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金融科技放大招:成立科技合作共同体,首批签署16家科技公司

浦发金融科技放大招:成立科技合作共同体,首批签署16家科技公司

订阅 十字财经 掌握独家资讯

文|夏木无言 十字财经

9月20日,浦发在北京发起成立“科技合作共同体(SFTC)”。

从官方介绍来看,“科技合作共同体”是一个由银行、科技公司、科研机构等多方机构共同组成的“开放共享、共建共赢”的生态平台。

首批签署科技合作共同体备忘录的企业包括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SAS公司、银联数据、安硕信息等在内的十六家国内外知名科技公司。

浦发金融科技放大招:成立科技合作共同体,首批签署16家科技公司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等概念的兴起与普及,金融与科技两大行业开始深度汇流。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在金融行业的获客引流、风险控制等层面的探索已进入深度应用的阶段。

尽管在科技领域加大投入、布局科技转型的银行并不在少数,但以“合作共同体”形式寻求合作共赢发展,浦发这一招仍属开创银行系金融科技合作模式之先。

“科技合作共同体”有哪些创新?

十字财经了解到,“科技合作共同体”的规划包括建立科技交流平台、科技加速平台以及科技投资孵化平台。

根据浦发银行副行长潘卫东的描述,就是“‘合作共同体’的模式突破原来银行与科技公司之间传统的甲方乙方合作模式,在合作目标、合作环境、合作方式上形成三大突破。”

比如合作目标上,在过去,传统银行与科技公司之间是以项目交付、设备采购为目标的合同关系,“科技合作共同体”不再锁定某一项目的短期交付目标,而是共同体内合作伙伴深度对接业务场景和技术研发,着眼长期发展,共同探索金融科技发展趋势。

合作环境上,也不再是银行与单一科技公司点对点合作,而是依托于数字生态环境,将银行、科技公司、研究机构、上下游供应商和消费者聚合起来,实现共同体的合作成长。

合作方式上,改变了传统的项目交付合作模式,开辟了一种新的模式,通过合作共同体的课题、论坛、大赛等等,组建一个个敏捷作战团队,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速创意项目落地,不断迭代研发,提升客户的服务体验。此外,还可在投资孵化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助力科技公司成长。

如何实现共赢?

从官方介绍来看,“科技合作共同体”是一个聚能、赋能的平台,让参与各方都发挥专长,然后在实现优势互补、场景对接,将各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得到“聚变式”提升。

举个例子,科技公司将获得浦发业务、技术和投资等多方面支持。业务层面,浦发银行可提供金融业务场景及扩展应用场景;技术层面,可提供金融云服务和数据验证支持,引入海外金融科技公司对接合作,以及将国内科技拓展到海外市场的支持;财务层面,还可以提供银行融资支持,如财务管理、风险投资、创业辅导等。

对于一些成长性科技公司来说,这个平台的优势更加显现。因为“科技合作共同体”成员将共同发掘具有潜力的金融科技企业,提供新的业务场景,以及衔接产业上下游的商业机会,让种子找到合适的土壤。

以某专注市场营销的互联网初创公司为例,通过与浦发的联合营销课题合作,首度在金融行业中应用自家产品。在合作中,科技公司针对金融业务实际需求除了丰富与完善原有的营销数据模型,后续还根据实际业务应用环境对超高并发、海量数据社交网络图谱呈现、社交行为发现及挖掘等方面对原系统进行升级。如此良性互动循环,该科技公司成长为细分领域的新星企业。

据介绍,“科技合作共同体”发布之后,今年11月初,浦发银行将在上海举办第一届金融科技创新大赛,吸引更多优秀的科技公司加入 “科技合作共同体”。

大赛主题将覆盖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等领域,对供应链生态、财富管理生态、自动化营销、客户体验等业务领域进行科技应用的探索。

对具有商业成长价值的公司,浦发银行子公司拟成立金融科技企业股权直投基金,进行投资培育,使新技术研发成果快速规模化复制,培育具有世界级技术影响力的中国科技企业。

十字财经了解到,早在今年初,浦发银行提出“以客户为中心,科技引领,打造一流数字生态银行”的战略目标。与中国移动、百度、华为、科大讯飞等国内领先企业成立创新实验室。此次成立科技合作共同体则是继续稳步发展金融科技之举。

事实上,金融机构具备专业经营的管理经验,对行业和业务有着深刻的理解。多年积累的庞大真实业务数据、客户,其实使得银行已经天然具有平台属性,银行也相当于链接众多行业、领域的枢纽。

而科技公司在人才和技术的布局更为专注,拥有更强的研发能力。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意识到双方在场景与技术拥有进一步协同融合的空间,逐步走向深度融合,共享科技能力的成长、研发成果的红利和业务发展的收益。

就合作的模式和姿态而言,起初,科技公司表现出了更强的主动性。比如阿里系蚂蚁金服、刚从百度体系独立出的度小满、京东金融以及腾讯金融等,各大科技巨头都在积极布局,向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进行科技输出。

但无法讳言的是,就传统银行发展现状而言,科技转型已经成为未来重点趋势。为达到新的战略目标,在科技资源的获取以及科技基础设施的搭建上,相信下一步各家商业银行寻找外部开源合作,必将成为一种时势的必然。

对传统金融机构而言,很多业务认为都在探讨数字化发展的银行未来将应该是什么样?无论每个人的结论如何,答案都已经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技术逻辑+业务展现。技术是基石,但技术需要实现,银行则有相应的金融科技应用场景,这就需要大家在共同的平台上探索。

因此,较之传统的合作模式,浦发银行这种与外部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科技合作共同体”的模式,看似松散,却拥有更强的灵活性,伙伴之间紧密协同,在拥抱科技的转型关口,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