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咬牙買房的房奴們,現在過得怎麼樣?

愛搭積木的思想家


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90年代,北京有位年輕人因為拆遷分了點錢,把這筆錢分為了兩份,一份在北三環買了套50平米的房子,一份拿去自己創業。

20年後,創業失敗一無所有之時準備賣房子,20萬買的房卻賣出了400多萬的高價,並且有多位買家想競爭。搖身一變,又成了百萬富翁。

他感慨說:“原來錢這麼容易賺啊,還創什麼業啊。”其實不是錢好賺,而是他在機緣巧合下做了正確的投資。在十年前乃至今日,買房依然是最正確的投資,房價依舊蹭蹭地長,所謂的抑制房價依舊沒能擋住社會的趨勢。

越早買房的人賺得越多,即使是貸款買房的房奴,十年時間也足以翻身做主人,守得雲開見月明。

有人問我:“你畢業了先買房還是先買車啊?”我總是毫不猶豫地告訴她:“當然先買房啊!”雖然我不知道畢業之後的社會趨勢會不會改變,但我就是個很俗氣的人,喜歡隨大流。

當然這裡我所說的隨大流是在做了一定市場分析的基礎上才跟隨大眾群體,做一項長遠性的投資時一定要理性,客觀分析現狀及未來發展前景。

做短期小投資時,也要考慮周遭因素。那我自己舉個例子,大二的時候,想接手一個輔導班,當時和賣家談的是3人合夥,一人6000元,總共18000。除去房租,水電這些,剩下的桌椅及一些辦公用品大約10000元。

賣家聲稱有20個以上的固定生源,可是我打量了一下,周圍最近的小學都有1公里,小學旁邊各種輔導班數不勝數,首先第一條地段不行,生源不穩定,其次桌椅等其他設備完全達不到要求。要盈利的可能性為20%。

綜合所有因素,我放棄了這項投資。後來聽說有位學姐接手了,可前幾天我又在兼職群裡看到了她的轉讓信息。

說了這麼多,只想告訴各位,不管是大投資還是小投資,都需要周密的分析與觀察,綜合所有因素,才能真的有所得!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認識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我記得那個時候房價不算太高,即使在北京,上海這種城市,在1萬之內也有很多選擇,而在我所居住的這個二三線省會城市,十年前的房價大概在每平米三四千左右。按說十年前買房的人,現在應該過得很好,但事實上則未必。

我認識一個在15年前就買了房的人,他一開始買房的時候,也是咬著牙下了決心的。但很快他就發現做了一件很聰明的事,買房的獲利比他做生意都多,於是之後的若干年,他手裡有點錢,就覺得應該去買房,如果在其他事情上花了錢,他心裡都會很不安,覺得自己錯過了一個億,即使現在有了幾套房,心裡還是有恐慌感。

聽上去好像貪得無厭,但想想人活世間,誰不逐利,他做生意更是為了逐利,若千辛萬苦地跟人談生意,風裡來雨裡去,還不如買房賺得多,他自然會把更多的精力與資金投在買房上。

不斷上漲的房價,把每一個階層都裹挾在其中,剛需固然憂心忡忡,獲利者也並不能夠放鬆地享受生活,這個社會的很多創造力與活力,都扼殺在這種恐慌中了,它造成的隱形傷害,也許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大。


閆紅說


在北京,我認識的,十年前以及十幾年前咬牙買房的,有的賺了,有的正在咬牙供後來換的更大更好的房子,有的則搬到了近郊的別墅。

與廣大地方房地產市場可能還需要“去庫存”不同,一線城市的房價這些年來就沒有降過,房子雖然是一次購買長期使用的商品,但房子也有折舊,特別是北京這十年變化非常快,房子的漲幅也很大,所以,除了離開北京的,即使是那些在十年前因為種種因緣買了房子的,增值和收益也都會抵消在北京換房的過程中了。

且聽我細細道來,這段血淚斑斑、啼笑皆非的歷史裡,幾個小故事。

故事一

早在2005年,我還在北京上碩士,同學裡就有一個福建同學,一個浙江同學在海淀區買了房子。

諸位,那時候北京的房子還不怎麼限購,只要有北京戶口就能買,學校的集體戶口也可以買。所以,我的同學就有買的。

我當時還特別納悶,問過上面兩位女同學:你們將來畢業,能留在北京嗎?萬一留不下,房子怎麼辦?

