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乾旱大半年,在皇帝爲此人平反後,立即下起了傾盆大雨

1799年,正是嘉慶皇帝即位的第四年,也是他正式親政的第一年。這位一直生活在他的阿瑪乾隆陰影下的皇帝,在乾隆駕崩後其剛開始親政時的表現,也確實讓人眼前一亮:誅殺大貪官和珅不說,還直指乾隆後期吏治敗壞的弊端,在全國掀起了反腐的高潮,一批貪官被打掉。只是,在高潮過後,連嘉慶自己也發現,吏治雖有好轉,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扭轉吏治敗壞的局面。

最讓嘉慶失望的是,連他信任的廉政典型居然也是貪官。比如當初彈劾和珅的廣興,一直被嘉慶作為廉政的典型,在全國樹立形象,卻沒想到廣興卻最終也深陷貪腐之中,落了個自盡的下場。而這一系列的挫折,說明嘉慶的反腐可能流於形式不說,威懾力也在不斷下降。為了打破這個不利的局面,尋求更好的解決吏治的方法,嘉慶決定廣開言路,無論官員百姓,均可以上書皇帝言事。

嘉慶擺出善於納諫的姿態,也足以說明,其想徹底整頓吏治的決心。只是,一位官員的上書,卻惹得嘉慶勃然大怒,廣開言路最終變成了引蛇出洞,這位官員就是洪亮吉。

北方乾旱大半年,在皇帝為此人平反後,立即下起了傾盆大雨

洪亮吉

洪亮吉,江蘇常州人,給嘉慶上書時只是個翰林院的編修。洪亮吉後來流芳後世,最主要的是他是中國第一個提出人口論的人,指出人口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生產增長的速度,會出現社會問題,洪亮吉還為此提出了開荒移民的對策。這個觀點在當時可謂非常大膽,只是並沒有引起統治者的重視,最終沉寂在歷史長河中。而在眾多上書中,偏偏洪亮吉的上書被嘉慶揪了出來,根源還是在於他的觀點實在太大膽了。

此時的嘉慶雖然對前期反腐的工作不滿,但在嘉慶看來,前期的反腐工作,成績還是主要的,只需要在方法策略上進一步補充即可。而這個洪亮吉呢,在上書中稱嘉慶的反腐太過仁慈,完全沒有效果。最讓嘉慶無法接受的是,洪亮吉指出大清現在無官不貪,福爛到根,已到了最危險的時刻,要想真正反腐,就要用重典,對現任官員全部撤換才行。而在嘉慶看來,他的大清國確實有吏治腐敗的問題,但只是局部的枝節問題,大清主體是好的,只需修修補補就可以,根本不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所以,嘉慶根本無法接受洪亮吉的觀點,並把洪亮吉的言論上升到否定大清、否定皇帝的高度上,便有心想懲罰一下他。

北方乾旱大半年,在皇帝為此人平反後,立即下起了傾盆大雨

但問題又來了,這明明是嘉慶自己求言求策的,就算洪亮吉說得不對,也只能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可嘉慶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就在上書中,找到幾處措辭上的小問題,以此為藉口,將洪亮吉發配到西北。嘉慶還生怕洪亮吉繼續胡說八道,又命令洪亮吉以後不準喝酒、不準作詩,看來這洪亮吉還真是說到了嘉慶的痛處。

熱鬧一陣的廣開言路,因為演變成引蛇出洞,很快就歸於沉寂,再也沒人上書了,嘉慶也樂得了個清閒。只是,過了一段時間,又有新的問題出現:北方已經半年沒下雨了。根據天人感應的理論,大旱定是有冤情,在嘉慶數次帶頭求雨不得後,嘉慶又下令在全國梳理案件,查找冤案,赦免罪犯,可依舊沒有盼到大雨。直到這時,嘉慶忽然想到了洪亮吉:難道真的是冤枉了他?在尋求各種求雨方法都失敗後,萬般無奈的嘉慶,最終只好為洪亮吉平反。

北方乾旱大半年,在皇帝為此人平反後,立即下起了傾盆大雨

1800年5月26日,嘉慶親筆寫下了給洪亮吉平反的上諭,按照《清史稿》的記載,在嘉慶寫完放下筆後,立即一道閃電劃過紫禁城,隨後一聲響雷,期盼已經大雨終於傾盆而下了。這件事對嘉慶的打擊也就可想而知了,因為根據天人感應,說明洪亮吉是對的,那麼大清就真的如洪亮吉所說爛到根了。可嘉慶並沒有採納洪亮吉的意見,並沒有用重典反腐,反而反腐這件事逐漸銷聲匿跡了。

其實,重典反腐這事並不新鮮,嘉慶的爺爺雍正,在剛即位時,也是面臨著康熙朝留下的吏治腐敗的爛攤子,雍正就殺伐果斷,重拳出擊,治理腐敗,對於腐敗的官員,不僅要懲罰他們本人,連子女也要受牽連。這前所未有的嚴酷,終於遏制了腐敗的態勢,為乾隆盛世打下了基礎。

而嘉慶呢,首先缺乏雍正那樣的魄力和手腕。其次,嘉慶本人又是一個過度求穩的人,生怕全面重典反腐,會在政治上產生風險,反而動搖了大清的根基。就這樣,在猶猶豫豫中,嘉慶最終選擇了鴕鳥政策,就當腐敗不存在好了。於是,大清官場又逐漸恢復了歌舞昇平,從此也就無藥可救了。(文/澹臺卓爾,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