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充電篇:中國股神段永平2018投資思想精華

我問過巴菲特在投資中不可以做的事情是什麼,他告訴我說:不做空,不借錢,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不懂的東西。——段永平

說到段永平,很能很多人沒聽過他的名字,但如果說起小霸王、步步高、vivo、oppo這幾個知名的國產品牌,恐怕無人不曉。許多80後的童年,都是伴隨著“小霸王學習機“的口號長大的,而許多90後在用上自己的第一部蘋果手機之前,vivo跟oppo手機都是性價比較高的首選品牌。

段永平,就是這幾個品牌的幕後大老闆。他的標籤不少,人們常稱他為“隱形富豪”,更多的人將他奉為“股神”。

段永平的傳奇,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

段永平是江西人,年僅16歲就考上了浙江大學無線電工程學系,緊接著又獲得了中國人民大學的碩士學位,1991年畢業後被分到一家國營小廠當廠長。當時這個小廠一年虧損200多萬,段永平接手後大刀闊斧的改革,製造出了當時令無數年輕人瘋狂的小霸王遊戲機。3年之後,這家小廠的產值已經達到10億元。

當時小小霸王遊戲機究竟有多火爆呢?據說當時中國各個地區的經銷商都搶著找段永平買貨,儘管廠裡日夜趕工,都無法滿足所有訂單。更誇張的是,因為收益高,當時段永平給員工發工資都是用報紙層層包著一捆捆鈔票,光報紙就用了好幾摞。

不甘心做“打工仔”,創立步步高

之後,段永平跟公司高層提出,希望將公司進行股份改制,讓員工能入股,但是被高層嚴厲否決。於是,不甘心只做個“打工皇帝”的段永平決定辭職創業。

1995年9月18日,段永平出走小霸王,創立了步步高電子有限公司,這時,段永平剛剛34歲。

創業初期的步步高,並不被市場看好,但時間卻證明了,步步高的確是一匹黑馬,先後成為復讀機、電話機、VCD、學習機的中國市場第一,今後又創造出廣受好評的兩個手機品牌。Vivo和oppo,逐漸在手機領域登頂!

很多人不清楚oppo與vivo究竟是什麼關係,對此段永平曾特意解釋道:“它既有關係又沒有關係,首先它確實是一個很獨立的公司,包括股東結構都不一樣,渠道是有重合的部分,大家都進國美,橫豎都成一個牌子了?這個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情,實際上他們有很多競爭的關係,OPPO和vivo可能是競爭最激烈的兩個品牌,但是這種競爭是良性的。”絕對的投資高手,被譽為中國股神

步步高旗下的oppo和vivo一年狂賣2千多億,為段永平吸金不少,但他卻在40歲就退居幕後,如今55歲的段永平仍然是步步高集團的董事長,但已經不再過問具體事務,移居美國後,段永平除了陪伴家人,更多的心思放到了投資上。

而在投資方面,段永平更是一把好手,他曾經說過,他通過投資掙的錢遠遠超過了他通過實業掙的錢。

段永平最得意的一筆投資當屬十幾年前對網易的投資,投資200萬美元,不到兩年掙了100多倍。此外,2003年段永平購入了當時平均股價為3.5美元左右的 UHAL 公司股票,這隻股票在2015年11月曾達到最高股價為436美元以上的高點。2018-01

1、我不研究這些問題(週期的問題),不光不知道如何預測週期,連定義是什麼都搞不清。

2、(怎麼考慮質地一般但很便宜的公司?)用擁有10年或20年的角度看,不要想市場。

3、(為什麼不上**了?)我只是不想在上面花時間而已。

4、(如何看待2017年國內手機出貨量4.91億部,同比下降12.3%?)

個人認為是因為產品足夠好而導致的換機週期拉長了。最典型的表現就是iPad,很多人買了以後會一直用,不需要每年換。最早一到兩年買個新iPad就慢慢會變成四到五年才買一個。手機已經也已經有點這個味道了。比如用iPhone6的人一般都不急著換6s或7,不過換8或X的人的比例就高了不少。

5、(巴菲特說“如開始就成功,就不要另覓他途”,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你羽毛球打得好,很賺錢,於是改打golf?大概沒人願意這樣吧。任何成功都是不容易的,另覓他途的代價太大了。

6、(如果有一個能看到未來3、5年不算優秀的公司,但經營、資產、現金流和股息都比較穩定,其股價甚至只有淨現金的不到8折,這樣的公司值得拿出5%—10%的比例去投入嗎?)

如果你覺得好的投資機會為什麼只拿出5-10%呢?留錢幹什麼?要麼就是你覺得這是投機,所以只放5-10%?

