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女孩總是不開心,青少年與父母關係不好怎麼辦?


花季女孩總是不開心,青少年與父母關係不好怎麼辦?


第一次與婷婷見面,是在一次團體心理輔導中。

八人團體裡,我注意到婷婷的一些異樣反應,在活動過程中她刻意隱藏了一些真實的內心感受。

當我問成員:“你最想父母和你說的一句話是什麼?”的時候,她猶豫半刻,說出了讓大家愕然的一句話:

“我知道這樣說是大逆不道,但我真的很想父母認真地跟我說一聲對不起”。

團輔過後,婷婷主動預約了我的心理諮詢,她說不知道什麼原因,只知道心裡感覺很難受,覺得自己的天空很灰暗,毫無生機,不知如何是好。

心理諮詢:花季少女的童年

19歲的婷婷臉上總是鬱鬱寡歡,眼神茫然空洞。在諮詢的過程中,我慢慢了解了眼前的這位花季少女的心路歷程。

婷婷是家中長女,有一個弟弟。在婷婷的印象中從自己三歲起,父親便不曾穩定工作過,而且喜歡賭博,母親較勤勞,是家裡的經濟支柱。

婷婷形容自己是在父親的忽視、無端責罵和母親對父親的抱怨中成長的

她說,最常見的就是父母吵架打架的情景,而且父母吵架打架時候從來不會顧及孩子的感受,小時候她曾有過很多次離家出走的念頭。

父親和她關係比較疏遠,她對父親也缺乏信任感,父親總是喜歡說教孩子,但她認為父親本身就是一個失敗的人,沒有資格跟她講道理,於是她總是反駁父親或者充耳不聞,經常以被父親打罵而收場。

母親對婷婷一直非常關愛,她覺得母親偉大、勤勞但又懦弱、悲觀、自卑,經常否定自己,對父親充斥著各種抱怨,同時覺得自己命不好,嫁了一個沒用的男人。

她經常跟婷婷抱怨“男人不可靠,男人不是個好東西,以後找男人千萬不要找你爸那種男人”等等。

有時跟婷婷發生衝突時媽媽會說,“你這脾氣性格就跟你爸一個樣子,那麼讓人討厭,我白白辛苦養你了”。

這讓她非常傷心。

花季女孩總是不開心,青少年與父母關係不好怎麼辦?


青少年心理諮詢:“問題少女”的各種困惑

如今正上大一的婷婷在戀愛、家庭關係、身體和自我意識上都出現了問題。

從高二開始到現在,婷婷交往過無數個男友,多得她已經記不清了,而且曾經還同時交往三位男友,交往的方式有網戀、異地戀。

作為學生的她,交往的男友都是社會人員,而且戀愛時間總不能長久。她覺得男友對她似乎都不是認真的,似乎都只是為了得到她的身體,而一旦得到後,就不再珍惜,她不懂自己的價值所在。

她形容很多時候都覺得自己很低賤,知道自己不該這樣,可是總是無法控制,身邊朋友一開始也不斷勸慰,後來一個個放棄對她的幫助。

一開始她覺得和男友相處非常和諧,似乎這是最合適的人了,但慢慢地隨著關係的深入發展,各種不滿、嫌棄、責罵就開始出現,總覺得對方不像以前那樣關心自己,覺得對方正在拋棄自己。

有時她又覺得自己很愛男友,但有時候突然又有所猶豫,看不起自己的男朋友,認為他沒有本事,沒出息,甚至產生厭惡的感覺,不願意公開與男友的戀愛關係。

在家庭裡,婷婷與父親的關係一直比較僵,不時會起衝突,她內心非常看不起父親,但有時當母親責罵父親時,她內心卻總有幾分不舒服。

另外,她經常對母親發脾氣覺得母親很煩、很囉嗦,不瞭解自己

但是每次對母親發完脾氣後內心又覺得非常後悔愧疚。身體方面,婷婷出現了長期失眠的狀況,總是凌晨一兩點才能入睡,影響了第二天的學習與生活。

花季女孩總是不開心,青少年與父母關係不好怎麼辦?

