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些扶贫对象比扶贫人员还富裕的现象?

三亖228


这两年,扶贫工作是农村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很多基层公务人员,都或多或少地承担了一定程度的帮扶工作,按道理,帮扶人的经济条件是要好过被帮扶人,但是有时候也会有相反的事情发生。

首先先来说一个积极的案例,这是我在陕西农村地区调研所遇见的一个真实案例,有一家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是家中有一人有腿部残疾,后来在帮扶人的帮助下,那个腿部有些残疾的农户学会了网上购物,通过做淘宝客服,每个月也能够获得不少营收,再加上家里其他人的努力,最后这个家庭的经济环境与帮扶人家中也相差不多。这是一个很正面的例子,通过帮扶人的扶持,使得这一家庭脱贫致富,我们精准扶贫所想要达到的效果也大概如此。

但是生活中的事情也并非都是正面的,还有消极的一面,其根源就在于贫困户认定这一环节,下乡调研的时候,经常就会发现很多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被认定为贫困户,但是一些条件不好的家庭却没有被评上,这就导致后续的扶贫工作很难达到预期目的,浪费社会资源。所以贫困户的认定与退出,一定要处于一个动态流动的局面,同时要加强监管,确保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韩一军


问题:如何看待有些扶贫对象比扶贫人员还富裕的现象?


这几年基层干部最最忙碌的事情莫过于落实各项扶贫政策了,走村入户了解自己所包扶户的基本情况、制定帮扶措施、想法设法帮助贫困户达到“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这是必须要完成的硬任务,因为他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是放在战役的高度来抓落实,可见脱贫攻坚工作有很大的难度,现在距离2020年也就剩两年多的时间了,很多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尚未实现脱贫,因此精准扶贫工作还需要继续,可在这两年的扶贫工作中,也出现了很多不正常的情况,比如正如题主提到的,有的农村贫困户比扶贫干部还富裕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看待呢?

在前几年,每年也有扶贫工作,但那个时候的扶贫工作是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没有现在这个重视程度高,那个时候的贫困户真的是村干部坐在办公室里面报上去的,所以等到了2016年扶贫工作开始倍高度重视的时候,摆在眼前的第一个难关就是精准识别,精准识别就要求对农村的贫困人口进行精准的鉴定,看看哪些确实是贫困户,哪些不是贫困户,在我省2017年的贫困户数据核查和清洗过程中,剔除了原来在贫困数据库中的伪贫困户,他们或有的在城市已经购房,或有的名下有小轿车,或有的名下经营有企业,或有的购买有商业养老保险,或有的家里住房装修豪华等等,完全和贫困户的吃穿困难、住房困难等指标相差甚远。

尽管做了大范围的清洗工作,但也难免有漏网的,这充分体现出过去农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在申报贫困户时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来,甚至有的村干部优亲厚友、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向上级争取更多的扶贫项目及资金人为的扩大了贫困人口底数等,这些不当的做法都对扶贫工作带来了很坏的影响,让很多本该享受扶贫政策的人没有享受到,而那些不该享受的人却享受了,浪费国家的扶贫资金。


这种扶贫对象比扶贫人还富裕的现象是不正常的现象,也是个别现象,但即使是个别现象,也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及时剔除那些不符合贫困户识别标准的假贫困户,让扶贫干部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用到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家庭。

我是【洞察三农万象】头条号作者、三农问答达人,我将以专业的精神专注的态度专讲三农问题,为大家解疑答惑,欢迎大家的关注!


洞察三农万象


精准扶贫已经建立了很多年,但是真正开始大力帮扶的年份是近两年,对贫困户的帮扶逐年加大,到今天已经到了不遗余力的地步。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假贫困户的现象,根据我的了解,无外呼有下面这几种情况。一,2014年以前,贫困户还只是一个称谓,根本没有象现在的帮扶力度,那时的贫困户是按指标分到每个村,由村级指标数找名字对应,因为那时的贫困户没有什么具体的利益,仅仅只是报一个数据,所以分配并不严格,很多群众都不愿进贫困户系统,村级为了完成任务,只好找一些名字安上。二,不排除一些村干在工作过程中优亲厚友,把一些不符合的家庭安插进来。三,随着扶贫的力度加大,一些爱贪便宜的人为了进入贫困系统,利用各种渠道,把自己的财产隐瞒,申报进入贫困系统,如果不行,则天天到村委吵闹,村委无法解决,只有通过群众大会评议,而恰恰是这类人,群众都怕得罪,反正其进入贫困系统,对自己又没有什么损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其通过。四,贫困帮扶越来越多,本来不符合贫困条件的就越来越眼红,均不愿退出,虽然过后经过几次精准再识别,但是原来是贫困户的谁又愿意退出,无论怎样做工作,贫困户都不会签字,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维持现状。五,人常说,国家政策好,到了下面就乱搞,在我看来恰恰相反,国家政策太好,下面越不能乱搞。其意思是国家对贫困户的政策太好了,导致帮扶干部对贫困户不是亲爹胜是亲爹,而作为贫困户,村干和帮扶干部根本不敢得罪,为了在检查时得到贫困户说几句好话,处处讨好贫困户,导致是人挤破脑袋都想进入贫困系统。六,虽然有部分贫困户不符合,但是清退要经过基层民主评议,谁把贫困户退出,矛盾就会集中到谁的头上,虽然是国家政策,但贫困户不会这么理解。村干拿着一千多元的工资,做着得罪人的事,所以大多不愿去干清退的工作。


