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舊影1917年,九宮八卦的山城古城門


重慶府文廟位於臨江門內,建於宋紹興年間,明洪武四年年重建。在明清兩朝數百年,不斷地得到培修與維護,到了清宣統元年,川東道臺衙門又將文廟加以大修擴建,以擴大規模。

文廟門外,就是泮池,也就是夫子池。泮池的由來,說的是孔子當年講學的地方,有一小池,孔子常在池子裡洗筆洗硯臺,叫洗墨池。後來各地修建文廟時,也都建有泮池。這泮池較大,說是“周近八十一丈,闊二十四丈,深五尺,”種有荷花。

文廟的大成殿正中,面朝南方,立著孔子的木雕像。以區別泥胎佛、道塑像,以示正統。大成殿外面,有名宦祠、鄉賢祠,供奉著本土德高望重的賢達士紳。主殿大成殿前的月臺3層,皆以石欄圍繞,這在眾多文廟中是很獨特。

清光緒十六年,中英簽訂《煙臺條約續增專條》,重慶開為商埠。光緒十七年,重慶海關在朝天門附近設立。 光緒二十一年,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打敗,根據當年4月簽訂的《馬關條約》中規定,重慶成為第一批向日本開放的內陸通商口岸。

重慶城門一般指重慶古代環繞渝中半島近八公里城牆的門,九開,八閉,共十七座。另江北古城城門共十座,佛圖關城門四座。

公元前316年,為鞏固秦朝統治,張儀在故巴國國都江州始築城牆,南宋時期蒙古南侵,彭大雅據半島地勢築城,基本形成重慶古城牆格局。明太祖洪武四年,戴鼎在舊址建成象徵“九宮八卦”的九開八閉共十七座城門。

自古以來,重慶就因處於兩江相匯,而水域通達,從朝天門碼頭到新建的寸灘集裝箱碼頭,重慶碼頭一直是長江流域水運往來的要地,早年間重慶的“巴渝十二景”中與碼頭相關的就有五處之多。

清朝巴渝十二景中的“字水宵燈”,指的是當時重慶萬家燈火的場面,其實有很大一部分燈火是來源於船戶。當時到了夜晚,最熱鬧、燈火通明的就是雲集在碼頭邊的這些船隻,船上的人家聚在一起,或吃火鍋,或聊天、賭博,燈火將長江照得通明,成為最早的“重慶夜景”。

民國十八年,重慶正式建市,編制為國民政府二級乙等四川省轄市,首任市長潘文華。民國二十四年2月10日,以劉湘為首的四川新省府在重慶成立。6月18日,四川省政府遷離重慶。【重慶舊影,1917年。攝影:甘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