兩位同學的回答出奇的一致:本來也沒想留北京啊,生活質量這麼差,到時候畢業回老家之前,把房子賣了,這是投資啊。

後來,我們畢業了,但我的同學並沒有把房子賣掉,他們一直等到2012年左右,才陸續賣掉,都是幾倍的投資收益。

故事二

2006年,我又去了北京的一家大報實習,在經濟新聞中心,跑房地產新聞。我每天不是去房地產公司打聽消息,就是去樓盤採訪購房者,有時還會去政府機關調查官方口徑。

熟悉那段時間歷史的人一定記得,在奧運會前後,中國關於房地產出了很多政策,什麼“房八條”、“房十條”、“房二十條”之類,出臺的政策越多,房價漲得越快。

但是,在2006年,這一點誰也看不準。

我所在的報紙不僅是官方機關報,而且有很多老記者,那段時間,老記者們最愛說的就是:別看現在(2006年),南三環的房價已經每平方米過萬了,但這都是奧運會帶來的漲價預期。只要奧運會結束,房價一定會跌。

諸位,這些都是在樓市裡摸爬滾打十幾年,並且掌握了一些所謂內幕信息的媒體老人,尚且有這種觀點,就不必說普通老百姓了。誰也沒法預測未來呀。

故事三

等我想要買房子的時候,已經2010年了。

我剛剛博士畢業,在博士期間專心讀書,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等到畢業後一看,哇,房子在2008-2009年大漲了一輪。五環外的房子都要2萬了。

我想起了2006年,南三環外的新房才1萬。

我打算買房,然後我身邊的朋友說什麼的都有:

有的說,房子漲得太離譜了,以後不大可能會漲了,可能要跌, 要不你再等等?

有的說,趕緊買,再不買,連末班車都搭不上了;

有的說,房子是什麼?人類為什麼要被房子壓死!

……

我無所適從,只好“聽從內心”,我的內心告訴我,不是為了買房,而是人生到了該買的時候,就買嘛。

我就在東五環外買了。

當房奴的滋味不好受,好不容易熬了好幾年,房子漲了七成的價格。

而我恰恰因為要換房,於是就賣了,結果,這些漲幅全部都搭進新房去了。

還是房奴。

所以啊,我覺得,誰也沒有前後眼,早買的也未必就輕鬆。


danyboy


在經濟高速發展,房價不斷上漲的階段,買房成為了普通人成功率最高,回報率最高的投資方式。

以西安為例,我身邊一位共事多年的同事,2006年全款28萬買了第一套房子。2009年總價28萬,其中貸款20萬買了第二套房。2011年總價73萬,其中貸款38萬買了第三套房子,2015年60萬賣了第一套房,又貸款65萬買了一套大戶型。

現在擁有三套房子,四個車位,總價在600萬以上,同時出租了一套房子,兩個車位,每月收入3500。

十年,完成了財富的積累,為財務自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未來的十年,房價不可能在像過去十年那樣瘋狂的上漲,房子的投資回報率會大幅下降,但還不失為財產保值的工具。


理性生活029


問題:十年前咬牙買房的房奴們,現在過得怎麼樣?

一、第一套

我買第一套房子的時候,在青島市區,我記得才1700一個平方,如今那裡的房子26000元一平方了。

那時候買房子是為了準備結婚用,時間是2001年左右,第一套房子全款才12萬,我記得首付3萬多,然後每個月還款700多,當時擔心的受不了,以後還不上怎麼辦?