市值低於現金的公司千萬要小心,和投資別的公司一樣小心就好!一眼看上去市值低於現金的公司確實經常是值得花時間去看的,但多數情況下這未必就是便宜貨。

(的確,會糾結這個問題往往是因為沒看懂。6年前因大道博客點燃了我心中蘋果的火焰,滿倉持有蘋果到如今。)

哈,那肯定比拿現金好很多,而且還一直很踏實。

(開始做投資沒有想那麼明白很正常,似懂非懂的時候拿點小錢試一試也未嘗不可。)

多數人的問題是:算得太多而想的太少。拿點小錢試試沒啥不可,但你想試的是什麼?市場的走勢?

7、(iPhone8上市後還買iPhone6)哈,這說明你投資還不夠成功或者是有點啥沒想開的?

我一直認為,在負擔得起的範圍內,把買好東西的錢省下來是想不開的表現。我還見過10億美金身價的人開著開了十幾年的車也不捨得買新手機的,你這不算太壞。

8、(對現在GE的觀點)

最近偶爾有人會問我GE掉下來了,是否值得關注。GE以前的文化我是喜歡的,前些年我也曾經買過不少GE的股票。後來賣掉GE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有一天我去GE的公司主頁看了一眼,發現根本找不到我在傑克韋爾奇書上看到的他對GE的文化的描述,後來發現當時的CEO居然有“去韋爾奇化”的傾向,加上這家公司的生意實在是太複雜,所以我就統統賣了。現在價格已經顯著低過我當時賣的價格,但我還是沒提起興趣來。

9、(對拼多多目前的狀態有何見解?)

我對拼多多具體做什麼沒了解過,如果用戶滿意度這麼低那未來是沒啥前途的。

10、(關於便宜股票,我的理解是“再便宜也不能減少對公司的理解:想清楚10年以後的樣子,不能降低對公司的要求,所有的篩子還是要過)

做到這一點不容易,不這麼做會更不容易的!

(不這麼做不但損失慘重,而且還會錯失好的機會,時間越長這一正一負的差額越大,損失越大)對,就是機會成本的意思。2018-02

11、(怎麼看關於A股中手機產業鏈最近下跌?)

下跌了?沒關注過。還是那句老話,用10年的眼光看!

12、(您現在還會遇到有錢沒有idea的問題嗎?)

作為一個“有錢人”,這個問題會一直存在的。

13、(投資,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你這一說,投資變得好像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啊?還是好好看看老巴吧,跳著踢踏舞去上班,一點上下而求索的感覺都沒有。老巴絕對是能夠找到事物本質的人,(投)蘋果這事是個非常好的例子。革命不分先後哈。

14、(為什麼老巴2分鐘就能決定買不買一個公司)

兩分鐘的判斷的前提是幾十年的思考。

15、(巴菲特賣IBM,買入蘋果,這其中巴老到底是看到了什麼本質?)

現金流,現在的現金流和未來的現金流。

16、(在現在經濟的復甦期投資有色金屬、鋼鐵不知道是不是價值投資?)

不知道是不是的就是不是。

17、(怎麼看那些應收賬款比較高的公司?而且公司的成長性不錯,管理層不錯,企業文化不錯的公司?)需要對公司特別瞭解。

18、(老段如何看待虛擬貨幣?)沒有現金流的東西不知道怎麼看。

19、胸無大志,是相對於人們常說的“胸有大志”的。

20、(關於馬斯克發推文表示自己要做糖果廠)大概是因為芒格說過Musk是個250,Musk不高興了。看來他確實是個250。芒格原話的意思大致是:Musk是個公認的天才,他的iq可能有190,但他自己可能認為自己有250。

21、(關於百度的COO陸奇離職)陸奇好像比較喜歡跳槽,會不會又找到了新的職位?

22、(茅臺酒換了董事長,說是要大幹快上了,企業文化或會變化?)

茅臺就是那個53度飛天,誰改誰下臺哈。

23、(怎麼看阿膠?)阿膠我搞不懂,不知道人們為什麼用。

24、我覺得模糊的正確指的就是定性的重要性,或者甚至也可以說是要先做對的事情。

25、老巴確實厲害,居然就看明白了蘋果而且下手很重啊!估計是被蘋果的現金流吸引的。老巴其實一直很花時間在思考這些年新起來的公司,他對蘋果,google,亞馬遜等公司的瞭解遠超大家的想象。

26、“懂”公司,究竟怎麼判斷是真“懂”了,還是假“懂”?

其實很簡單,當你還有疑惑時就表示你還不懂或懂得不夠哈。

27、(方丈理解的治理結構和企業文化要怎麼評估是好是壞?)

不明真相的群眾:1、公司是不是在做正確的事情?是否在用正確的方法做事情?

