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乳山绿意浓

——乳山市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成效显著

过孤山脚下,悠悠乳山河白浪卷雪、奔流入海;登顶遥瞰,2000余亩林海疏密有致、一望无际。一路走来,林海莽莽,清泉流响,仿如置身山水画中。

谁能料想,在半年前,大孤山镇附近的树木还是稀稀落落,寥寥无几。

林海千亩,非一日之功。近年来,乳山市对林业民生工作狠抓不懈,以线带面建设“绿色通道”,管护抚育森林15万亩,组织退耕还林、还果5万余亩,生态环保观念在群众中蔚然成风。

“绿色通道”见成效

往年夏日,309国道乳山车道至青山一段的绿荫只堪蔽住浮土,今年却花木丰茂,成为一道翠绿的城市风景线。这得益于乳山市针对四条干线公路启动的“绿色通道”项目。

“从前这里阳光刺眼,易引起行驶危险。晴天开车要戴墨镜,才能保证视野。同时,道路两边缺乏成规模缓冲绿化带,车辆一旦侧翻,人员伤亡会更严重。”乳山市出租车司机王良刚说。如今,该路段不仅绿树成荫,还建起了15米宽的道路景观带,形成了强大的安全屏障。

改善过路群众驾驶感受的同时,道路景观也产生了极大生态效益。乳山市林业局副局长赵松宁说:“道路两侧固有绿化树木较少,园林景观效果不好。随着‘绿色通道’的延伸,这一现象得到有效改善。”

根据《乳山市2017年度林业生态修复与保护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和《乳山市2017年度林业生态修复与保护试点工程作业设计》,乳山市在309国道车道至青山段、208省道乳山寨至309国道路段、208省道流水头至东井口等路段实施专业绿化,在马石山烈士陵园流尚线附近打造景观小品,并根据绿化带宽度、道路高低等情况,制定3种绿化模式,打造绿色生态廊道。

乳山“绿色通道”建设成效显著,项目地区,造林成活率高达90%以上,生物量增加30%,水土流失量减少40%。如今,四条绿化总长56.08公里、面积1500亩的“绿色通道”已经建设完毕,进入最终的验收阶段。

路因树而翠,水因树而明。乳山市的景观绿化不仅体现在道路两侧,更蔓延到乳山河两岸,4800亩防护林颜色缤纷、灿如锦缎,自河道两侧外延50米,樱花、紫叶李、蜀桧、紫薇、龙柏等灌木及常绿树种相交辉映,投影在清澈河流中,仿佛水中蜃楼;3510亩的黄垒河岸上,原有绿化带得到统一规划,采用带状混交、常绿与落叶混交模式栽植各类花灌木、苗木33万余株,风吹绿岸,林木轻摇,两岸新绿与900余亩农田、村庄和谐交融,成为河道两侧秀美的风景线。

这近万亩河滩绿化,只是乳山市水域绿化大项目中的一景。今年以来,乳山市大力推进河库绿化,预计年内将完成乳山河、黄垒河在内的12条河流及4个中型水库的绿化工程;同时,对潮汐湖湿地公园投资5.5亿元进行绿化改造,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激发周边土地活力、提升区域竞争力,全力打造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大地图”上绿意浓

“乳山市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世界银行贷款山东生态造林项目。”来自加拿大的竣工验收检查团团长、总负责人白特年给予乳山生态造林项目以最高评价,并表示出继续投资意向。这在20余年世行在华投资的各类项目中,堪称罕见。

打铁必须自身硬。对国际投资的持续吸引力,源于乳山高标准、高质量的造林工作。青山巍然,300万美元建立起来的5万亩山林,是乳山不懈绿化的见证。

乳山寨镇到根见村,顾名思义,是一个走到山根才能看到的小村庄。村东不远,乳山河奔流入海。依山观澜,听起来诗情画意,但在从前,村民们却从不引以为荣,原因在于周围山地多为荒山和火烧迹地(森林中被火灾烧毁后尚未长起新林的土地),土地荒芜、颜色单调。每逢夏日,带给村民的只有闷热。

