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废人”是怎样炼成的?

什么是学霸废人?就是那些除了读书、应试啥也不会的人。在校成绩不错,毕业之后就是废物。离开学校后不适应社会,排斥社交,懒于工作,长期啃老。

一则典型“学霸废人”的新闻。

▲▲▲

“学霸废人”是怎样炼成的?

37岁的李明亮,来自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从小成绩不错,一路读到了博士,可以称得上是“别人家的孩子”。

家里也节衣缩食竭尽全力地供他读书,他是全家的希望。

然而,他博士读了9年,9年啊!还没结业。

回到家已经几年了,也不出去找工作,一直和老父母蜗居在一起。

“学霸废人”是怎样炼成的?

李明亮的老父提起儿子满脸无奈,他称自己也曾苦心劝说儿子出去工作,儿子却嫌烦扰,指着他骂,甚至作势要打他。

老父无奈,打过几次110电话报警,在警方那里备了案。

本来李明亮读书成绩好,一直都是家人的骄傲和希望。

而如今父母年老体弱,想让他出去工作养家,他却置若罔闻,买了几十包书回来,天天缩在家里看书,吃饭都要吃现成的。

村子里的人都盖了新房,只有李明亮一家还挤在几十年前的破屋子里,令人心酸。

父母之情深似海,父母之恩重如山。

养育一个孩子不易,培养一个博士更加难。

“学霸废人”是怎样炼成的?

李父说李明亮读书这些年光买书就花了几万块,这些钱都是全家人从牙缝里剩下来的,本指望他读书有出息,没想到落了这样一个结局。

读书背后的终极意义应该是责任,是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而不是修炼成一个“学霸废人”。

“学霸废人”是怎样炼成的?

那么说到这里,这个“学霸废人”如何炼成的?

李母说,从小他学习成绩就非常好,凡有所求,自己都尽力满足,只想他一心好好读书。衣、食、住、行自己能为他代劳的,就决不让他动手,久而久之,养成了他“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

“学霸废人”是怎样炼成的?

而他却将母亲几十年的付出视作力所应当,甚至已经将压榨母亲的血汗当成了习惯。

几十年如一日的专职啃老,成为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米虫”。

在《触龙说赵太后》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爱孩子,会从长远考虑来为孩子打算。

“学霸废人”是怎样炼成的?

读书是成长进步的阶梯,他们愿意竭尽全力地供子女读书。

然而有些孩子,却将父母呕心沥血的供养当做自己懒散懈怠的温床。

校园是美好的象牙塔,但是迟早也有走出校园,面对社会,面对现实的一天。

学生,只是人生的一段时期,不是一生的职业。

将近四十岁的你,应该挑起家庭的责任,做一个有担当的男人。

“学霸废人”是怎样炼成的?

每个父母都希望子女好好读书,并愿意为之无私付出。

但是“读书”的期限并不是一万年,时光在跑,父母会老。

父母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但不是你坐吃山空的资本。

你可以不是学霸,但不能做一个“学霸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