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私募基金行业Q2研究报告

2018年私募基金行业Q2研究报告

一、2018年以来私募基金行业基本概况1. 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及私募基金产品备案总体情况

截至2018 年 6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 “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 23903 家,较上月增长 0.84%; 已备案私募基金 73854 只,较上月增长 0.85%;管理基金规模 12.6 万亿元,较上月增长 0.27%。私募基金管理人员工总人数 24.52 万人。

2018年私募基金行业Q2研究报告

管理人登记月度趋势表

截止今年以来私募证券基金实缴规模为24362亿元,相比今年1月末26100亿元的规模缩小了6.65%,同期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实缴规模增长了12.08%,私募其他基金实缴规模增长了2.38%。

2018年私募基金行业Q2研究报告

2018年私募基金行业Q2研究报告

私募基金实缴规模

2. 不同机构类型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同基金类型私募基金相关情况

截至2018年6月底:

已登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8827 家,较上月增加51 家;

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4309 家,较上月增加150 家;

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767家,较上月减少1家。

2018年私募基金行业Q2研究报告

截至2018 年 6 月底,已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35983 只,基金规模2.54 万亿元,较上月减少89.86 亿元,减少0.35%;其中: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5883 只,基金规模 7.2 万亿元,较上月增 加 496.28 亿元,增长 0.69%;

创业投资基金5693 只,基金规模 0.75 万亿元,较上月增加 101.84 亿元,增长 1.38%;

其他私募投资基金6295 只,基金规模 2.12 万亿元,较上月减少 169.541亿元,减少 0.79% 。

2018年私募基金行业Q2研究报告

3. 私募基金管理人地域分布情况

截至2018 年 6 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从注册地 分布来看(按 36 个辖区),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浙江(除 宁波)、广东(除深圳),总计占比达 71.88%,略低于 5 月份 的 71.97%,前五大辖区私募基金管理人集中度呈逐月下降趋势。

其中,上海4739 家、深圳 4583 家、北京 4285 家、浙江(除宁波)1994 家、广东(除深圳)1581 家,数量占比分别为 19.83%、 19.17%、17.93%、8.34%、6.61%。

2018年私募基金行业Q2研究报告

全国私募管理人分布情况

4. 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情况

截至6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在100亿元及以上的有224家,上半年总共增长了37家。

2018年私募基金行业Q2研究报告

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分布情况

2018年私募基金行业Q2研究报告

由于资管新规的实施以及部分私募产品到期或提前清算,导致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平均管理产品数量和规模都有显著下降。截至2018年 6月底,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规模的共23703家,平均管理数量为3.11只,平均管理规模为5.316亿元。私募股权创业类基金管理人表现较好,平均管理产品数量为2.3只产品,平均管理规模为5.8亿元,高于平均值。

二、私募管理人业绩情况2018年上半年,A股指数单边下跌,受国内去杠杆、美联储加息、地缘政治、以及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自今年1月29日上证指数上摸3587.03点之后便一直向下,各大指数自高点跌幅均超过20%,“熊”冠全球。

2018年私募基金行业Q2研究报告

上半年主要指数表现

壹融通私募云平台从公开资料获悉,2018年上半年以来,面对疲软震荡的A股市场,上半年私募行业平均收益率为亏损5.16%,股票策略私募基金的平均亏损扩大至7%,在所有策略产品中表现垫底,6月份平均收益率为亏损3.34%,而6月股票策略私募平均亏损超4%,所有策略产品均未取得正收益,相对价值策略产品整体表现远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2018年私募基金行业Q2研究报告

从管理规模角度来看,10亿元规模以上的私募表现不一,其中10亿-20亿元和100亿元以上规模的私募表现较好,平均亏损幅度小于行业平均。

百亿级的私募基金也不能幸免,风格不断切换,百亿级大型私募由于难以适应短期内的巨大变化,业绩出现持续性亏损,目前管理规模较高的私募已不再比拼业绩,更多的是守住现有的管理规模。

