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品味龍門詩詞之美


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品味龍門詩詞之美


詩詞,真正打動人心的是那從自然而來的,細膩而溫柔的情感。

讀詩詞,如同赴一場心靈的盛宴,經由它銜接自然和生活、跨越古今時空,款款而來,觸動人心。一起讀一讀龍門的古詩詞,讓我們在古詩中尋找力量和啟迪,不負時光,更上一層樓!

若能把古詩詞的學習跟現實生活產生聯繫,用身邊的事物引導我們體會古詩詞中蘊含的美,那些古詩詞才真正有可能住進我們的心田。接下來,小編推薦的幾首龍門詩詞,不僅可以更好的瞭解詩詞以及詩人的創作背景,同時,背誦完這些詩詞,再置身於龍門,便能更加深刻的體會詩人所感,將詩詞銘記於心。

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品味龍門詩詞之美


龍 門 

司馬光 (宋)

石樓臨晴空,南眺出千里。

人憐山氣佳,餘嘆禹功美。

想彼未鑑時,極目皆洪水。

誰知耕桑民,倖免魴與鯉。

司馬光作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官至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正是這首《龍門》,讓司馬光寄情於景,心繫貧苦百姓,感嘆大禹治水,造福一方。

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品味龍門詩詞之美


三 龕

張耒 (宋)

萬穴列巖壁,三龕獨雄誇。

封山鑿其骨,開像儼且呀。

悲哉輕人功,不計歲月賒。

像成竟何補,國破荒蓬麻。

悠悠清伊水,去去縈山斜。

晚渚棲暝鷗,夕波戰餘霞。

陵谷良未遷,古今如轉車。

應有千年鶴,歸金如諮嗟。

作為在詩歌龍門平臺點擊率排名第三的詩詞,北宋文學家張耒的《三龕》氣勢磅礴,品讀之餘令人心潮澎湃,當我們誦讀此詩,感嘆古人艱苦創造,艱辛開窟造像的歷程之餘,學習的道路上,也同樣要有著堅韌不拔,不怕艱辛的勇氣與刻苦。

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品味龍門詩詞之美


同樣在詩歌龍門平臺點擊率奪得榜首的是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課堂上、課本中這首詩詞朗朗上口,寓意深刻。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他是中唐時期影響極大的大詩人,在詩歌的創作上,他提出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在中國詩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他的這種詩歌理論對於促使唐代詩人正視現實,關心民生疾苦,是有進步意義的。對唐中時期逐漸偏重形式的詩風,亦有針砭作用。。白居易一生創作3800首詩作,直到今天,還有2800首傳世,這在歷代詩人中,是很少見的。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是一首送別名作。春草與別情,早在楚辭時代就已有聯繫。這首詩從《楚辭》中“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演化生髮而成,以比興手法表現送別情懷。詩的意思是,原野上青草鬱鬱蔥蔥,鮮活又茂盛,年年歲歲,枯萎了又蒼翠。野火再猛,也燒不盡它們,春風一吹,青草就復生了。遙遠的古道,瀰漫著芳草的馨香,陽光照耀下,一片碧綠的青草連著荒城。如今又送友人踏上古道,望著茂盛的芳草滿懷離情。

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品味龍門詩詞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