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進化知多少(二)

晚期猿人開始用火

猿人以野生動植物為食,會使用簡單的舊石器,後來逐漸出現了爪哇人、北京人、海德堡人等“晚期猿人”,學名為直立人。在中國發現的大約170萬年前的化石-----元謀人,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用火人。

大約100萬年前,出現了腦容量和現代人相近的“早期智人”。考古學家找到23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化石,發現他們有埋葬死者的習慣,並有獻花的痕跡,可以看出他們已經有了宗教概念。另外,還找到了他們用動物骨頭做成的“長笛”。

早起智人之後出現的是“晚期智人”,也就是現代人,著名的如克羅馬農人等。晚期智人已有“屈葬”的風俗,陪葬品也越來越多,考古學家還發現了阿爾塔米拉和拉思考克的洞穴藝術,這些都說明了晚期智人在文化上的進步。2000年9月,法國發現了屈薩克洞窟,其中最古老的洞穴壁畫據說是3.2萬年前的作品。

人類進化知多少(二)

屈薩克洞窟壁畫

DNA追溯人類的起源

最近的研究發現,人類的進化並非簡單的直線,而是像樹幹一樣延伸,“人科”中有很多物種出現又滅絕,最後存留下來的只有現在的智人。這個看法逐漸成為主流觀點,其立論依據來自卵子遺傳的線粒體DNA研究。

遺傳基因的變化只需要追溯母系,所以分析起來並不難。有人以線粒體DNA的地域性差異為線索研究人類的母系起源,追溯到大約20萬年前非洲的某個女性,提出了“夏娃假說”,任務全人類都是共同的母親-------夏娃的直系子孫,也有人稱之為“單一起源說”。

如果“單一起源說”的論點正確,那麼,在夏娃之前,北京人和爪哇人都已經在進化過程中滅絕了。但之前的主流觀點“多地起源說”則一直認為,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晚期猿人各自演化,並逐漸從早期智人進化成晚期智人。兩派學說引起了很大的爭論。

爭論的焦點是早期智人與晚期智人的關係。從化石出土的狀況來看,大約3萬年前,尼安德特人似乎與晚期智人一起存在過,但是晚期智人進入冰河期的歐洲之後,尼安德特人的蹤跡就消失了。他們是與晚期智人混血後消失了,還是滅絕了?至今仍是個謎。

1997年,科學家首次從尼安德特人化石中提取出DNA與現代人作比較,結果發現,在60萬年前他們和現代人(即晚期智人)就已經產生了分支,而且也沒有混血的跡象。因此,目前看來“單一起源說”比較佔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