現在看來已經漲了十幾倍了。當初12萬一套的房子,今天169萬,17年,漲了157萬元,相當於14倍的回報率。

不過我在3年後就賣掉了,傢俱家電都給買家了,27萬,本來只要了25萬,買家是朋友,主動多給了我2萬。

二年半以後,我的鄰居兼同事也把他的房子賣了,同樣的戶型,賣了37萬。

呵呵,只差了兩年,又漲了10萬。

二、 第二套房子

我的第一套房子賣了後,創業做了一點生意,因為可以佔用供用商的流動資金,所以投資的錢很快就能抽出來,所以在我賣了房子後的一年半時,又買了一套房子,不到8000一平方。當時也是付了首付就身無分文了,沒辦法,每月要還款5000多款錢,但還是咬著牙買了。

誰能想到物價越來越高,錢越來越貶值,房價像火箭一樣只升不降,最傻的是幾年後還提前還了一部分貸款。

買房那年是2006年,今年2018年,房子的單價從7千多漲到了4萬。

三、不同時代的關於房奴

今天跟年輕的同事們聊天時,他們常說我們 這個年齡的人真幸運,房子那麼便宜。其實我們那個時候收入也不高,買房子的壓力一樣不比今天的小。

房奴是不分時代的,都一樣亞歷山大。

特別是買第一套房子時,那個年代,貸款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是挺可怕的一件事,也是思前想後了很久才下的決心,誰會想到房子會一直漲呢?

但是我們那個時候,確實兩個年輕人的積蓄可以在城區內的中位價地段付出首付。如今的 年輕人完全靠自己已經付不起首付了,從這方面來說,不同時代的房奴確實不一樣。

四、我年輕同事的買房經歷

如今我身邊的90後年輕人大概分兩種,一種是本地人,大多有住房,家裡一般有兩套,相對來說壓力小得多;還有一種是三四線城市上來的大學畢業生,這一部分人幾乎都要靠家人的資助才能付上首付了。

而80後的年輕人,大多在2016年以前買上了房子,青島市區的房子在2016年漲了一倍,如果在這以前沒有買房的人,真得就很難受了。

我單位一個同事就是,在2016年初李滄萬科1.2含裝修的時候猶豫了,如今2.5一平,只好去郊區看房了,幸運的是紅島開發區政府限價,原本2萬的房子(通過收裝修費、綁架車位費,暗中收茶水費)被政府限定在1.3左右,他抽號買了一個一樓的房子,總算紮下了根。只是通勤的距離遠了點,大家看看下邊這張地圖,同樣的錢兩年後買房的地段

結語

最近一段時間,青島的房價又穩定了,為什麼說又呢?因為這十幾年的房價,一直是漲幾年停一年,然後再漲,如是者三,就沒有人相信房價會跌了。

希望這一次房價真得不要再漲了,但是我們的工資能夠繼續漲一漲。這樣恐慌性的搶房行為不再綁架我們的消費,大家能夠敢於去多看幾場電影,多吃幾頓大餐。

以前寫過一首小詩《五律-蝸牛》,供君一哂:

問汝何能爾 逍遙過此生 謝天隨我願 落地戴房行
不做錢奴苦 無憂風雨驚 人間如意事 無債一身輕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算了一下,我應該就是題目中說的十年前買房的房奴,向大家宣告一下,我還活著,沒發財,也沒餓死。

第一次買房,是2006年,那時剛畢業一年多,工資不高手裡也沒什麼錢。加上剛失戀分手,想著結婚還不會太快,就買了個單室套。我記得應該是4600多一平吧,南京。當時覺得好貴。

誰知道這只是助跑階段,很快南京房價竄到了1萬、2萬、3萬、4萬、5萬……,很快我也有值得結婚的人,但2008年準備結婚時已經買不起更大的房子了。於是,在全世界將目光聚焦那場北京的奧運會時,我們在南京的小房子裡結婚了。

我也曾抱著有些人那樣的心態,想等房價降降再買大房。很快就發現自己有多愚蠢,你日夜不停地跑都跑不過房價,怎麼能奢望它停下了給你讓路?唯一要做的,就是不要停,跟上它的節奏。

於是,東拼西湊,有了第二套房,室內面積差不多150平,算是報了這些年蝸在小房子的仇。此時,房價已經比第一套房時貴了整整1萬,14000元/平。為了買這套房,賣身契簽了30年。如今已漲到3萬多/平,媳婦有時也會做做白日夢,問“我們是不是也算百萬富翁了呢?”

