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銀川市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以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三大汙染防治行動為抓手,以完成中央環保督察轉辦事項和反饋問題整改為目標,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
保衛藍天共享清新
今年前7個月,銀川市優良天數同比增加17天,同時,PM濃度下降20.9%,PM濃度下降29.4%,成為全區唯一一座顆粒物實現雙位數大幅下降的地級市,空氣質量達到近4年來的最好水平。不僅如此,在生態環境部公佈的上半年169城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率排名中,銀川位居全國第三名。
顆粒物是我市空氣質量的首要汙染物,而城市揚塵、煤煙塵、機動車尾氣對其的“貢獻”不容小覷。近年來,我市抓住空氣質量汙染“元兇”,有的放矢地開展了一系列治理工作。2012年~2016年,我市淘汰市區燃煤鍋爐900餘臺,20蒸噸以上燃煤鍋爐全部完成脫硫、除塵升級改造,完成全市火電、自備電、水泥、石化等重點行業廢氣脫硫、脫硝、除塵、異味治理項目140餘個,全市火電廠(含自備電廠)全部完成了脫硫、脫硝、除塵治理工程,完成152座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每年路檢遙測機動車10萬餘輛,淘汰黃標車、老舊車4萬多輛。
2017年,我市拆除507臺燃煤鍋爐;清查整治散亂汙企業347家;淘汰黃標車5161輛、老舊車輛10656輛;查處冒黑煙車輛違法行為4200起;對生物製藥企業下達了限產通知書,要求其生產負荷降低50%以上;依法對惡臭超標的異味企業啟動按日計罰。
今年以來,我市大力推進散煤治理和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強化柴油貨車排放專項治理、強化燃煤綜合治理、加大燃煤鍋爐拆除力度、全面推動重點行業達標排放治理、強化城市面源汙染防治等舉措的實施,有效降低了大氣汙染物的排放。
告別“黑臭”水清岸綠
“以前要是颳風,離溝10米遠都能聞見臭味。你看現在,河道暢通,河水清澈,岸上還種著柳樹、苜蓿。”對比起西大溝大連路至瀋陽路段的變化,西夏區市民李茂忍不住連連稱讚。以往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方,如今已成為他休閒散步之地。
記者在第二排水溝興慶段看到,這裡也早已沒了往日“黑臭”的模樣而是換上了“綠衣”,而河裡還長著菖蒲,給河面增添了別樣的風采。
近年來,為改善水環境質量,我市強力推進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建設、城鎮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入黃排水溝人工溼地建設、水源地保護等水環境治理工程。今年上半年,水環境質量穩中有升。黃河銀川段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閱海、鳴翠湖、艾依河洪西乾溝橋平均濃度符合Ⅳ類標準;黑臭水體整治達到國家考核要求;6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保持在100%。
據瞭解,截至目前,我市8個工業園區全部實現汙水集中處理,並安裝了在線監控設施,其中5個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而在城市汙水處理方面,處理能力由2016年的日處理能力45萬立方米提升至57.5萬立方米,且7座汙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均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同時,採取控源截汙、內源清理、疏堵結合及溝道沿線汙染源搬遷等措施對6條主要入黃排水溝進行綜合治理;採取截汙納管、清淤疏浚、垃圾清理、溝體砌護、水生植物種植等多種治理手段,實施黑臭水體綜合整治工程;加強水質監測,對艾依河、鳴翠湖、閱海等採樣點按照每月1次的頻率,定點採樣監測,掌握艾依河等湖泊溼地水質情況。
守護土壤大地長淨
土壤環境安全,直接關係到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近年來,我市不斷完善土壤汙染防治體制機制、推進疑似汙染地塊調查、嚴格建設用地准入、確定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等,為百姓的“淨土”設置了一道道防線。
今年以來,我市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銀川市土壤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市政府與各縣(市)區政府簽訂土壤汙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嚴格執行項目用地准入各項規定,將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要求納入日常監督管理,依法依規做好項目規劃選址及用地供地工作,逐個排查核實已供土地基本情況。確定並公佈2018年土壤環境監管重點企業名單19個,各縣(市)區和本轄區土壤環境監管重點企業全部簽訂了目標責任書;要求列入名單的企業自2018年起,每年要自行對其用地進行土壤環境監測,結果向社會公開。
同時,多渠道開展綜合利用,通過秸稈粉碎還田、生物制肥等方式,多渠道開展秸稈綜合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3%。
此外,我市還組織全面排查轄區內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建立全口徑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清單。經初步排查,全市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12家;涉重金屬項目環評執行率100%。
閱讀更多 寧夏環保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