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怼死哥哥和老爸,杨广咋就干不过李世民的历史书呢?

说实话,生在帝王家是件很尴尬的事,特别是那会儿没计划生育,兄弟一帮一伙的,看似欢声笑语,实则危机四伏。最危险的是到了选接班人的关头,你以为都是宋英宗和明武宗啊,被人逼着登基做皇帝?即便是父皇有一百个儿子,那最小的还是梦想着太子的头衔能落到他头上,毕竟皇帝是种荣耀,就是平日里累点苦点,做着还是很舒服的。

同样是怼死哥哥和老爸,杨广咋就干不过李世民的历史书呢?

既然都是老皇帝的儿子,又都想做成新皇帝,那么矛盾就出来了,能害的害,能杀的杀,只要最后自己能存活,机会就有。很巧合,有两个朝代的皇二代都是用了同样的手段谋取了皇位,杀兄弑父,如愿登基。还好,两人都有不错的成绩,但对后世的影响就天渊地别了,一个成了暴君昏君,骂声不断,一个名垂史册,受万人敬仰!

隋炀帝杨广是二代皇帝,也是隋朝的末代皇帝(他孙子杨侑只是傀儡皇帝,李渊的挡箭牌,算不得正宗的随便皇帝),他的故事不一般。隋文帝杨坚结束了战乱纷争的南北朝,名正言顺的建立了大隋王朝,他是按照常规立长子杨勇为太子的,次子杨广为晋王,其他三个儿子依次为秦王、蜀王、汉王。作为次子,杨广心里比谁都明白,不弄出些大事出来,自己永远都是晋王的命,因为隋朝没有杜太后,更不会给立个“金匾之盟”,就算杨勇突然挂了,也不会传位给弟弟杨广,人家的儿子也是小太子,有接班的义务。

同样是怼死哥哥和老爸,杨广咋就干不过李世民的历史书呢?

太子都是协助父皇主持政务的,办公室在皇宫大院,和文武百官打交道。而立王的皇子一般都是手握兵权,剿灭余孽和开疆拓土,将军元帅的工作。所以就表面上看,太子要比弟弟们的功绩小,没那么耀眼,所以杨广觉得自己更配做隋朝的二代皇帝。于是,杨广开始设计陷害太子杨勇,他的做法很高明,因为就凭自己那点军功是很难对抗太子的,人家有文武百官做后盾。杨广找不到更厉害的靠山,那就来找个厉害人和太子制造矛盾,用厉害人来压制太子,这个人必须有足够的实力,那天下只有老皇帝了。杨广告诉老爸杨勇给他戴绿帽子,这可是大忌,尤其是要在全天下露脸的皇帝。杨坚当然要质问杨勇,杨勇肯定不会承认,但杨坚心里很不爽。加上杨广的多方位设计陷害,又说杨勇要弑父夺位,这同样是很让人忌讳的事,甚至要掉脑袋的,即便是证据不足。

同样是怼死哥哥和老爸,杨广咋就干不过李世民的历史书呢?

杨广先下手为强,搞死了太子杨勇,把自己从晋王的等级提升到太子的级别,皇帝位子稳稳妥妥的了。一般出现这样家门不幸的事后,老皇帝也无奈,更无能为力,唯一最好的收场就是默认了,让凶手做太子,毕竟处死这个人也是件更伤心的事,再损失一个儿子划不来。杨广如愿住进太子府,在稳定了自己的根基后直接威胁老皇帝,杨坚进退两难,慢慢郁郁而终。隋炀帝登上舞台做了很多大事,开疆扩土,征讨高句丽,解除北方蛮夷威胁,完善科举制度,设立三省六部,开凿大运河,开挖天下粮仓,储备应急粮,开发西域,开创前所未有的自由贸易市场,哪一件不是足以名留青史的伟业?可是一个不留神,弄丢了整个江山,却被人定位前功尽弃,甚至是昏君暴君的代名词。

同样是怼死哥哥和老爸,杨广咋就干不过李世民的历史书呢?

另一个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同样杀兄弑父的二代皇帝。和杨广一样,李世民是次子,前头有李建成挡道,他被封为秦王(隋朝秦王是老三杨俊,如果杨坚也把次子杨广封为秦王就好了,完美的重合)。和杨广一样,李世民的职责是带兵打仗,战功累累,李建成则跟着李渊学管理。李世民不弄事,太子李建成会顺利继位,成为大唐第二个皇帝,但这是违背李世民的想法的。于是,“玄武门之变”上演,秦王成功逆袭,搞死太子李建成,顺利把二挡的秦王提升成一档的太子。

同样是怼死哥哥和老爸,杨广咋就干不过李世民的历史书呢?

李世民可能是借鉴了杨广的手法,他也是挑拨太子和老皇帝的关系,陷害理由完全一样,太子勾搭皇妃,给老爸戴绿帽子。不同的是李世民性更急,心更狠,步子也迈的快,他没有让老爸关哥哥,而是亲手剁死了险道神李建成,也同时逼李渊交出政权,不然一块剁了喂狗。玄武门之变之所以能够那么顺利,其根本原因就是李建成认为自己只是去和父亲对质,因为他没有撩父亲的妞,心里没鬼也不害怕,最多就是被骂一顿而已,绝对不会被下监狱,更不会火拼,所以也就没带太子府的军队。就是这几个随从都差点逆转了,因为李建成是正统太子,也是前途最光明的人,身边自然不缺好人手,说真的,后来那些凌烟阁的人当时在武德期间都是不受待见的,他们拼死一搏只是想跟着李世民混官衔。李世民害怕李渊想起前朝的往事,因为杨坚的死是和杨广有关系的,李渊也不是善茬,说不定弄死李世民以除后患也说不定,所以尉迟敬德的大刀当时离李渊的脖子也就几米的距离,砍下去无非是多死一个皇家的人,反正都杀了太子,也不怕这一个瓮中之鳖。李渊当场就怂了,认可了李世民的胜利,同时也决定退位让贤。

李世民做皇帝同样有声有色,功绩不少,任用贤能,敢听真话,开疆拓土,继续打高句丽,放开市场,鼓励贸易带动经济(这怎么有点眼熟的做法?)。可是李世民落了个好名声,直到如今还是英明神武的好皇帝,同样经历的杨广却一身的骂名,原因何在?

同样是怼死哥哥和老爸,杨广咋就干不过李世民的历史书呢?

最重要的是两点:第一,不该丢了江山,亡国一直都是要挨骂的,即使你做了一万件利国利民的事,但你王了国,一切都是浮云,功不抵过,就是全天下的罪人。第二,背后捣鬼,篡改历史真相李世民是第一人,杨广没这个机会。以前的书记官是自由的敬业的尊重并且记录事实的,完全不用考虑皇帝的影响,同时皇帝是不能看草稿的,传记国史什么的成书后皇帝也不能烧,只能默认。而李世民就不同了,凡是对自己不利的文件草稿必须撕了,所有的过错不准提,还要编造美的虚无功绩,并且尽量黑对手,反正对手错是错,对也是错,狗拉的都要说成是对手拉的,这才是历史,正经的历史。要是隋朝能存在百十两百年,杨广也能改历史,真没李世民什么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