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季背後的事與勢——2018年A股影視傳媒公司的6個關鍵詞

文丨指月

時至9月,A股影視上市公司半年報已經披露完畢。業績自然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股價走勢更是觸目驚心。據天風證券統計,2018年9月2日,採用整體法和TTM計算的傳媒互聯網板塊市盈率已經降至33.85倍,處於13年以來的歷史低位,年初至今傳媒行業指數下跌了31.9%。

財報季背後的事與勢——2018年A股影視傳媒公司的6個關鍵詞

筆者試圖從影視傳媒公司半年報業績以及2018年至今的行業大事中,找出能夠以小見大的6個事件並分析其中暗含的趨勢。當下影視上市公司公司所處的境況到底是至暗之時到來的前夜,還是黎明出現前的最後黑暗?

財報季背後的事與勢——2018年A股影視傳媒公司的6個關鍵詞

內憂外患“巴清傳”

“我們與范冰冰的這種緊密綁定,也是一般影視公司做不到的,說到底,影視公司核心還是要靠人。”2016年初,唐德影視董事長吳宏亮曾不無自豪地說過這麼一段話,放在當時的語境下並無問題,如今看來卻是“成敗繫於一人之身”的風險危機。

營收增長59%、淨利潤增長50%的唐德影視卻是今年跌得最慘的影視股票之一。

財報季背後的事與勢——2018年A股影視傳媒公司的6個關鍵詞

按原計劃,《巴清傳》本該在2018年春節期間作為兩大衛視的開年大劇播出。財報顯示,唐德影視於2017年度確認該劇收入61,652.58萬元,超過當年11.8億元總收入的一半;還於 2018年1-6月確認該劇收入7,086.65萬元。

誰也不曾想到,《巴清傳》會在2018年遭受像連珠炮一樣的打擊事件。年初隨《如懿傳》一起,受“限古令”影響未能如期上星播出;接著男主角高雲翔又涉嫌強姦案件在澳大利亞受審,試圖由李晨補拍高雲翔戲份;最後的重磅打擊則是范冰冰受“陰陽合同”事件遭政府機關調查,期間爆點新聞無數,但至今未出定論。

若最終《巴清傳》未能在年內播出,投資各方都面臨著鉅額損失。確認了大量收入的唐德影視首當其衝,產生大量壞賬風險,恆大影視、華誼兄弟等若干投資方也難逃損失。影視行業此後不得不重新考慮“一劇定天下”的不穩定因素:超級巨星帶來的不僅是熱度、話題,也意味著超高的片酬支出和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風險。

“新麗傳媒”的騰挪

光線傳媒426.05%的淨利潤增長與29.96%營業收入下滑是一道奇異的風景。

因為出售新麗傳媒給騰訊,光線傳媒確認的收益核算到淨利潤中的金額為18.81億,佔利潤總額89.6%,這次交易直接填充了光線傳媒2018年的全年業績,掩蓋了主營業務下滑的事實。

但對新麗傳媒而言,故事並未終結於此。這家參與出品了包括《失戀33天》《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西虹市首富》等多部爆款電影的公司,意味著國內一流的影視製作能力,IPO受阻後不乏追求者。

財報季背後的事與勢——2018年A股影視傳媒公司的6個關鍵詞

8月13日晚間,閱文集團宣佈以不超過155億元的價格收購新麗傳媒100%股份。

高溢價收購導致了閱文集團股價一度應聲下跌。但拋開短期的起伏來看,閱文集團對新麗傳媒的收購至少表明了IP產業公司感受到的危機感。閱文披露的半年報數據顯示,其在線閱讀佔營收超80%,天花板已至,而其手中的眾多IP資源卻未必能夠獲得預期中的收益——網文同質化嚴重的環境下,IP影視開發變成了一項極為考驗製作方水平的工作。

財報季背後的事與勢——2018年A股影視傳媒公司的6個關鍵詞

這又強化了影視行業資源集中、全產業鏈開發的趨勢。華誼兄弟王中磊在“中國影視領袖峰會”上提到:“一些公司集渠道、內容,發行於一體。其實,沒有一個企業在這個行業裡面掌握所有的環節,一旦掌握反而走偏,出發點會出現偏差。”

但從事實來看,顯然不管是萬達電影還是閱文集團,產業鏈某節點的壟斷者們都在試圖將整個鏈條掌握在在自己手裡。

影視圈“稅收”風暴

崔永元微博發文稱影視圈存在“陰陽合同”、偷漏稅,造就了影視圈2018年影響最大的新聞事件。不僅引發華誼兄弟等影視公司股票連續下跌,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等還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加強對影視行業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等問題的治理。

財報季背後的事與勢——2018年A股影視傳媒公司的6個關鍵詞

稅務機關甚至因此有新的稅收政策出現:先是傳出稅收優惠收緊的消息。7月13日,國家稅務總局發佈通知,要求各級稅務機關加強影視行業稅收徵管,規範稅收秩序。影視行業納稅人享受稅收優惠政策不符合相關規定的,稅務機關將依法追繳已享受的減免稅款,並按照稅收徵管法等有關規定處理。

然後是徵收方式變更。9月3日有媒體報道稱,橫店各影視工作室陸續收到稅務局通知,終止定期定額徵收方式,徵收方式將改為查賬徵收。

稅收政策的變化牽動著影視行業全局。在今年上海電影節期間,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著名投資人閻焱還在論壇上提出了影視行業稅負過高的問題,但目前各項政策均指向的是稅收規範化,甚至連此前的地方稅收優惠也要取消收回。這樣的情況下,影視公司可能將選擇觀望,同時將目光指向另一個眾矢之的——“天價片酬”。

