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彩瓷器的兩大特點與鑑定要領

琺琅彩瓷器是在清康熙皇帝的親自授意下而創造的新品種,因仿製於銅胎畫琺琅器,所以琺琅彩又稱瓷胎畫琺琅。琺琅彩瓷器的製作不同於其他瓷器,先由景德鎮御窯廠製作優質素胎,送至皇宮,再由宮廷畫師繪畫,最後由清宮造辦處的琺琅作坊進行二次燒製。琺琅彩起始於康熙後期,頂盛時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琺琅彩水平最高,工藝最美。乾隆時期慢慢轉向粉彩,故琺琅彩終止於乾隆後期,同時還有一部分瓷器其釉料有琺琅釉和粉彩共存。北京保利一五一,翰海五五一七,睿嘉四季漆叄扒貳徵集精品,不上拍無任何前期!由於康熙時期尚屬瓷胎畫琺琅研究製作時期,因此康熙瓷胎畫琺琅造型相對較少。此外,因為康熙時期是清代琺琅彩瓷的初創時期,不論是在彩釉、造型,還是製作技術上都存在極大的侷限性,因此康熙琺琅彩瓷的種類與雍乾相比都顯得略微單調。

琺琅彩瓷器的兩大特點與鑑定要領

兩大特點

第一,它的數量不多,由於琺琅彩製作難度大,成本昂貴,往往製作一件琺琅小瓶要精描細繪三至四個月時間,所以傳世的很少。

第二,沒有相同的兩件琺琅彩。素胎入宮時都由宮廷畫師自行選擇繪畫圖案,因此每件琺琅器都單獨繪畫,琺琅彩被稱為“古月軒”瓷,然而傳世琺琅彩中並無一件署此款,“古月軒”也成為了琺琅彩高貴身份的代名詞。

鑑定要領

1,瓷胎:瓷胎細薄,修胎規則,完整無缺,大多為小件,超過一尺大的都少見。

2.造型:多為碗、瓶、煙壺之類的日用小件瓷和動物擺設品。

3,底軸:為純白軸,不偏青也不偏黃,軸面光滑潔淨無疵。

4,琺琅彩色:色極鮮豔且柔和,很少為純色而為粉彩型偶合色。色種多,同一物上可出現七八種顏色,多達十多種。

5,色料特點:每一圖案均由多種色料調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質反光感,有時還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觀。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顯的立體感,閉眼用手摸可明顯感覺到,若用10倍放大鏡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葉上看到極小的開片紋。這一現象用肉眼看不出,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特徵。而粉彩則感覺不到有凸出的情況。

琺琅彩瓷器的兩大特點與鑑定要領

6,繪畫與紋飾:琺琅彩器畫功特別講究,多為功筆畫;各個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琺琅彩大多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紅、黃、藍、綠、紫、胭脂色等。康熙琺琅彩的特點是有花無鳥,其色彩調配比雍正乾隆兩代都差一些。雍正的琺琅彩比較成熟,工藝上有所突破,彩料更為豐富。乾隆時期琺琅彩繼承了雍正的風格,但技藝上沒有雍正時嚴謹,並且還出現了粉彩兼琺琅彩之間的作品。

7,款識:康熙時期的款識有一度是被禁止寫款的。康熙四十年後才開放禁令讓其落款。康熙的款識在琺琅彩器上均用色料寫款,有紅、藍、紫、黑等色。落款僅為“康熙御製”四字楷書,加雙方框。四字款有三種形式,其區別在於“康”字和“御”字各有兩種不同用筆。雍正時期的款識也有兩種方式,一為仿宋體,一為楷書體,均由四字組成外加雙方框,仿宋體是“雍正年制”,楷書體是“雍正御製”,只見蘭科款。乾隆的款識只有“乾隆年制”四字雙方框形一種,乾隆有藍料也有赫色料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