我看前面一些回答裡,也有不少人說,當年買房的那批房奴,都成了百萬富翁。

呵呵。

除了呵呵,不知道該說啥。看起來名下真有套價值幾百萬的房產,可是那就像蝸牛背在背上的殼子一樣,拿不下來的。不賣掉,就等於零。賣掉,你就回到了零。


凡塵往事


我在上海從事房產沒有10年,不過也8年了,目前從事上海周邊城市一手房,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私信瞭解。

下面小編以自己8年前也就是2010年為例,為大家介紹兩個關係不錯的客戶當然現在就跟朋友一樣相處。

記得那時小編剛做房產不就認識一位王姓客戶,下面我們簡稱王某,當時上海嘉定區房價1.5萬左右,王某看了之後覺得跟自己預算差距有點大,他想買個85平左右小三房算下來首付要38萬左右可是呢,自己手裡只有25萬,當時國家也是各種政策限制,當時的貸款基準利率就要7.2%,現在4.9%即使上浮也就5.8左右,那時也是上浮10%-20%,王某在上海一傢俬企上班月收入也就6000左右,當時他問我說你說現在買合適嗎?我說沒有什麼合適不合適,你只要想要買那就合適,而且現在的價格買的人少所以不高漲幅不大,等到時一窩蜂買的時候那就買不起了,最後他自己借了錢買了,現在哪裡單價4萬多,他也漲薪了9000多一月,現在在上海有自己的家,老婆孩子熱炕頭過得很好,貸款也提前還款完了,你說他過得苦嗎?那就仁者見仁了。

下來再說一個比他好的李姓客戶,下面簡稱李某,記得當時公司剛開始接手崑山花橋一手新房,那時的花橋,我記得11號線安亭站也沒通車,花橋地鐵更不知道猴年馬月,利率政策等都跟上面差不多,那時花橋一個80多平的3房總價只要55萬左右,首付只要不到20萬,主要群體就是那些剛工作沒多久,又不是富二代,想要結婚的孩子上學的等,記得當時的花橋小編要講規劃發展,那時周邊很荒蕪,很多人不看好,我說有地鐵來他們不信,現在地鐵通了,城建好了,人氣高了。當時這個客戶首付10多萬買的房子,單價6200左右,那時政策出來很多人等著看好戲,等著暴跌最後事與願違,李某現在房子200多萬,他給我說上海社保繳納夠了,然後把那個房子賣了付個上海首付終於能紮根上海了,從心裡為他高興。

小編覺得剛需的你跟別人不一樣,該買就買,你等不起,下邊建議一線城市的買不起市區就郊區,買不起郊區就周邊城市。其他城市也可以類似參考,有個家哪怕行程稍微累點那也是有根了,買房這事是自己的是,不要太聽別人意見,自己選好了就買,不管好壞那時自己選擇的。聽別人的誤了你別人不會給你賠錢,謝謝大家。


上海周邊買房導向


對這個問題,作為一個有兩次買房經歷,並且恰好十年前買了房的房奴,談一下我的感受和看法。

第一次買房的經歷。

牛哥在99年大學畢業之後,來了廣州工作,奮鬥了三年之後,攢下了幾萬塊錢,當時廣州的房價大多在4000-6000左右,因為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也因為丈母孃的要求😂,在2002年末的時候,咬牙在天河區的東圃買了一套單價3500元/平的87方小三房,包含所有費用一起31W左右。

這次買房,貸款了24W,分期15年,每個月的房貸1950左右,而且因為首付還借了2、3萬,需要在2年內還掉,對於當時月薪才4000多的牛哥來說,壓力真的不小,在剛開始的一兩年,省吃儉用,一分錢恨不得掰開做兩分錢花,不敢出去應酬,不敢娛樂,一門心思存錢還錢,記得當時因為買的是期房,要一年以後才能收房入住,租了一套月租350的農民房居住,最節省的一個月連同房租、水電、吃飯、交通、電話等所有開銷在內才花了900元左右,這樣的生活也是夠夠的了😂。

