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老虎最风雅,如今却是冷门

黑老虎最风雅,如今却是冷门


《淳化阁帖》是北宋淳化3年(公元992年),宋太宗赵光义命人收集历代书法名家作品共403篇作品,然后摹刻而成,被称为“法帖之祖”。


黑老虎最风雅,如今却是冷门

1994年,安思远听从中国专家建议,在香港拍得一卷流传有序的宋拓《淳化阁帖》。第二年,安思远又在香港佳士得拍到3卷《淳化阁帖》,这三卷均为摹刻王羲之书迹的专卷。这4卷 “魏晋至唐宋法书的原始留影”,至今仍为海内外唯一可见的北宋祖本。


海外大藏家的眼光和敏锐,令我们中国人汗颜啊。


黑老虎最风雅,如今却是冷门

唐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

2015年嘉德秋拍,向有“黑老虎”别称的碑帖拓本,首次以专题的形式登上了“大观”夜场,其中《唐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以750万的价格落槌。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与此同时,一件名家题跋的旧拓周虢叔大林钟拓本,和一件吴大澂拓注金石各器四屏,也分别出现在两家拍卖行的金石碑拓专场封面。毫无疑问,碑帖拓本正是这个拍季的市场“新亮点”。

越高雅,就越慢热。这几乎成了中国艺术品市场三十年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共性现象。金石篆刻、古籍善本、名人信札、碑帖拓本,历史上曾经是文人收藏之高境界,在这三十年当中却沦为冷门、小众项目。


然而,这些门类在近几年的调整行情中似乎一致出现了逆市上扬的势头。对此,有人归因于古代书画资源稀缺导致的替代性需求,也有观点认为是“价值发现”规律的必然作用。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些文化信息含量大、耐“咀嚼”的门类已经引起藏家和投资者的重视,并逐渐受到追捧,艺术品收藏的风尚趣向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迁革。

黑老虎最风雅,如今却是冷门

明拓 九成宮醴泉铭

拓片是欣赏和研究文物的重要方式之一,它留下许多珍贵的史料,从而成为艺术品收藏市场的重要项目。然而,拓片也被业内称作“黑老虎”,它可不是一般新手能玩得转的。


广义上的拓片就是将宣纸蒙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来记录花纹和文字,其数量、内容之丰富可谓包罗万象,比如甲骨青铜、碑刻墓志、摩崖造像、钱币画像等。现代意义上的拓片,泛指供人临摹学习的书法作品。

拓片第一次出现的年代已无从考证,其第一次流行是在五代时期。当时由工匠先将名家墨迹刻在石上、木板上,然后再拓下来装裱成册,成为法帖。现存最早的碑帖拓片是唐太宗《温泉铭》、唐《神策军碑》的唐拓本。北宋时期大兴收藏之风,有名的《淳化阁帖》就是这个时期刻就的。据载,宋代欧阳修收藏拓本上千卷,还编写了《集古录》。然而,因为拓片不易保存,传承至今的宋拓本更是凤毛麟角,难得一见。


越高雅,就越慢热,是因为领会高雅,需要跨过文化素养这道门槛。近年来艺术品收藏市场出现的品位趣向的微妙转变,无疑与收藏队伍的“换代”,一些知识较高者的介入有关。

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在于,当文化生活中意识形态色彩渐淡之后,文化艺术的民间品评机制尚未形成,风雅的“主盟”处于真空。由于旧时代的“文化精英”群体、文化艺术鉴赏群体已不复存在,这一在品位格调上具有保障性的“防火墙“或“臭氧层”的消失,导致众多低俗的艺人与“艺术品”可以无底线地上窜下跳。


品位一事,暂时还是由富人说了算,于是所有符合富人心理的“高大上”的东西,价格都飘在云端。官员与“文人”不再是重叠关系,具备鉴赏眼力的“文人”虽然已非“老九”,却仍处于弱势,因囊中羞涩,不但没有信心去引导富人,甚而沦为他们的附庸。

当然,站在乐观者的角度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太平已久,“贵人”终将变“文”,“文人”亦将致富,而民间文化生态的“江湖”也正在恢复之中。


黑老虎最风雅,如今却是冷门

有彩蛋:

紫玉金砂-宜兴手工紫砂壶精品专场

正在进行中......

等你来!

近期热文链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