2018年私募基金行业Q2研究报告

据壹融通私募云平台统计,截至7月12日,2018年以来已有182只基金清盘(各类型合并计算),数量超过去历年的总和。业内人士认为,监管趋严、委外撤离等原因导致大批基金“被动”触及清盘红线,同时,基金公司面对清盘潮已不再纠结,逐渐视清盘为“常态”,清盘基金呈现爆发状态。

截至6月8日,有7099只私募基金净值在今年创下历史新低,占到全市场的34.99%。在今年净值创历史新低的私募产品中,63.81%属于股票策略,其次是复合策略,占比为13.31%;然后是固定收益策略,占比为6.59%。从成立时间看,清盘基金的分布情况:

2018年私募基金行业Q2研究报告

百亿级私募机构上半年收益情况:

2018年私募基金行业Q2研究报告

2018年私募基金行业Q2研究报告

上半年股市走势

三.未来走势的基本预估

上半年,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债券违约频发、千股跌停再现,近期市场情绪逐渐修复,不过还是反弹周期。以上证50为主导的抽射,大盘冲过2900,不过权重不容易持续长阳,加上3000附近抛压很重,指数需要一个回踩。从官媒发声上看,基本可以确定目前是政策底,市场底跟政策底有点差别,市场底还需要反复回踩确认。6月这波大跌,最恐慌的时候算是过去。美中不足的是,权重搭台,小票没有唱戏。三季度科技股的业绩,可能会逐渐体现。科技是国家长期发展战略。医药股,因为疫苗事件,板块整体调整,除了情绪带动,还有医药类估值不便宜的因素。

从近期的机构报告上看,大多对下半年的行情表示乐观,然而躲过大跌的机构,依然谨慎。这里体现出一个人性,立场决定脑袋。我们要执行的原则就是应对比预判重要。当前市场可能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信心。两方面信心,一个是跌出绝望后的否极泰来,另一个是市场开始出现赚钱效益,并且是持续性的。

最近有个新闻,大家参考一下,不要太入戏。外资私募贝莱德即将发行首支在中国成立并成功备案的私募基金,看重A股的低价优质个股,准备满仓A股。贝莱德表示,鉴于该基金的投资方法,无需判断大盘见底的具体时点。而站在当前的时点,贝莱德的投资模型显示市场目前估值合理,有丰富的投资机会。而当涉及到板块的投资机会问题时,贝莱德表示,投资模型不会对板块与行业有强烈的偏好,而是均衡地配置,在每个行业中寻找优秀标的。站在当前的时点,投资模型在食品饮料、服务业、制造业、能源、交通等板块有超配。

四.私募行业最新动向1.资管新规落地加大了私募的融资难度

资管新规对公募和私募的影响,两者相比较下私募受影响较大,最主要的影响来自于取消多层嵌套和禁止资金池,这使得此前私募资金的很多运作方式不再可行,加大了私募的融资难度。

2.A股入摩带来长远优势,外资机构加速布局中国,国内基金纷纷布局MSCI

6月1日,A股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标志着A股正式成为国际最主流指数大家庭的一员,是A股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市场国际化的程碑式事件。全球约有4.8万亿美元资金跟踪MSCI亚洲指数、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全球指数。根据5%的市值纳入因子,2018年被动增量资金可能达到1000亿左右,未来100%纳入将到1.8万亿元左右增量资金。

3.贸易战持续引发不确定性

中美贸易战肯定是个长期存在的事情,前景不明,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国内私募正避免配置贸易战相关行业,关注业绩稳定行业和政府扶持的高科技行业。在资产配置上更倾向于债券、货币等稳定收益,同时更加注重分散投资。

4.信用债违约潮集中爆发

2018 年上半年,信用债市场新增 9家首次违约的债券发行主体,违约债券金额合计达 253.01 亿元。受违约事件再次集中爆发影响,市场风险偏好明显下降。

五.观点小结

1. 上半年躲过暴跌的,不要太高兴,也不要洋洋得意,更不要觉得可以大干一场,市场永远都不会那么简单。

2. 各种预判终归是预判,落脚点还是要等信号。信号就是看回踩情况。

3. 熊市末端,即使看到机会,也要小心。8月存在介入机会,但也不要赌身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