2、能不能保證由合適的人來管理公司。會不會出現由不合適的人來管理公司的風險?或者一旦出現由不合適的人管理公司的風險是否可控?

3、在公司的經營活動中,員工的協作,是否取得了超過單個員工能力加總的效果?

4、在股東的利益與公司實際控制人的利益出現衝突的時候,股東的利益是否有保障?

段:1. 做正確的事情實際上是通過不做不正確的事情來實現的,也就是說,一旦發現是不正確的事情,就要馬上停止,不管多大的代價往往都會是最小的代價。舉個簡單的投資裡的例子,發現買錯了股票或公司就應該趕緊離開,不然越到後面損失會越大,但大部分人往往會希望等到回本再說。

同時,正確的事情就要堅持,比如買了個好公司。舉個我們自己的小例子,大概五六年前我們公司讓我負責一筆人民幣閒錢的投資,開始我們買的時候可能瞭解不夠,沒能完全看明白,後來覺得是買錯了,最後虧了點小錢賣掉了,全部換成了茅臺。如果當時不及時改正錯誤,可能到今天還虧著錢呢。虧錢賣股票不容易,但如果懂沉入成本以及機會成本的概念的話就會容易很多。

是否在用正確的方法做事情屬於如何把事情做對的範疇,這個我不擅長,所以早早就退休了。不過,我知道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在把事情做對的過程當中是一定會犯很多錯誤的,所以在做對的事情過程當中所犯的錯誤和因為做錯的事情而帶來的結果要嚴格區分開來。

2、沒有絕對的辦法來保證,但如果選人時先看合適性(價值觀匹配)會比只看合格性(做事情的能力)要好得多,選中合適的人的概率要大得多。許多公司挑人時是首先看合格性的,概率上就容易出問題,許多公司本身價值觀就有問題,選人自然就困難了。

不合適的人管理公司的風險很多時候是難以控制的,結果公司很可能就會垮掉。企業文化比較好的公司往往會更快發現問題,所以糾正的機會會大很多,存活下來的概率就會大很多。

3、在公司的經營活動中,員工的協作,是否取得了超過單個員工能力加總的效果?這個當然,想不出不協作效果更好的例子,哪怕你是個作家,平時也是有人幫點忙才效率高的吧?

4、在股東的利益與公司實際控制人的利益出現衝突的時候,股東的利益是否有保障?這個問題沒太看懂你為什麼這麼問,當然是有的有,有的沒有啊,企業文化不好的企業沒保障的概率大得多。2018-07

28、請問下怎麼看待GE退出道瓊斯指數?

是GE的賽道出現了問題,還是GE本身企業文化出現了問題?)ge這些年確實出了問題,CEO出差居然有另一家飛機隨行,更恐怖的是CEO居然說不知道,還真沒見過這麼不靠譜的。

29、有沒有比較好的制度來制衡CEO的行為?

一般來說都是靠董事會,最重要的是企業文化,體現在如何選人上。一旦選錯,一般損失都很大。這些年看到不少公司選錯CEO的,最典型的就是HP,當然也包括Yahoo。其實阿里當年168用錯CEO的損失也不小,但相對整個公司而言被忽略不計了。

30、我計劃再一次買點PreIPO。也許10年後人們會發現拿著望遠鏡也找不到對手的年代已經過去了。

看看黃崢講的東西,去想想10年後的拼多多吧。

我還沒用過拼多多但我對黃崢有很高的信任度! 給他10年時間,大家會看到他們厲害的地方的。

拼多多才成立不到三年,有些毛病很正常。我覺得10年後他們會非常厲害,如果能夠有10年的話。

31、我今天(7.28)也買了些拼多多。雖然我已經有不少了,而且價格便宜很多多,但我還是想再多買些。我已經好些年沒有買公司的慾望了,但我覺得有機會的話,我會多買些拼多多。我相信企業文化的力量!拼多多股票10年內是我是不會考慮賣的,但有機會我會繼續買。

32、段總,我覺得拼多多有點像線上costco?

這確實是拼多多想做到的事情。

33、(拼多多)上市就是為了被監督,現在監督來了,雖然不一定是預期的形式,但長遠來說,對拼多多的改進是非常有好處的。希望拼多多能以開放的心態接受哈。

34、現在買拼多多會不會有點當年買網易的感覺?

我的說法不夠成投資建議哈。目前拼多多受到的攻擊非常猛烈,沒人知道會是什麼影響,雖然我不認為會對業務造成任何影響。我看到很多文章都像是有組織寫的,大家對比一下那些寫我的文章,基本都是拼的感覺就明白我的意思了。如果拼多多能度過他的難關的話,未來拼多多這個流量,怎麼著一年200-300億(人民幣)的利潤似乎不應該是問題吧?至於應該什麼價買這家公司,不是我可以回答得了的。

我想說的是幾百億人民幣的意思,忘了寫單位了,因為本來做的都是人民幣的生意哈。

35、您覺得現在拼多多的股價相對於公司價值有多便宜?機會成本而言, 現在的拼多多股票跟蘋果股票相比,是不是更有吸引力一些?

