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簡史(序):開篇介紹——這本書到底要表達什麼

時間簡史(序):開篇介紹——這本書到底要表達什麼

為什麼要寫這個呢?這本書是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代表作《時間簡史》,這本書剛出版時,它連續在紐約時報暢銷榜上保持了一百四十七週,在泰晤士報暢銷榜上更是破紀錄的保持了兩百三十七週,成為了有史以來最暢銷的科普類書籍,這本書在二十多年裡賣了一千多萬冊了,到現在應該是已經無法統計了。不過買書是一回事,買回去讀沒讀是一回事,讀完之後有沒有讀懂又是一回事。雖然大佬霍金已經儘可能的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寫了,但是很多人還是表示太燒腦細胞了。寫這個就是把大佬霍金的書儘量再捋一捋變得更簡單易懂。不管大家之前有沒有看過這個,都能夠了解霍金到底想通過這本書給人們講些什麼。

時間簡史(序):開篇介紹——這本書到底要表達什麼

從古到今,人類一直是在試圖瞭解我們所生存的宇宙。很早以前,有的人覺得宇宙是一個烏龜馱著的塔,有人覺得馱著宇宙的是大象不是烏龜。但是隨著人們開始藉助望遠鏡之類的工具觀測宇宙,他們就不再滿足於用神話故事來解釋世界,而是提出了一些早期的宇宙模型。比如亞里士多德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它行星都繞著地球轉。但是後來哥白尼發現我們其實是在繞著太陽轉的,再後來科學家們意識到宇宙簡直太瘋狂了,它一刻都不安生,各種天體都在運動。到了近現代,天文學家們利用更全面更細緻的觀測數據,提出了更精確的宇宙模型。然而不管這些模型多麼漂亮,從現代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單純靠這些觀測結果,我們最多隻能描述這無邊無際宇宙中的一片非常渺小的空間,很多更加深入複雜的問題得不到解答,比如說宇宙是什麼?他將變成什麼樣?既然如此,我們怎樣才能更全面的理解宇宙呢?答案是依靠計算。在這本書裡,霍金就給我們描繪了用這種方式認識的宇宙,介紹了它的結構、起源、發展和最終的命運。

從今天開始到未來的幾天,我會陸續通過更容易理解的文字寫出這本書要表達的意思,看完大家至少會明白下面幾個問題:

一、宇宙最開始到底是什麼樣?

二、最後又會變成什麼樣?

三、為什麼說黑洞並不黑?

四、我們可以回到過去嗎?

時間簡史(序):開篇介紹——這本書到底要表達什麼

今天就到這裡了,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