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廣濟橋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汪創建,初為浮橋,由八十六隻巨船連結而成始名“康濟橋”。

淳熙元年間(1174年)浮橋被洪水沖垮,太守常煒重修之,並創傑閣於西岸,開始了西岸橋墩的建築,至紹熙年間,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孫叔謹等太守相繼增築,完成了十個橋墩的建造。其中又以淳熙十六年(1189年)太守丁允元建造的規模最大、功績最著而改稱西橋為“丁公橋”。

“神奇”廣濟橋

廣濟橋

紹熙五年(1194),太守沈宗禹“皤石東岸”,築“蓋秀亭”,並稱東橋為‘濟川橋’,接著,太守陳宏規、林驃、林會相繼增築,至開禧二年(1206年)歷時十二年,建成橋墩十三座。東西橋建起來後,中間仍以浮舟連結之,形成了梁橋與浮橋相結合的基本格局。

上述為資料翔實的記載,關於廣濟橋的建成,在潮州民間故事中,還有一段頗具神秘色彩的神話傳說——仙佛造橋。

“仙”指八仙,“佛”即為活佛濟公。

濟公,原名李修元,有道高僧,天台縣永寧村人。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顛,初在杭州靈隱寺出家,後住淨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撰有《鐫峰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主要收錄在《淨慈寺志》、《台山梵響》中。濟公懂醫術,為百姓治癒了不少疑難雜症。而讓濟公真正揚名立萬,讓普天百姓記住他的,卻應歸功於遊本昌主演的電視劇《濟公》。電視劇《濟公》中,似顛似瘋的濟公好打不平,息人之淨,救人之命。其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

歷史上,濟公是否來過潮州,尚未可知。但潮州的民間故事卻流傳著他與潮州廣濟橋的動人故事。

傳說活佛濟公仙遊至潮州,偶遇八仙。八仙正在商量什麼大事,濟公一問,方知為了造橋一事。

原來,八仙中的韓湘子,是唐代大文豪韓愈的侄孫。韓愈因“諫迎佛骨”,惹惱皇帝,被貶到當時被稱為“蠻夷之地”的潮州。韓愈刺潮之後,為潮州人民辦了不少實事、好事。

一日,韓愈登臨東山門,即現在的筆架山遊玩。登高望遠,韓愈見韓江水深流急,兩岸百姓往來都要渡船過江,深感民生之苦。回到府衙之後,韓愈一直心事重重,記掛百姓疾苦。

韓湘子得知叔公心事,微笑說:“這有何難,叔公身為父母官,只須下令修橋造路,不就解了百姓過江之苦?”

“民生凋敝,百廢待興,修橋造路,談何容易。叔公雖有此念頭,奈何有心無力。”韓愈喟嘆,“惡溪水深流急,非神力不可成矣!”

“神奇”廣濟橋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韓愈的喟嘆,觸動韓湘子的竅門:“叔公,韓湘修道至今,功力日進,卻未為百姓造福,叔公剛才的話,為韓湘打開心扉。湘兒有七位師友,合稱‘八仙’,七位師友法力皆在湘兒之上,合八仙之力,想必能為百姓修橋造福,為叔公分憂。”

韓愈一聽,喜出望外,立即敦促韓湘子,依計行事。

韓湘子不敢怠慢,召集其餘七位仙人,共商造橋大計。

濟公得知情況,以為善舉,也欣然加入造橋行列。

仙佛經商議,八仙負責東面一段,廣濟和尚負責西南一段。於是,廣濟和尚與八仙各顯神通,分頭行事。

八仙來到鳳凰山取石,把石頭都變成黑豬,趕往府城。但最後一群豬剛趕到鳳南時,給一個孕婦識破。那孕婦驚叫起來:“石頭怎會走路?”

一句話洩破了天機,石頭再也趕不動了。因此韓湘子負責的東面最後幾墩沒有修起來。

“神奇”廣濟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