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化知多少(二)

晚期猿人开始用火

猿人以野生动植物为食,会使用简单的旧石器,后来逐渐出现了爪哇人、北京人、海德堡人等“晚期猿人”,学名为直立人。在中国发现的大约170万年前的化石-----元谋人,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用火人。

大约100万年前,出现了脑容量和现代人相近的“早期智人”。考古学家找到23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化石,发现他们有埋葬死者的习惯,并有献花的痕迹,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有了宗教概念。另外,还找到了他们用动物骨头做成的“长笛”。

早起智人之后出现的是“晚期智人”,也就是现代人,著名的如克罗马农人等。晚期智人已有“屈葬”的风俗,陪葬品也越来越多,考古学家还发现了阿尔塔米拉和拉思考克的洞穴艺术,这些都说明了晚期智人在文化上的进步。2000年9月,法国发现了屈萨克洞窟,其中最古老的洞穴壁画据说是3.2万年前的作品。

人类进化知多少(二)

屈萨克洞窟壁画

DNA追溯人类的起源

最近的研究发现,人类的进化并非简单的直线,而是像树干一样延伸,“人科”中有很多物种出现又灭绝,最后存留下来的只有现在的智人。这个看法逐渐成为主流观点,其立论依据来自卵子遗传的线粒体DNA研究。

遗传基因的变化只需要追溯母系,所以分析起来并不难。有人以线粒体DNA的地域性差异为线索研究人类的母系起源,追溯到大约20万年前非洲的某个女性,提出了“夏娃假说”,任务全人类都是共同的母亲-------夏娃的直系子孙,也有人称之为“单一起源说”。

如果“单一起源说”的论点正确,那么,在夏娃之前,北京人和爪哇人都已经在进化过程中灭绝了。但之前的主流观点“多地起源说”则一直认为,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晚期猿人各自演化,并逐渐从早期智人进化成晚期智人。两派学说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争论的焦点是早期智人与晚期智人的关系。从化石出土的状况来看,大约3万年前,尼安德特人似乎与晚期智人一起存在过,但是晚期智人进入冰河期的欧洲之后,尼安德特人的踪迹就消失了。他们是与晚期智人混血后消失了,还是灭绝了?至今仍是个谜。

1997年,科学家首次从尼安德特人化石中提取出DNA与现代人作比较,结果发现,在60万年前他们和现代人(即晚期智人)就已经产生了分支,而且也没有混血的迹象。因此,目前看来“单一起源说”比较占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