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有咖」用语言点亮东汉历史——齐鲁文化人物 魏新

「齐鲁有咖」用语言点亮东汉历史——齐鲁文化人物 魏新

从网络上搜索魏新,会有一句非常简单而准确的话:1978年12月生人,作家、诗人、学者,他是《百家讲坛》开播以来最年轻的一位主持人,这足以概括出他的杰出与博学,或许对《水浒传》的热爱,才成就了他对东汉的深度研究。

初涉文学创作便获千万点击

上大学的时候魏新看到顾城的“黑暗给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从此喜欢上了诗歌,一发不可收拾,喜欢上了朦胧派诗,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向往理想的国度。

大学毕业,想顺其自然的活着,魏新回到曹县当了一个酒吧老板,让自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写诗,创作。九十年代末期,互联网的发展给广大的文艺爱好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魏新将自己的诗歌发表在网络上,和更多的爱好者交流,也因此结交了很多文艺界的朋友,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给魏新推荐了一份报社的工作,就这样,魏新再次背起行囊来到省城。

家家泉水,户户杨柳,在泉城济南的日子,魏新对文学的创作更加的渴望。

2006年,第一本长篇小说《动物学》上线,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该书浏览量已经超过了一千万,跻身连载图书点击率的前五位。

关于《动物学》,文学界有多种评价。有人说这是一部“中国版的《北回归线》”,还有人说这是“王朔精神”的延续和发展。但魏新认为,《动物学》的故事虽然是从济南开始,又到济南结束,但中间穿插的大部分内容,却是主人公在县城的边缘生活,即使在写城市生活的时候,主人公的思绪也会突然转到县城,

写完《动物学》以后,我想我应该换一个姿势或者换一个角度,去和这个世界对话,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是从我最熟悉的入手,我最熟悉的从小最喜欢的名著就是水浒传,我觉得《水浒传》里面包罗了人间万象,所有的名著都像百科全书一样,虽然时间是写的过去的事情,但是现在很多东西都没有变,现在我们除了信息比较发达,科技比较发达,交通比较方便之外,其实人,人性都没有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依然没有变,这种文化其实一直保留下来的,所以说《水浒十一年》那本书,虽然是以编年体的形式评的水浒事件,去评的水浒人物,但其实说的都是现在的事情,只不过是换一个姿势,换一个预期去表达而已。

《东汉那些事儿》为魏新撬开了《百家讲坛》的大门

「齐鲁有咖」用语言点亮东汉历史——齐鲁文化人物 魏新

2009年历史小说《东汉那些事儿》出版,再次引起广大读者的追捧。魏新和当年的明月一样,都是把大家熟悉又陌生的历史写得丰满、深入人心。 魏新运用了多重视角,在还原历史以真实和质感的前提下,呈现了一个个新的历史画面。

据魏新介绍,《东汉那些事儿》那本书原来那名其实不叫那名,因为当时由于那些事系列非常火,所以书商嘛,书商也是商人,商人总是逐利的,为了让这本书卖的更好,就起了一个当时他不太乐意的这么一个名字,但是可能也恰恰就是这个名字吧,也吸引了不少读者的关注。

「齐鲁有咖」用语言点亮东汉历史——齐鲁文化人物 魏新

某天北京一个书商给他打了电话,说他看到了《东汉那些事儿》这本书,觉得内容非常适合时下很热的《百家讲坛》这个节目,但还需要看看他的现场表达能力,才能最终决定能否登上这个栏目。为了能拍出一个比较像样的视频,我买了很正式的唐装,找了拍摄团队,但在灯光一亮的那一瞬间,从未有过这种经历的我,顿时有些蒙圈,最终在磕磕绊绊中完成了首次“个人秀”,结果当然是被否定了。不过后来好在自己重新调整了个人形象,将照片重新发给导演时,才最终获得了“录录试试”的机会,然后就去北京录,录了两次。

2009年10月,魏新在《百家讲坛》上开始录制《东汉开国》,历时一年时间,以光武帝刘秀为主题的大型历史系列讲座《东汉开国》终于录制完成,共二十五集。2010年10月下旬,大型历史系列讲座《东汉开国》在央视《百家讲坛》热播。

1978年的魏新不仅以出色的口才和幽默独特的讲述方式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也打破了《百家讲坛》主讲人的年龄纪录,成为《百家讲坛》开播以来最年轻的一位主讲人。

尾声:

踏入济南的二十余年间,魏新将自己的青春深深地扎根在了济南这片集现代气息与古老风韵于一体的热土。济南的市井、人文对魏新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自2006年以来,魏新陆续出版了《动物学》、《水浒十一年》《我将青春付给了你》、《东汉那些事儿》、《欢迎来到我们县》等多部书刊,每部作品都受到了读者热捧,并且还在济南、菏泽等地进行了签售。2016年春节,魏新编剧的多部小品登上了央视及各大卫视的春节联欢晚会,并被百姓认可,魏新坦言这些作品的累积,都是老济南真实市井生活的写照。

「齐鲁有咖」用语言点亮东汉历史——齐鲁文化人物 魏新

魏新以他独特的多重视角的叙事方式,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故事变成了一本本生动立体的小说,重新影响和审视着现代的文明。历史不应该只在教科书和博物馆里,每一个城市的穿梭者,都是时间的旅行者、历史的记录者,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一部分,要让历史照进现实,让现实点亮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