人间自有不平事


如何看待有些扶贫对象比扶贫人员还富裕的现象?这个问题其实暴露出3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国家对扶贫工作的力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实在了。另一方面就是,现在的农民都富裕了,只要是家里有劳动力,不懒不滑没有不良嗜好都过得不错。还有一个,就是农村人为了享受扶贫想办法让自己进入贫困户行列,为的是得到好处。

1、扶贫力度越来越大,工作越来越扎实。

很多扶贫干部,其实就是基层公务员。为了完成扶贫任务那也是够拼的,把家里的积蓄拿出来,去贫困户家访问都是大包小包的跟看亲戚差不多。而贫困户呢,他认为你来就是送钱的。手里空空的你来干啥。所以冷冰冰的,他们并不会认为贫困不好。相反,他们认为托关系走门子终于挤进贫困户行列了,你来竟然两手空空,我勒个去!

2、村基层组织造假,贫困户不贫困。

有很多地方,村里几乎都进入富裕行列了。可是国家有扶贫任务怎么办?唐僧肉来了肯定不能放走呀!于是,把老人单住在破破烂烂的茅屋里,说是贫困户。子女都在大城市有车有房有公司。你去扶呀!他(她)既没有劳动能力还一身病,说话都说不清楚。只能靠扶贫干部送钱送物来给他(她)养老。

3、警惕,扶贫扶出巨婴。

心理学家吴志红写过一本书,叫做《巨婴之国》,说的是,由于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结果儿子三十十岁了依然啃老觉得正常的很,就像小时候吮吸母亲的乳房一样。现在,很多人已经脱了贫但是还是躺在那里寄生试的接受国家扶贫资金。脸不红心不跳,拿了钱买楼买车,你看看。

4、扶贫应该面对真正的贫困户。

其实,还是有真正的贫困户的。有的人因为家里没有劳动力或者家里有慢性病人或重病人导致一家人陷入贫困。真的是没有衣服没有东西吃。往往这些人对村干部没有影响,既不会上方,也不会伸手要钱。这些人村干部当做看不见。于是他们也就淹没在漫漫的扶贫工作中了。


聚焦三农热点说


如何看待有些扶贫对象比扶贫人员还富裕的现象?

曾经有位乡干部向我讲述过类似的事情。

说的是他帮扶的一个贫困户,户主是个盲人。多年前也是这个原因被列为贫困户,不过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扶贫政策。如今就不一样了。

随着这位乡干部工作的深入了解,后来慢慢发现,这家已经远不是贫困户了,因为这个盲人在城市打工,做的是盲人按摩的活儿,收入相当之高。连他这位工作三十多年的乡干部都自愧不如。

于是申请退出,可是当年居然不允许退出,说是有比率限制,最终不了了之。

在我们身边,像这样的例子也还不少,有的在家的老人的确比较寒酸,但他们也有子女在外打工、经商挣钱,有的还比较殷实。而对于扶贫人员的帮助,他们也往往比较势利,没有见到多少“干货”,就会不屑一顾,甚至于直接索要。

这反映了几个问题:一是精准识贫的问题。贫困户的认定,需要有信用体系的大数据作支撑,不能简单以比率定之。

二是关于全员帮扶式的做法,是否符合实际,值得商榷。也就是将所有的干部职工都安排下去一对一扶贫,不一定有多大实际效果。毕竟扶贫能力、政策水平、职责所在等都难以保证,有的只是走个过场,钱、精力是花了不少,效果却难以达到。

三是真正的扶贫,还得从基础、制度层面抓起。重点在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建设、就业支持等制度层面入手,这比千军万马扶贫实在得多、管用得多、高效得多。

