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去杠杆无疑是我国宏观经济领域最热门的一个话题。很多人由此将杠杆妖魔化,认为杠杆是毒品,正是因为高杠杆才导致我国近期经济增长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其实则不然。杠杆本无对错,只是面对滥用它的人时,往往显得凶神恶煞,让你深受其毒;而面对善待它的人时,又往往露出天使般的微笑,让你如沐春风。
先来看一组不同收入阶层杠杆率的有趣数据。
下图为2016年一次针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4万个家庭杠杆率(家庭总负债/家庭可支配收入)的调查结果。调查将这1.4万个家庭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低到高排列并平均分成1-10十个组别,分别统计每组杠杆率。
如图,其杠杆率分布呈现出一个不对称的U型,低收入组和高收入组的杠杆率高,而中间收入组的杠杆率偏低。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低收入组收入偏低,又要维持相对体面的生活,不得已寅吃卯粮,是被迫加杠杆;
高收入人群由于信用良好,杠杆资金来源及投资渠道广泛,可以通过主动加杠杆来实现财富的快速增长;
而中间的中产阶级既没有低收入人群生活的压力,又没有高收入人群那么多的资金来源和投资渠道,大多奉行量入为出的投资消费理念,在加杠杆方面相对保守。
同样是杠杆,他可以把低收入人群压得喘不过气,也可以为高收入人群带来持续的财富增值。
杠杆对个人如此,对企业亦如此。
以融创为例!2010年融创中国刚刚上市,按照房地产销售金额排名,你翻遍前30名绝对找不到融创的名字。
然而,仅仅用了七年时间,融创中国2017年全年的销售业绩就达到了3652.6亿元,超越保利地产等老牌房企,成为了全国房企销售第四的行业绝对龙头。
从籍籍无名到行业龙头,回顾融创的快速崛起和扩张之路,有两个关键词始终伴其左右,杠杆和并购。
融创正是靠着激进加杠杆和大举并购这记组合拳,再加上敏锐地把握住了2014至2016年房地产这波牛市,才完成弯道超车,一举奠定其行业龙头的地位。
成功如融创,失败如乐视。
曾经挥斥方遒的贾老板急于打造七大生态,通过大举加杠杆的方式,以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速度在多个领域扩张。
终因为摊子铺得太大,主营业务造血功能严重不足,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而跌下神坛,一度到了退市的边缘,让人不禁唏嘘。
杠杆可以将融创推上行业龙头的地位,也可以把曾经炙手可热的乐视拉下神坛。
那么,杠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如何合理运用杠杆才能让其成为我们财富增值道路上的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
经典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杜邦分析原理给了我们一种答案。杜邦分析指出,一个企业ROE(净资产收益率)的可以分解为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和权益乘数三者的乘积,其中权益乘数为总资产与净资产的比值,即为企业的杠杆率。
如果仅从上诉财务的角度理解杠杆,还是不能触达杠杆的本质。其实只要大家拓展一下思维就能够发现,投资领域中加杠杆的事,绝不仅限于财务资金层面。
可以说,凡是通过付出相应的成本,借助外界的资源来达到财富增值目标的做法都是在加杠杆。这里的资源可以是资本、人力、土地、房产甚至互联网。
拿人力杠杆为例。企业的员工本不归企业所有,企业通过付给员工工资作为成本,借到了员工的人力资源为企业获取利润服务。
雇佣来的员工就是企业的人力杠杆。这和通过付出利息借入资金,并通过资金杠杆投资获取收益并无本质的不同。
再比如互联网。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现在都可以借用互联网来进行品牌宣传、搜集市场信息甚至直接在网上交易。
通过加互联网这个杠杆,个人和企业可以将自己的生意做到网络覆盖的每个角落,而要付出的成本仅仅是一根网线和一台电脑。
互联网极大的价值和极低的成本,使互联网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新的引擎。毫不夸张的说,互联网就是当今时代最大、最好的杠杆。
那么,如何春风得意地利用杠杆而不被其毒害呢?
控制成本收益比。加杠杆的目的是为了财富增长,而杠杆是有成本的。永远只在期望收益大于成本时加杠杆,不能因为一时冲动而盲目加杠杆。
举个例子,作为中产的你一时心血来潮,想效仿很多富人那样加人力资源杠杆,通过雇佣几个家政服务人员替你打理家务,从而把省下来的时间用于赚钱。
于是,你付出了大笔家政服务费,换来了每天几个小时的时间用于工作赚钱。然而,你逐渐发现,你用省下来的几个小时赚取的收入还远远不够支付你的家政服务费。这其实就是一次失败的加杠杆。
抑制自身的赌性。杠杆天生具有自我强化的属性。也就是当外部宏观经济处于上升通道时,利用杠杆可以使你的收益增加的更多,而当外部经济处于下行通道时,你要为杠杆承担更多的成本,而杠杆也随时可能成为压垮你的最后那根稻草。
当你无视成本收益比而盲目加杠杆,希望赶上一波牛市而暴富的时候,请你务必冷静的问一下你自己, 2015年那波场外配资疯狂加杠杆炒股的狂欢中,功成身退的人还剩几何?
到底是要“毒品”还是“春药”,各位自行斟酌!
也欢迎留言讨论这些年加杠杆你身边发生的那些事!
閱讀更多 小白宏觀經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