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剎海,傾聽自然的耳語

自然的耳語

-- 什剎海與二十四節氣文化展

9月/30日(星期六)~10月/7日(星期日)

地點:

西海藝術館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什剎海畔,

賞四季風物,承古今文明

什剎海在京城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既有四季分明的優美自然環境,

也有豐厚悠久的人文風景。

四季輪迴、時光荏苒,

這片北京的生命之源已經美麗千年。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對生命、自然、宇宙的感受與認知,

是先人立身處世的生活方式,

是與自然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是中華民族極具個性的科學和文化遺產。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1屆常會

通過審議“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

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

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從元代至今,

什剎海的水脈孕育出古都北京

豐厚且獨具韻味的景觀資源。

拾取滄海一粟,

我們甄選出24處自然與人文景觀,

與四季二十四節氣相呼應,

徜徉什剎海畔,

聆聽自然的耳語。

甄選十二處美景:

前海、後海、西海、

鐘鼓樓、萬寧橋、銀錠橋、

廣化寺、恭王府花園、醇親王府、

百花深處衚衕、荷花市場、菸袋斜街。

什剎海風光旖旎,

前海、後海、西海一水相連,

殊不知三海的成因可追溯到一千年前;

元世祖忽必烈在營建元大都城之前先修了一座橋,

可謂是北京城的“奠基石”,

它就是萬寧橋;什剎海得名於沿海的十座古剎,

如今九剎已不復存在,僅有廣化寺留存至今……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採擷歷史上十二位文化名人:

郭守敬、關漢卿、李東陽、

米萬鍾、納蘭性德、翁方綱、

宋慶齡、郭沫若、梅蘭芳、

老舍、郁達夫、吳冠中。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西海匯通祠內,

佇立著一尊郭守敬的雕像,

這位元代科學家、水利專家與什剎海有著不解之緣;

生長在什剎海畔的清代著名詩人納蘭性德從小愛水,

“何時共泛春溪月,斷岸垂楊一葉舟”,

便是他對彼時什剎海的懷想;

老舍先生的作品中最常出現的地方就是積水潭,

“面向著積水潭,背後是城牆,

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葦葉上的嫩蜻蜓,

我可以快樂地坐一天……”

好物,是生活的縮影、情感的寄託。

把什剎海的風景與二十四節氣的精髓,

濃縮到一件件藝術作品和有溫度的器物之中,

以文傳情,以物抵心,

為過往的四季找到真實可感的載體。

與好物相伴,

做一個歡樂的時光旅行者。

本次展覽遴選出多件藝術作品和日常器物,

或欣賞、或實用、或品讀、或把玩,

在細細品味中,

感受古人的智慧,

品味今人的用心。

展覽部分作品介紹

◎賞未二十四節氣海報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賞未時光海報系列 | 賞未創作平臺

活動藉設計語言表現節氣主題

敘說歲月,體悟自然,

讓疲倦心靈得以休憩,

讓麻木的感知再度敏銳,

讓逝去的美好時光留存在記憶裡,

相系相續,始得永恆

……

活動已經募集到兩百多位

設計師藝術家的參與,

和超過三百件的創作作品。

◎節氣諺語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節氣諺語插圖 | 嶽昕 作品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作者以詼諧的設計語言表現了生活中的二十四節氣,

將人物、自然圖形、節氣、吉祥圖案、民間諺語等元素融為一爐,

將這一傳統主題表現的現代時尚,輕鬆幽默。

◎季節的狂歡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季節的狂歡系列攝影 | 陳陽 作品

從地球最南端的城市 烏斯懷亞(S54.97,W68.47)到赤道之城基多(0.00,W78.46),從北迴歸線哈瓦那(N23.05,W82.40)到南迴歸線大溪地(S21.47,W151.38)在地球的每個角落,在有人類棲息的地方,都會有節日,而節日的由來就是按照季節交替,自然變換而定。

節日,作為一種傳承的文化傳統和集體行為,是感自然節律而成,蘊人文精神而豐的。攝影師在全球旅行中經歷了各地的節日,感受到各地 的歡慶,深深感到節日讓人重新建立自己跟天地間的聯繫,與大自然的對話。

◎寂雪孤飛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寂雪孤飛動畫 | 葉佑天作品

在靜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輕煙飄渺,青山浮沉,孤鳥影亂,沒有了喧鬧的世界!徹骨的冷雨夜,逼人的死寂,脫離了過去一般“溫熱生命天地”的表徵方式,在情緒上呈現出了葉佑天對浮躁時代的極力迴避,彷彿是在迴歸過去,又彷彿是在追尋未來,使人通體透涼、物慾盡滌,在寧靜中歸於宇宙之本體

◎凝視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手工木雕刻彩繪 | 王元松 作品

王元松,出生於廣東省梅州市,自幼喜畫,專心木雕。

作品《凝視》將黃鶯與瓢蟲刻畫的活靈活現,細膩傳神。

黃鶯長約11釐米 身寬約3.9釐米

◎賞未有生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二十四節氣有聲讀物 | 李志德 播音、曹芳 撰文

賞未二十四節氣有聲讀物,

以飽含情感的筆墨,充滿激情的聲音,

重新解讀了不同的對節氣文化,

和時光感悟。

◎白露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白露雕塑 | 雲濤作品

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

......

蒹葭悽悽,

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

在水之湄

.....

◎食物戀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氣美食手帳 | 陳新英 作品

馬卡龍色便當盒裡裝的並非美食,而是專門為資深吃貨準備的二十四節氣食客手賬。它為你推薦了24道節氣大餐、教你烹飪佳餚美味、引你辨識應季食材、帶你重溫兒時的味蕾記憶……有情有趣。跟隨節氣的腳步,讓我們的心靈和味蕾相伴而行。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月光白茶 | 曾令波 作品

白露時節,

天已微涼。

明月中秋,

更添幾許思念。

邀一輪明月,

品一盞香茶,

讓想念慢慢生長

思緒漸漸飄散……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在什刹海,倾听自然的耳语

展覽作品包括平面,裝置,產品,藝術品,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

並10月2日主題沙龍,與您共賞什剎海美景,品節氣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