從10年的角度看,拼多多顯然機會大些但風險也大些哈。

絕對不夠成投資建議。我認為某一天跌破發行價是很有可能的,10年後大家覺得今天這個價錢真便宜也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我在等破發了再說,哈哈。

36、蘋果破200了,其實如果不是回購了這麼多的話,市值也早破了萬億了。開瓶茅臺吧。

趕緊突破一下(一萬億美元)比較好,不然過段時間回購和分紅多了又破不了了,搞得一堆無關的人瞎惦記。

37、蘋果破一萬億的這天好像也沒啥特別嘛,該忙啥還忙啥,不過倒是收到幾個朋友送來的幾塊錢賭注。

38、庫克是個比喬布斯更好的CEO。庫克更理性,同時骨子裡對喬布斯的追求非常理解。前段時間我見到一個投資界的老前輩時,我說我認為庫克其實是個更好的CEO時,他老人家說其實我也這麼認為。基業長青裡說喬布斯是個“報時人”,其實喬布斯同時還是個非常好的“造鐘人”,庫克其實就是喬布斯最偉大的發明(發現)之一。

現在買燃油車是否不合時宜?

自動駕駛車也可以是燃油的。總體而言,電動車或許更不環保因為好像多了一次能量轉換的過程,而且電池對環保似乎不太好。我不是專家,但看到這種說法,感覺很有道理。不過電動車在其使用的小環境裡確實是乾淨了,所以是個轉移汙染的辦法。另外,電動車的好處是可以不用加油,而且發動機噪音沒了。

39、任俊傑:夾頭(巴式)就四個字,選對;拿住。目前看,大部分人還是覺得拿住比較難。我覺得大家是對的。應當熟悉這兩段話,how to value a business,how to think about market price.翻譯過來就是選對和拿住。學會這兩門課,在股市上賺錢那沒有那麼難了(還需要一點點小小的運氣)不過,人性確實讓第二條更難一些。因此我以為,你要拿出至少一半的精力去搞懂老巴講的第二門課程。搞懂了,拿住,就不難了。

能“拿住”的幾個要素(個人體會)

1.沒有過高的期望回報(本人是年均12%)

2.對股市運行規律有一定了解,這點非常重要(為啥你總能逆向思考?且大部分都對?)

3.盯住比賽,而不是記分牌。(絕大部分人不是如此)

4.儘量讓自己遠離市場(不要天天看K線)

5.將評估投資回報的時間調整為5年以上

6.並不覺得自己比別人更聰明)

段:我覺得應該是看懂生意比較難,看不懂的拿住比較難。大部分人拿不住是因為看不懂。真看懂了不應該拿不住。

任俊傑:大道兄講的不無道理,不過是否也存在另一種可能……

幾年來我常想一個問題,按滾動10年算,長期年均回報高於10%的股票還是蠻多的。長期持有這些股票,意味著你有很大概率戰勝市場。

如果不是“很懂”生意,尋幾個簡單要素(這需要做些功課),建立一個由數只股票組成的組合然後長期持有(定期檢疫),其回報應當是不錯的。

為何很少有人這樣做?我覺得背後的原因還是很多的,比如我前面說的幾條。股市上勤勞甚至十分刻苦的人並不少,但為何他們總是把精力用錯了地方?我覺得還是不懂市場,他們從沒有認識到抱住幾顆大樹不鬆手(即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玄機究竟在哪,因此也就不會把主要精力放在“搞懂生意”上面了。對嗎?望大道兄指正。

段:我其實也是屬於完全不懂市場同時還很不刻苦的那種,你說得東西對我來說有點複雜。我自己的理解很簡單,不懂的就不碰了,這麼些年小日子也還過得去哈。不過,我要實在是找不到公司可以買的時候,我就買brka/b,讓老巴幫我管錢怎麼著也會不錯的。

任俊傑:買股票就是買生意對你來說也許很簡單,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我個人觀察)幾乎就是一個傳說(大多言行不一)。一個有趣的問題。對有些人,是不懂生意;對有些人,大概似乎好像也不盡然。

我懂的生意非常少,和很多人的差別在於我承認我懂的少,所以就變簡單了。

過節的幾天,我會給大家分享完整的投資體系。假期時間我會研究探索一下利好個股,到時候會發布出來給大家討論!大家可以及時關注!

本人每天兩點開始推薦尾盤個股,節前的尾盤股,樂視網收益接近百分之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