“自从周围实行退耕还林和荒山绿化,俺们干完农活,还能找个树荫聊聊天。”提及新变化,村民王映霞笑称为“三年人不见,三年不见人”,刚刚造林时,只能看到星星点点新绿;三年过去,4000亩荒山绿荫一片,在树林外向里看,已连人影都望不到。

而在海阳所镇杜家岛村、双峰庄、后山于家村,夏村镇阜西庄等造林现场,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记者借助2010年至今的卫星图查看了这些地区的“变脸术”:原本黄绿色的一片片山地,在交错的图片里渐渐变色,在如今的“大地图”上,已经称得上青翠欲滴。

在吸引国际投资改善生态的同时,乳山市还在内部进行突破,进行招投标,将绿化工作承包给企业。同时明确管护抚育期限由一年变三年,花钱买活树、买生态;通过荒山外包、旅游开发等手段,引导投资商进行“立体式”绿化、“插空式”补植,在绿化盲区进行补植,森林覆盖面积得到针对性提高。

今年以来,乳山市通过社会招投标,在乳山寨镇、冯家镇、大孤山镇、诸往镇的宜林荒山荒地和火烧迹地新建沿海防护林4000亩,主要栽种刺槐、黑松等树种,在保证森林覆盖率的同时,使绿叶与彩叶混交,打造“四级多彩”防护林网。山青、水绿、海碧、天蓝,放眼卫星地图,今年新种下的4000亩防护林与20余万亩“前辈”四面铺开,如一幅新写就的绿色长卷。

按乳山市关于林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将规划完成造林总面积11万亩,管护抚育森林10万亩,按省级自然保护区标准完成乳山河湿地等项目,并实行瘠薄山地造林生态修复,在瘠薄裸岩山地植树4000亩。

全民加入“复绿潮”

六年前,在牟平与乳山交界处的凤凰崖村,一道雷电劈中树木,大火将数千亩山林烧成平地。然而在今天的卫星图上,这片火烧迹地再次萌出新绿。

这片新绿,是6年以来,68岁的宋德松老人以一人之力,包山种林,在凤凰崖村种下的2000亩树木。

赵松宁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着如今的凤凰崖村。蓝天白云下,挺拔的樟子松如同哨兵,在山坡上整齐列队。赵松宁表示,宋德松老人种树,是自己到南方选种、育苗,回来拿着尺子一点点比着种下。如今6年过去,老人承包的山头已然翠色满山。

主动加入“复绿潮”的村民不止宋德松一个,夏村镇村民梁永刚也是其中一分子。梁永刚是最早参与退耕还果的村民之一,在曾经的田地上,办起了红红火火的核桃园。对于为什么要响应退耕还果号召,梁永刚的思路很清晰:“每亩地退耕补贴从200元提高到300元,除了使我们收入变高,还能让生活环境更美好。”

随着退耕还果工作的推进,板栗、大樱桃、阳梨等产品不但给“新农民”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赢得了国家颁发的林产品“绿色”证书。随着一项项优惠政策的施行,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到还果复绿中来。

一个人,一村人,一城人……绿色就是最好的宣传,复绿之风吹遍乳山每个角落。

4月9日,乳山市迎来了今年第二个“植树节”。活动一发布,市民纷纷响应。林业部门的电话成了植树热线,短短一天时间内,筹备的5万棵树苗,已在大地上向阳而生,为乳山披上300多亩新绿。

这股“复绿潮”还带动了林木种苗和花卉业迅速发展,目前,乳山已有各类形式的苗圃58家,全市林业育苗面积达到1.5万亩,苗木总产量达1500万株;全市现有花卉温室大棚种植面积达28940平方米。

母爱乳山绿意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