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推荐10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第62天《悯农》



人民日报推荐10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第62天《悯农》



>> 译文 <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 作者 <<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代表作为《悯农》。

>> 赏析 <

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 故事 <

这首《悯农》无人不晓,但是作者李绅却鲜为人知。李绅自幼好学,二十七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博,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bó)州探亲访友。恰巧遇到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逗留一天。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何得千里朝野路,累(lěi)年迁任如登台。”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台这样快就好了。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了。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下了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悯农》。

李逢吉当时听了,连说:“好,好!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饭得来都不易呀!”李绅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又吟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逢吉一听,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吗?这小子好大胆,回到书房,李逢吉对李绅说:“你能否将刚才吟的两首诗抄下来赠我,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场。”李绅沉吟一下说:“小诗不过三四十字,为兄听过,自然记得,何必抄录?若一定落笔,不如另写一首相赠。”李逢吉只得说:“也好,也好。”于是,李绅又提笔写下一首《苦辛吟》。

写好后,李绅递给李逢吉。李逢吉看了,觉得这首诗在指责朝廷方面,比上两首更为具体。第二天,李逢吉便辞别李绅,离亳(bó)进京了。李逢吉表面上对李绅很好,可内心里却想拿他作垫脚石,再高升一级。他回到朝中,立即向皇上进谗说:“启禀万岁,今有翰林院学士李绅,写反诗发泄私愤。”

武宗皇帝大吃一惊,忙问:“何以见得?”李逢吉连忙将李绅诗奉上。

武宗皇帝召李绅上金殿,拿出那首诗来,李绅看看,说道:“这是微臣回乡后,看到民生疾苦,即情写下的,望陛下体察!”

武宗说:“我在朝廷里太久了,忘了民间百姓的疾苦,这是我的不对啊,多亏了你提醒。我现在封你为尚书右仆(pú)射,以便于一起商量朝廷的事情,治国安民。”

李绅叩头道:“谢皇上!”

武宗又说:“这也要多亏了李逢吉的举荐。”李绅于是对李逢吉感激不尽。而李逢吉呢,听说李绅反而升了官,又惊又怕,正胆颤心惊,李绅却登门向他表示谢意,李逢吉更是蒙在鼓里。

不久,李逢吉被调任为云南观察使,降了官,这时他才感到自己是偷鸡不成倒蚀把米。

>> 思考 <

【上期参考答案】:

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本期要求】:你知道世界粮食日是哪一天吗?知道的小朋友快把答案写在留言区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