齊名,名為“大蓋柿”,又叫“磨盤柿”,個大皮薄、清汁味甜,當地人講:“湯是湯,肉是肉,吃到嘴裡不餬口。”產地主要是依偎盤山的官莊公社和許家臺公社。

邊走邊聽,愛遊天津——盤山

薊州古為燕地,除了峰巒起伏的盤山,城內還有千年古剎獨樂寺,十六米高的大佛是罕見精品,出城往北走五十里,是明朝大將戚繼光戍守的黃崖關,所有這些,一定不虛此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