更为重要的是,扶贫是一个长期、动态的事业,不可能一下子彻底消灭贫困,因为贫困与富有是随时变化的。


碧翰烽


扶贫应该是扶危救困,使鳏寡孤独有所依,而不是强硬指派,制定指标。在当今这个社会,找准路子,年轻人只要肯干,应该很容易脱贫,我在老家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后生在市里面开了家洗衣店,每天开辆面包车区给酒店收床上用品回来洗干净后送去,日子虽然辛苦,但还是有盼头。他在农村的父亲患上帕金森综合征和老年痴呆,一直吃药治疗,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他母亲也出了车祸,按照这样的情况,应该属于扶贫对象。可是扶贫政策有硬性规定,有机动车是不可以申请贫困户,两位老人都需要用钱,没有办法;最后只能将洗衣店转手,面包车也卖掉了,终于可以达到贫困户的标准了。想想贫困户的福利是拿到了,但是洗衣店转出去了,又要从新进厂打工,接下来等待扶贫工作人员去扶贫了,试想着当初在他最困难时候,如果扶贫干部能推一把,现在说不好可以做个小老板,甚至在城市安家落户,这才是真正的富裕吧。


孟羽999


关注【着迷丶大乡村】,关注农村那些事儿!

如何看待有些扶贫对象比扶贫人员还富裕的现象?

精准扶贫的政策基本已经做到家喻户晓,政策落实也逐年进行。随着国家高压态势之下,各级政府,各村集体逐步意识到国家扶贫的决心,也正是因为这样大的力度,暴露出以前各级组织对精准扶贫的认识不够。

国家的政策是好的,但不排除政策下行以后,政策被部分人忽视,觉得这些事情是一个空口号,喊喊就过去了。因为有些村集体的不重视,导致当时在收集贫困户的档案的时候,出现了很多不实现象。



精准扶贫,落到实处之后,那些贫困户的真实情况才真正浮现在更多人的眼前,但总有些人看到这些政策的好处以后,想着法儿的钻空子,希望捞取一些好处。当扶贫人员下到户调查帮扶的时候,才发觉这个所谓的贫困户比自己都富裕。

其实,在这些贫困户中,存在着一小部分,并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懒。好好的大男人不去劳作挣钱,就在家里混吃混喝!对于这些的人来说,他们不是物质贫穷,而是精神贫穷。也有一部分人,耍着自以为是的小聪明,明明条件可以,却还脸不红心不跳的接受各种帮扶。


以上是个人意见,欢迎大家评论关注,关注更多村里那些事儿!


着迷丶大乡村


这是盲目扶《贫》,胡乱扶《贫》,听信一家之言的悲催性的,尴尬性的,讽刺性的可怕结果!不要以为上头的指派就一定是对的,真实的,值得你把这种扶(贫)的爱无私奉献!农村的人际关系是很复杂的。该被扶贫的被有些有(心)人,人为地视而不见,而不该享受这种扶贫的(穷人)却乐享其成!一边喝酒吃肉一边讽笑你〈傻x〉!因此,扶贫不能光图速度,图个数,图脸面和关系度,更要爱心所至,让真正的被帮扶对象得到实惠和温暖啊!



北国有清雪


国家的政策是真的好,大部分贫困户还是享受到国家的扶持的,许多贫困户对国家对党都有了更好的评价和满意度。但是还是夹杂了些许不和谐的东西让这项伟大的工作有遗憾。就说我知道的吧,家里一年收入30多万,在好多地方都有房产,他都不写在自己的名下,对我们这针对贫困户的优惠政策根本看不上眼,说不要想用这点小恩小惠让我满意,除非给我贷款十万,或者给我多少多少钱,没办法,还要给人去说好话满足人家要求,真是滑稽。

我觉得国家不仅要对帮扶人考核验收,也要对贫困户考核验收,享受权利也要履行义务,对于那些好吃懒做的人不能听之任之。同时给基层一些自主的权利,不能全部都听贫困户的一面之词。


上山下乡


农村工作很辛苦有时也很无奈,做好农村工作确实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确认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出现一定的偏差在所难免,其实也不足为奇。

我在学校负责贫困生资助同时驻村扶贫,当然声明我任教一个班数学下学期是高三了。我所驻村尽管不是贫困村但有83个贫困户,以前贫困户没有多少具体实在的扶助政策,所以指标下来后将够条件的十来户确定为贫困户,余下的六十多户按村里钟、陈两大姓氏人口比例分发。各家族又按分行(第二代先祖出生年序排行)的人口数分配,结果偏差自然就大。其中一户在省道旁边4个门店五层楼房,家中一应电器家轿摩托应有尽有。他为什么成贫困户,因为家族的事只有他能“摆得平”。

后来我去大山深处一个非建档立卡学生家了解情况,其反差实在太大。寒冬腊月家长破布鞋走泥地,旧木房四处进风。哥哥在外打工找了个对象生了两个小孩,但嫂子看到这家庭环境不愿再来了。做哥的也无心打工赚钱在外面荡着,家里原靠伐木材有点收入,现木头也没人要。

如何精准识别,让该纳的尽纳该退的尽退,真正的贫困户得到扶持脱贫,扶贫真的还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