當然,這種狀態持續的時間不長,也就不到2年的時間吧。後來隨著工資的增長,結婚後我媳婦的工資收入也合併到一起使用,生活質量逐步恢復到正常狀態,還貸的速度也加快了,最終用了5年的時間在2007年底的時候把所有的房貸還清了,2008年還存下了錢買了一臺車。

回過頭再看我的一箇中學同學,也是同期大學畢業來廣州發展的,從事相同的行業,薪資水平跟我差不多,但因為遲遲沒有下手買房,一直拖到2007年才入手,跟我相同的區域,80房左右花了65W,貸款40W分期20年,跟我的情況來對比,至少多付出以下這些代價:

1、多支付了將近35萬的購房成本;

2、多花了5年的租房的錢,至少5、6萬吧;

3、貸款的額度和利息支出高出了很多;

4、每月還款壓力更大;

第二次購房經歷。

08年底的時候,因為媳婦工作的原因,我們搬到了佛山,當時剛好經歷了經濟危機、房價大跌的低谷時期,我們以5000左右的單價入手了一套140方的房子,總費用80W左右。當時因為剛買了車,手頭沒有多少剩餘資金,怎麼辦呢?

當時因為客觀條件的影響,房地產的政策特別寬鬆,沒有什麼限購限貸,銀行的信貸也特別寬鬆,房貸基本上都能拿到7折的利率,牛哥當時把廣州的房子做了抵押再貸款,直接用貸款付了佛山房子的首付,再辦理了佛山房子的房貸,都是拿的7折的固定折扣利率(現在都還是按7折執行😄),就這樣,第二套房子到手。

當時廣州房子的抵押再貸款貸款月還款也就2200左右,出租的租金能到2000,基本上實現以租養供,而且租金能夠逐年上漲,月供卻是穩定不變的。佛山房子貸款38W分期20年,月供也就2300左右,同樣輕鬆應對,真心沒覺得需要多麼咬牙才能下這個買房的決定,而且因為在當時拿到的利率折扣太優惠,所以我壓根沒打算提前還款。

這幾年雖然一直有房貸,孩子上學,二胎出生,又換了車,但隨著個人職業的發展,薪資水平也在逐步的提升,總的來說過的還比較舒適,最重要是在較低的房價水平的時候,及時的買了房,有了明確的保證。

隨著這幾年房價的上漲,廣州的那套房已經漲到了4W多的單價,比當年的購置價格翻了10多倍,年初的時候賣掉了,佛山的房價也漲到了2W-3W的水平,不說換新房,至少房屋的保值增值是沒問題了。

再說會同期跟我們一起搬到佛山的我媳婦的一個同事,因為暫時可以住單位的宿舍,遲遲沒有買房,而廣州的房子在2012年就賣掉了,一直拖到2016年才在佛山買了一套110方左右的樓梯房,單價也已經去到1W多了,我們買的時候才5000,而且我是電梯房,她買的樓梯房,付出的代價和損失是可想而知的。


其實,以這十幾年中國的房地產發展和房價走勢來看,只要是以前買了房的人,無論揹負多大的經濟壓力,總體都可以算是贏家,畢竟,隨著房價的上漲、收入的增長和貨幣的相對貶值,早期的房貸放在現在來看已經是一個很小的數額了,只要不貪心,不是反覆的炒房,只是解決個人的住房剛需,應該說,沒有幾個房奴是過得不舒服的,畢竟,還清房貸的日子是可以看得到的。

***************************

我是二胎孩子的全職爸爸,帶娃休息間隙,偷空答個題,放鬆一下被小傢伙蹂躪的神經,就是這個樣子。😆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方便時給個關注,謝謝您啦~


元寶爸帶娃去旅行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來源於我自己和身邊的那些個沒有買房的。十五年前,我來到廈門開始創業,租著民房,幾個小夥伴打了雞血似的興奮,到處湊錢為了實現創業夢想。公司成立了,跌跌撞撞,但是始終有夢想在,咬牙堅持著。