另外,由於自我保護意識缺乏而染上婦科疾病,她為此感到煩心與恐懼

婷婷覺得自己內向,不善於與人溝通,而身邊的朋友因其感情生活比較混亂而對她有所非議,因此婷婷感覺身邊沒有人可以傾訴。也時常責備自己,自卑、不自愛,對自己的各種不滿,感覺自己好孤單、無助,多年來一直無法走出來,甚至有時候覺得自己的人生就這樣了,生活毫無意義,有過自殺的想法。

家庭心理諮詢:情感黑洞的認知與醒悟

經過一段時間的諮詢與陪伴,婷婷慢慢意識到自己問題的根源與原生家庭有著很大的關係。

婷婷對男友的不信任、看不起、反感等情感是真實的、強烈的,但她自己卻說不清到底是男友的哪些行為讓她有這樣的感覺。

原來,婷婷自幼被告知,父親是無用的、好吃懶做的、不可靠的一個人,負性父親形象在年幼的婷婷心中紮了根,潛意識中她認定男人就是不可靠的

,所以之後情感的發展一直不能夠有一個正確的態度。

另外,婷婷對母親的情感是矛盾的,愛與恨糾纏著,她離不開母親,但同時對母親有恨意。

情感告訴她,她內心有著對母親的憎恨,但理智告訴她,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母親對她這麼好,這麼愛她,她怎麼可以去恨母親了。

這種矛盾心理也體現在她與母親的互動裡。

親子關係心理諮詢:情感的修復與心靈的成長

婷婷的問題很大一部分其實是她和父母關係的問題

在諮詢中幫助她學會表達對父母的真實感受,不要壓抑自己的憤怒。通過合理、不破壞關係的方式發洩出來,因為這是真實存在的感受,要面對、消化,而不是壓抑逃避、否定自己的真實感受。

當自己不好情緒時,先要覺察、承認自己有這樣的情緒,嘗試去理解它、安慰它,而不要去否定它、壓抑它

冷靜之後,從自己內心尋找原因,瞭解自己的感受從何而來,而不是糾結於事情的對錯、他人的好壞。

她與媽媽的關係,是既愛又恨的一種糾纏關係,因為她的自我還沒有完成與媽媽的心理分離。媽媽的懦弱、悲觀、自卑,是媽媽的人格特質;媽媽對婚姻的各種抱怨,是媽媽的人生,媽媽的世界。

婷婷可以去提供建議,可以安慰,關心,但不是去參與、去改變,更不是承擔或分擔。

三個月後,婷婷的狀態有了很大的改變,她說:

“最近我過得不錯!按時上課、吃飯,散散步,然後呆呆圖書館,作息比較規律,有時候也給自己安排一下行程,去哪裡走走,感覺生活充實了很多。

情緒會有,但是似乎好了很多哦,即使有了情緒,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了’,沒有糾結持續那麼久了。

對自己的認識也多了很多,對於我的曾經,好的壞的,都差不多能接受了。朋友,新的,舊的,都聯繫得不錯。開始很害怕去接觸,真心去面對了之後,才發現原來是可以好好交往的,雖然有所隱瞞,但是我們還是有很多東西可以聊,即使有點兒距離,但真的接觸時,也可以順其自然。

媽媽有時候打來電話抱怨爸爸,我也不會再煩了,提醒自己要保護好自己的世界,分清自己和父母邊界,安慰她一下就可以了,不會再為他們的事情難過、糾結了。”

“老師,經過這段時間的諮詢我好像長大了,以前我覺得我就是一個很小很弱的孩子。現在我知道我既是也不是內心深處的那個小女孩,我是一個新的我了,內心深處的那個小女孩偶爾還會出現,我也需要時間去跟她好好相處,去安撫她。但現在我特別想好好愛自己。”

我告訴婷婷她已經走在成長的道路上了,已經在愛自己了,會越來越好的,慢慢來,一步一步地走向幸福。

廣州青少年心理諮詢感悟:

人生並不是要追求一塵不染,完美無瑕,而是做到盡力而為,而後順其自然,欣然接納全部的自我,這才是真正的愛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