財報季背後的事與勢——2018年A股影視傳媒公司的6個關鍵詞

三家視頻網站和六大影視製作公司聯合聲明抵制“天價片酬”,設定了5000萬元的上限。這是製作公司、播出平臺渠道面臨壓力的求變之舉:一方面是稅收壓力,一方面是被官方、民眾深惡痛絕的“天價片酬”,前者靠自己無能為力,那就只好自己另外挖一條道了。

進擊的“芒果超媒”

芒果超媒成功上市、更名後的首份半年報頗為驚豔。實現營業收入49.85億元,同比增長39.19%,淨利潤5.73億元,同比增長92.47%。快樂陽光(芒果TV公司主體)實現營業總收入26.03億元,同比增長89.24%;實現淨利潤4.21億元,同比增長166.17%。

芒果TV作為國內排名第四、A股首家國有控股的視頻平臺,其經營狀況不僅代表著芒果超媒乃至湖南廣電的新銳競爭力,也一定程度引領著優愛騰之外的視頻平臺的路線。

財報季背後的事與勢——2018年A股影視傳媒公司的6個關鍵詞

愛奇藝與騰訊視頻不斷在付費會員上進行競賽,愛奇藝Q2財報顯示其付費會員數量已達到6620萬,騰訊隨即在財報中披露其視頻付費用戶已達7400萬,同比增長121%。但與此同時,虧損卻一直伴隨著三大視頻平臺的擴張之路,芒果TV成為國內首家宣佈盈利的視頻平臺。

芒果TV從“獨播”向“獨特”戰略轉型,基本相當於退出了頭部獨播版權的戰爭。芒果TV沒有BAT的資本加持,又有上市任務在身,顯然不能夠持續陷入“燒錢”換規模的戰爭中。但芒果TV也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優勢——湖南廣電帶來的廣泛資源讓芒果TV有了穩步盈利的基礎,這些資源讓芒果TV逐步擁有了強力的自制內容能力,代替了高昂的採購成本,在走出獨播戰略後,還意味著較高的分銷收入。

財報季背後的事與勢——2018年A股影視傳媒公司的6個關鍵詞

保持“獨特”是芒果TV在盈利後得以持續增長的戰略路線,或許也是那些不爭“第一”的視頻平臺們面臨資源“頭部集中”的生存之路。

“現實題材”啟示錄

2018至今院線電影最大的兩匹黑馬,或許就是超30億票房春節檔的《紅海行動》和暑期檔《我不是藥神》了。一個是特種部隊遠赴海外生死搏鬥的英雄故事,一個是凡人們面對病痛、醫藥、生死時的戲劇衝突。除了票房走勢有相似之處外,內容相同點或許就在於它們都算是“現實主義”題材電影。

據媒體報道,壞猴子影業CEO王易冰一開始對《我不是藥神》的票房預期大概5億元左右。投資、發行方北京文化的陳晨也表示在上映前公司內部做過預估,覺得電影最終票房應該落在8億-10億元。誰也沒有想到這部影片能夠激發那麼強的情感共鳴,達到了全民熱捧的層次。

財報季背後的事與勢——2018年A股影視傳媒公司的6個關鍵詞

中國電影報道採訪徐崢時,他說:“從情感的感受上來講,要有一種悲天憫人的力量蘊藏在裡面。在技術和技法上,又不能是一部小眾的一部文藝片,我們希望能夠傳遞普世價值,所以它應該是節奏明快的、好看的、具有幽默性的,要讓前面呈現喜劇的部分,要讓觀眾喜歡上這些人。”

徐崢似乎早已清楚地意識到——曲高未必一定和寡,“乏味式小眾”是票房的天然之敵。他與導演文牧野一起打造了這部電影從情感內涵到電影技術的大眾化風格,又絲毫無損於這部電影的現實意義。回過頭去看《紅海行動》,在主旋律正能量的內涵外面,也同樣包裹著一流戰爭動作片的肌理和骨骼,他們首先是一部好電影,然後才是現實主義佳作。

財報季背後的事與勢——2018年A股影視傳媒公司的6個關鍵詞

人們終於知道,“現實題材”從來不意味著必須“曲高和寡”。《我不是藥神》所帶來的全社會討論不僅僅是一次國產電影里程碑,或許也為影視創作者和投資者們打開了新的思路。

IP+流量的時代將“消逝”

華策影視2018年保持了業績的穩健。營收、淨利潤小幅增長,全網劇年產能達1,000集以上,產能規模穩居全行業第一。但在華策影視半年報中,還有一個未必引人注意的變化——“SIP戰略”消失了。

財報季背後的事與勢——2018年A股影視傳媒公司的6個關鍵詞

由“IP+流量明星”打造劇集、同步開發電影,在2015年宣佈“SIP戰略”以來一直是華策影視財報中濃墨重彩的部分,但在2018半年報中,通篇沒有再提到“SIP”和“IP”。

2018年至今電影票房前四分別是《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上半年電視劇收視率第一第二的是《戀愛先生》和《美好生活》,下半年近期引發全民熱潮的是《延禧攻略》。這些影視劇的佼佼者們,似乎都與所謂的“IP”和“流量明星”關係不大。

9月3日,愛奇藝宣佈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以一項綜合了多維度計算的熱度數據取代之。

財報季背後的事與勢——2018年A股影視傳媒公司的6個關鍵詞

愛奇藝的舉動,再結合上文提到的稅改、天價片酬限制、視頻平臺盈利、爆款電影類型來看,天價片酬是抬高製作成本的主力,而天價片酬的背後,通常也是因為明星的工作室和他們自帶的流量。筆者認為,最終這些都指向了一個結果——

我們熟悉的“流量時代”正在消逝。至少,流程化製造的IP+流量明星,將不再是影視產業的不變鐵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