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鐵軍:城市化思路改造鄉村,是反生態化

農業一線大數據,最自由最奔放的自媒體,最想說最敢說的農業平臺!搜索農業一線大數據微信公眾平臺,即可獲取海量資訊。


金融資本過剩向農業生產者與消費者轉嫁危機。

產業資本過剩拉長食品產業鏈吸納過剩產能。

商業資本過剩多重流通分配環節惡性競爭。

社會混亂=市場失靈+政府失靈。一方面,農業汙染、食品質量不安全,信用缺失、監管失效。另一方面,全球食物總產量過剩,食品過度浪費與貧困人群飢餓並存。

……

9月8日、9日,以“有機農業與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第五屆中國大同車河國際有機農業論壇在歷史名城大同市開幕。

溫鐵軍:城市化思路改造鄉村,是反生態化

以下為演講文字實錄


溫鐵軍:城市化思路改造鄉村,是反生態化


2018年9月9日

實拍于山西大同太陽宮第五屆車河國際有機農業開幕式現場

01

農業只在工業化時期被稱為“第一產業”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總要求中,“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關於如何實現農村產業興旺,好多人還在運用“農業作為第一產業”這個概念來討論產業興旺。

全球各種經濟體,特別是農業,沒有哪一個經濟體是靠農業的一產化使農民增收的,這幾乎是一種不可能,所以當我聽到有人提問“如何把農業發展成為一種產業”的時候,我常常感到基本概念需要重新界定。

北方旱作農業至少具有八千年歷史,而八千年歷史中只從當代開始作為了第一產業,當我們進入工業化的時候,農業產生的剩餘價值是為工業化服務,所以,只在工業化階段,農業才被作為第一產業。

1998-2018年,20年的農業產業化歷程中,大家都以為農業天經地義就是第一產業。很少有人想到,農業產業化僅僅是工業化時代相對於工業發展要求而產生的概念。當我們因工業化的生產過剩而轉型為生態文明的時候,農業就應該是“多業態”的。

今年“鄉村振興”戰略提出,有人在解讀中央一號文件時,認為農業應該六產化,什麼叫“六產化”?就是鄉村百業興旺。所以,怎麼可能是一產呢?

好多人說,農民工進城已有兩代人了,他們返鄉創業也不會從事農業生產了。誰說他們回來不會從事農業了?鄉村只有農業嗎?回看中國上下五千年,鄉村一直處於“多業態”狀況。

只有當你把“農業”侷限到一產化思路上的時候,你才會一籌莫展。

02

鄉村振興需要社會企業與綠色生產方式

鄉村振興要求的是社會企業,在21世紀,人類在工業化生產過剩走不下去的時候,當金融資本不斷地將人類導入嚴重危機的時候,人們開始意識到“不能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於是企業開始轉型為社會企業。

西方的一些大型現代企業,比爾蓋茨、巴菲特提出“裸捐”,都在虛擬產業上,不是在實際產業上。而這些概念傳到中國,卻沒有相應的回應,是因為我們的知識分子依然在拿著過去的老教科書講“企業只是追求利潤最大化”。我們沒改,是因為我們現有的知識體系是落後、過時的。希望我們一起努力,革新農業一產化的概念:“產業興旺並不指的是一產化的農業”,如果僅僅搞一產化農業,絕對搞不出產業興旺。

中國現在最大的的趨勢是向生態文明轉型。今天輿論的不理解,是因為過去一直走工業化道路的慣性。當我們用工業化的思維改造農業的時候,已經造成了農業強烈地負外部性:大規模的嚴重汙染。

中國目前的面源汙染一半以上是由農業貢獻的,農業的產出抵不過產生的汙染危害性,點源汙染可以用技術手段防治,面源汙染根本不可能用技術手段,只能改變生產方式。所以,我們國家提倡綠色生產方式,農業供給側改革就是要轉向綠色生產方式。

大部分縣存在財政虧損,我們要做的就是把現有資源按三級市場設置,設計一個可以在資本市場交易的資本品,用金融的投入替代目前過度負債的財政。在生態文明戰略指導下的體制設計,絕不是我們傻大黑粗的市場化,不是簡單的把資源賣給來投資人,過去的招商引資模式都已過時。

我們需要聯合各地的社會企業,作出深度的市場設計,才能實現金融對高負債財政的替代。現在不是沒錢,而是金融資本過剩;過去產業化的思路,使得我們沒有找到方法,將金融作為資本要素引入充滿資源的鄉村;在於我們沒有轉變思想,沒有跟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資本必須下鄉,因為資本留在城市沒有出路。

鄉村需要把豐富的資源轉化為資本品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們做過國家試驗區的嘗試,怎麼推進股份合作制改革,怎麼把農村的產權股份化,怎麼把股份上市交易,都有經驗。後來因為學習美國式的工業化發展模式,便被擱置遺忘了,我相信未來這種模式會重新興起。

生態文明為什麼強調“鄉村振興”戰略?生態化在哪裡發展?