08年十月份的一天,一學弟來公司閒聊起隔壁樓盤有內部價認購,我們幾個嗤之以鼻:房價都跌了那麼多了,買房是腦子進水了吧!心裡還是想著創業成功再豪車豪宅,當時廈門島內7000的房價已經可以買得起相當不錯的樓盤了,咬咬牙東挪西借也是可以買下的。然而我們沒有預料到的是,話音未落,08年底房價開始走俏,而我們的網絡公司因為政策性的調整,瞬間走入死衚衕,提議轉型,合夥人不同意,最終分道揚鑣,清算結果,各自背了一屁股債各奔東西。

度過一段難熬的日子之後,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創業,而原來的小夥伴很多都離開廈門了,眨眼間五年過去了,身邊很多熟識的都結婚買房了,而我還是梗著想再打拼一下。因為房子已經是有點不敢想象了,不敢用槓槓,不敢相信房價會一直漲是主因。這時候的創業成本已經越來越高了,主要還是因為房價高了各類成本也隨著水漲船高。身邊幾位開著個小公司的小夥伴聚在一起喝酒的時候已經開始感嘆,後悔當初為什麼不買房了。

然而更讓人始料不及的是,限購放開了,這時候身邊已經沒有人談未來,談創業,談實體,大家都在談著火箭般竄升的房價,。原來7000,現在四萬五萬六萬還有更高,島外也動不動就三萬四萬。買房的那些朋友瞬間都是幾百萬上千萬身價,而我們卻是負翁!更難受的是,公司招聘,面試的90後開口都是在廈門有多大的房子的時候那簡直就是暴擊幾千下!因為我和我的幾位創業夥伴還在因為沒房而被相親對象鄙視中深深的自卑著!

而今雖然政府出臺各種政策抑制房價,可是房價已經達到了一個普通剛需可望而不可及的程度了,離開廈門還是繼續撐著尋找那個已經模糊了的夢想呢?


木元菌


十年前的現在,也就是二零零八年吧,那一年可以說是註定不平凡的一年。

除了全國歡騰的奧運和多災多難汶川,那一年我在所有的親朋好友反對下,在廣州市中心買了一套九十多平的房。而彼時的我,大學畢業已八年有餘,儘管這樣,工資也不高,才三千多的月薪在廣州掙扎,因為沒有房,和老婆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這其實也沒什麼,真正讓我們感到痛苦的是,因為沒有房子戶口啥的,孩子不能在廣州就讀,就只能讓它們留在故土湖南的親友帶,這樣它們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留守兒童,至於見面,則只能通過每年的寒暑假,如此反覆。

我們慶幸的是,儘管這樣,孩子和我們還是比較親,不像和我相同境遇的其他朋友一樣,孩子和它們有點生分。但問題也是有的,孩子性格很內向,我們當時沒注意這些,覺得大了就好,但是前兩年,孩子還是不經意的抱怨幾句,說我們從小就把放在親友家帶,它們感覺很不少受,總感覺寄人籬下,不自在,說自己現在很自卑。當然,這是後話。

總之,自從不能讓孩子留在身邊,我就一直有在廣州買房的想法,但是都被親友一口否決了,說房價很快降了,這樣一等就是幾年,房價不降反升,我有些受不了,就不顧兩家的反對,借錢並貸款買下了房子,然後搖身一變,背上了巨大的債務。

雖然那時候廣州的房價還沒有破萬,但以我們的收入和支出來說,買了房後無疑就像馱了座山,生活品質急劇下降,甚至家都到了點分崩離析的邊緣,這個時候開始有些後悔,覺得自己是千古罪人,借了不少錢不說,生活還看不到一點希望。

(圖為2009年天河某樓盤房價,2008年的時候還沒那麼高)


但好在一切都挺了過來,尤其是房價連年上漲,親友的閒言碎語也少了,當初不到六千每平的房子直到前兩年漲到了將近三萬每平,並及時轉手(當時覺得房價快到頂了),掙了兩百多萬,並又在當時的廣州和長沙又各自添置了一套住宅,雖然漲幅沒有第一套那麼離譜,但我們已經很感恩了。

總之,我這人沒什麼大的本事,要不是十年前,瞎貓逮上死耗子,踩準了時代的風口,估摸著現在想要買房,可能要奮鬥一輩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