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师范大学,为自治区重点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入选高校,是自治区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和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前身是内蒙古师范学院,1952年5月5日成立于当时的首府乌兰浩特。1953年8月,由张家口师专和绥远师专合并成的内蒙古师范专科学校并入。1982年,学校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并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大学。2000年7月,内蒙古教育学院并入。

截至2016年5月,学校有盛乐校区和赛罕校区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3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20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8亿余元,馆藏图书230余万册;下设33个二级学院,4个合作办学学院,1个独立学院,开设79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2053人,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24524人,各类研究生4168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5756人,各类留学生264人。

内蒙古师范大学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徽

1、校徽主体以蒙古文“(教师)”字型变形为钥匙图案。蒙古文象征内蒙古地域概念;“(教师)”体现学校的师范性;钥匙图案喻意教师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整体喻意“内蒙古师范大学”,体现学校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

2、校徽整体圆形,外圈蒙、汉、英三种文字围绕,体现学校严谨的教学氛围,体现各民族师生的团结、体现学校改革开放的发展思路;

3、校徽颜色为绿色,象征着内蒙古大草原,喻意着生命和活力。

精神文化

校训:献身、求实、团结、奋进

献身, 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生命献给祖国、人民或事业。 求实: 讲求实际;客观地或冷静地观察以求得对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求实精神。 团结,是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精神。 奋进:“奋”者,振作而鼓劲,“进”者,不停步,不停顿,勇往直前。

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5月,学校共有内蒙古自治区一级重点学科1个,内蒙古自治区二级重点学科12个,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5个,校级重点学科37个;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4个、二级学科131个,硕士专业学位10种。

重点学科

重点建设:课程与教学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科学技术史、人文地理学、动物学、民俗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数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专门史、材料物理与化学。

重点培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体育教育训练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土地资源管理。

学位授予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科学技术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6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有内蒙古自治区级品牌专业32个,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蒙古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内蒙古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内蒙古自治区精品课程73门。

国家级精品课程:蒙古民俗。

国家级特色专业:体育教育、土地资源管理、美术学。

国家级综合专业改革试点:地理科学。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历史学、汉语言文学、美术学、心理学、体育教育、土地资源管理。

内蒙古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实验中心、地理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美术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实验中心、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工作室、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等。

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汉语言文学、经济学、心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历史沿革

内蒙古师范学院

1952年5月5日,内蒙古师范学院成立于当时的首府乌兰浩特。

1953年8月,由张家口师专和绥远师专合并成的内蒙古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内蒙古师范学院。

1954年7月6日,教育部同意原内蒙古师范学院与原内蒙古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后称为“内蒙古师范学院”。院址设在呼和浩特市,下设蒙文部和汉文部。11月24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将呼和浩特市第三中学改为内蒙古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1955年,全部师生迁到新城南门外的新校园。

1956年,学院成立函授教育科,设汉语文、蒙语文、数学三个专业。

1958年,增设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五个专业的专科和本科,与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著名院校合作试办研究生教育。

1959年,成立函授部。

1964年,学校成立附设函授大学,先后在牙克石、通辽、赤峰等地设立函授站,形成了完整的函授教育体系。

1971年,学校试点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2年,学校全面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6年,学校恢复函授教育。

1978年,开始正式招收研究生。

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

1982年,学校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并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大学。

1983年,恢复内蒙古师范大学附设函授大学,学校成立干部培训部。

1994年,内蒙古师范大学与马来西亚国际现代设计集团联合创办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成立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1997年,学校成立了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获准开展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

1999年,学校成为开展在职攻读教育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试点单位。

2000年7月,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关于高校结构性布局调整的决定,内蒙古教育学院并入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1年,学校成立了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地理科学学院、蒙古学学院。

2002年,学校开始立项建设盛乐校区。学校相继成立田家炳教育书院、旅游学院。

2003年,学校成立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2004年,学校成立教育科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传媒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2006年,学校成立法政学院、经济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社会学民俗学院、科学史与科技管理学院,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2007年,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鸿德学院。

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成为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入学资格的高校。

2013年6月,学校入围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2014年,学校教育科学学院获批成为教育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民族地区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综合改革”建设单位。

2015年6月,学校加入“欧亚太平洋大学合作网”(EPU)。

2017年2月,学校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免费定向培养师资计划”试点高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