城市是反生態的,生態化只在鄉村。我們用城市化的思路改造鄉村,走的是反生態化的道路。從這個角度來看,產業興旺乃是百業興旺,從一產化到六產化,產業化升級蘊含巨大的利潤空間,可以帶動貧困縣實現跨越式發展。

從1998年用產業化的思路改造農業,到2005年,我國農業主產品的人均佔有量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從那以後,仍然沿著產業化思路發展,導致了當今農業矛盾的集中爆發。

今天找不到出路,是因為我們大部分農產品的成本高於國際市場價,意味著“地板在天花板之上”。好多人認為國家應該加強對農業的投入,對農民增加補貼,這是黃箱政策;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是“綠箱政策”,但被各地政府嚴重覆蓋。各種矛盾集中爆發,所以

強調綠色生產方式,即“兩型經濟”: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體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03

小農經濟模式:歐洲與東亞日韓臺


我們一直走不出去困境,是因為我們現在的話語體系照搬了殖民化的話語體系。大農場國家,比如美國、澳大利亞、巴西,眾多的大農場主中沒有一個是“原住民”,美國的原住民只剩2%,所以,只有外來的殖民者,搶奪了當地資源,才做大農場主。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原住民國家,不能學殖民者思維做大農場農業。

歐洲5億人,聚集在一個半圓形的大陸上,沒有條件發展大農場,以小農場為主,定位是多功能農場,強調資源環境的保護。而且,歐洲農業的60%以上是市民農業,是市民下鄉搞農業,靠的是社會力量,不是技術力量。

綠黨政治成為歐洲的政治趨向,所以當按自由貿易原則與歐洲交易時,歐洲靠

社會壁壘,而不是技術壁壘來交易,比如西方以“工廠化密集養殖虐待動物,沒體現社會福利”為由,拒絕進口中國的畜牧產品,證明了歐洲的小農生產是以社會壁壘來保障農業安全。而中國技術、社會力量薄弱,成為發展中國家農業設防最低的國家。

溫鐵軍:城市化思路改造鄉村,是反生態化


圖為韓國總統李明博視察農業

讓我們來看看,可以代表東亞模式的日韓臺模式,是把全部農業經濟領域資源都放在“綜合農協”,不允許任何企業進入農村,直到本世紀初才開放自然人進入。綜合性農協包含了工商行、農商行、超市、農資業等的多功能業務,政府只需補貼農協一家,實行免稅等賦予農協最大優惠,只要求農協收益的50%以上必須返還農民。因此,日韓臺模式同樣是小農經濟,但它得到的收益60%以上來自非農的壟斷性收入。

東亞模式不是我們現在的體制,而且在整個東亞農業體系中,唯我們中國最為激進,幾十年走下來導致了目前農業矛盾的集中爆發。

東亞模式本源於“均田免賦”儒家思想。16世紀之前,整個東亞國家都在學習“均田免賦”的儒家思想。均田免賦不是共產主義,是傳統儒家文化圈的基本政治內涵,是要讓農民得到長期穩定的經濟合作關係,是自古長期穩態社會形成的社會結構。國家發生動亂,都是因為打破了這種穩態結構,因為貧富兩極分化是萬惡的根源。

04

實現鄉村振興的緊迫性:維穩

從上世紀的生產過剩引發世界大戰,到本世紀的金融過剩引發全球動亂,人類發展主義的經驗教訓值得總結。

中國當前遭遇的是雙重危機:第二次生產過剩、同步發生金融過剩;而金融過剩、財政拮据條件下,金融替代財政成為不二選擇……需要注意的是,金融替代財政得有相應的制度設計,不能粗放的推進。

在今年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之前,我們強調的一直都是加快城鎮化,現在強調的是財政金融優惠政策向三農傾斜,意味著政策導向的替代。我並不反對城鎮化,但是我們現在遭遇到嚴重挑戰的情況下,當務之急是穩定鄉村這個勞動力池。

溫鐵軍:城市化思路改造鄉村,是反生態化


因為社會危機必然導致企業倒閉、大量失業人群造成勞動力迴流,這個情況下鄉村的衰敗意味著矛盾的疊加,最後危機嚴重爆發。所以說,實現鄉村振興是國家遭遇巨大挑戰的時候,維護國家穩定的基礎。

如果把中國城鎮化率提高到70%以上,動亂將會如影隨行。

城鄉融合應該繼續放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橋樑,帶動市民下鄉和社會資本下鄉,而不是簡單的招商引資。如何實現大資本的社會化,如何實現大資本與農村社會的和諧,應該是城鄉融合的其中之意。

而且不能農民的組織化,不能以按手印式的合同作為考慮農民權益的標誌,應該與農民組織代表直接對接,而不是一個個的小農。否則,排斥農民權益的後果,就會演變如印度“合法”土改轉化為農民武裝鬥爭。


05

農業與生態環境危機+挽救實踐

現代化陷阱:全球三大資本過剩導致農業與生態環境危機

金融資本、產業資本、商業資本過剩,中國沿著資本化市場訊跑的結果是全面生產過剩,而過剩的結果是危機的爆發,危機的遞次轉嫁,轉嫁到最後就是生態農業危機的爆發。

世界糧食金融化暴露出中國農業一產化困境

世界糧食金融化,而中國把糧食產業化,二者之間的層次差異……


溫鐵軍:城市化思路改造鄉村,是反生態化


鄉村振興的社會化是重要的概念,我們的鄉村振興不是資本化,而是社會化。


溫鐵軍:城市化思路改造鄉村,是反生態化


動員市民下鄉

這個是我的學生裡面學歷最高的,兩個博士生夫婦,自己做生態農業,創辦的農場。

體驗性農業,我們要發揮自己的優勢資源,比如生態環境中的螢火蟲、蝴蝶、蜻蜓等,這些孩子非常感興趣,如果有這些生態條件了,孩子們就來了,村裡的民宿就帶動起來了,親子教育也可以做起來了,城市人對這些很感興趣。

溫鐵軍:城市化思路改造鄉村,是反生態化

這個是我的學生裡面學歷最高的,兩個博士生夫婦,自己做生態農業,創辦的農場。

溫鐵軍:城市化思路改造鄉村,是反生態化

這是六位一體循環經濟+立體農業,乾式廁所、發酵床養豬、沼氣池、生態建築

【作者簡介】溫鐵軍,著名"三農"問題專家,管理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西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學院執行院長,福建農林大學海峽鄉建學院執行院長,耕讀大學名譽校長。

文字:3O有機農業

視頻:鋤禾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