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是什么,让刑辩培训不完美?

原创|是什么,让刑辩培训不完美?

题记:宰相肚里能不能撑船?

冒昧写这篇文章,也许要得罪人,但在一片赞美和鲜花中,总要有人谈谈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我坚信,当下刑事培训班的主办院校或单位,有这样的胸怀去承接温柔的批评。

1互动不足,拒绝填鸭

做培训,首先是定位目标人群。

个人观点,得青年律师者,得天下。既然如此,我们就得发现70、80、90后律师的特点,那就是:有挑战权威倾向,知识面广,个性突出,可谓藏龙卧虎。针对这样的特点,如继续采取填鸭式教学,一次两次还行,时间长了就审美疲劳了。

50、60后前辈请想一想,为什么您要送孩子去美国、欧洲读书,批判式思维是不是在您的心中已经种下种子。既然律师这份职业本来就是“在野群众”,就无需端着,放下繁文缛节,允许课堂上更活跃、更有趣味。

解决之道:

既然问题出在老师身上,那就从改造老师的队伍开始。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授课教师队伍,对于教学有基本模块要求,不是漫谈式授课,也不是炫耀成功案例,而是把实操要点讲到位,让大家拿回去就能用。不是一个劲儿拍手,哇,老师们好牛×,然后,回家还是按老样子办案,进步甚微。

2刑事辩护,其实是小众

与十年前不同,如今刑事辩护成了“显学”。漫山遍野都是刑事辩护培训班,应接不暇,参差不齐。但,放在历史的维度里考察,理性人都明白:刑事辩护始终是小众行业,与婚姻继承、合同纠纷等服务不一样。

试想,如果刑事案件突然暴增,咱们的生活会变成怎样....

莫要盲目投身刑事辩护行业

,且不说律师伪证罪等风险,市场风险已经摆在那里。眼睁睁看着在某地做商事律师很成功的同学,冲动之下,到南方一座城市开“刑事专业所”,不是我不信你,而是以“刑事立所”,除非大腕撑场,否则举步维艰。

原创|是什么,让刑辩培训不完美?

说句小打击的话,这么多年,见过不少刑辩大腕,几乎每一位都是“天生辩护人”,开庭时的机敏反应有如神助,有一次跟师父开庭,检察官突然抛出新观点,师父几乎没有犹豫,立刻找出逻辑漏洞,当我的反射弧还在奔跑时,人家已经把“斯诺克”回击出去了。我当时就感慨,原来真的有人天生是吃这碗饭的。

当然,像咱们这样的二类人才,通过刻苦训练、不断重复、深钻业务也有希望成为优秀的辩护律师,但如果成为卓越伟大的咖,着实得有天赋,不是培训几天就能得到。

解决之道:

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以市场为导向,不要任性选择小众行业。窄门可以走,但身高160cm的人打NBA,还是善意劝一句:当个爱好挺好,不要指着它吃饭。

3审美总会疲劳

有一年,在某刑事培训班上,W同学闭目养神,我拿手捅一捅他:哥们,咱们可是花钱来听大咖讲课,你睡觉忒可惜了。他微睁眼睛,说了一句:呵呵,我知道他第二段要讲啥,是非法占有为目的,下一段要讲XX案例,最后是10年前的XX案结尾。我摇摇头表示不信,接下来,该导师按照既定剧本讲了下去。我无语了。两年后,再听此课,还是老套路+老案例。

有心人可以观察,这些年活跃在刑事辩护培训领域的讲师,两只手可以数出来。

咱们总是揶揄人家协会不“换新”,是不是有些导师“霸屏”太久,可以放下身段当一段时间学生或者休息一阵子,挖掘一些新晋讲师。这方面,俺也深有体会,为团队购买了一套律师办案系统,让90后律师学习给我们合伙人律师讲课,结果,人家竟然受到启发自行研制了一套催收系统,我们用在服务互金客户上,效率大大提高。

解决之道:

攒局讲课,不是老友聚会,还是以学生为终极服务目标。放下小我,追求大我

,勇敢启用新讲师,提携后辈,传承法律技术,才是“大师之风”

4写在最后....

原创|是什么,让刑辩培训不完美?

不得不说,观众的审美品位越来越高了。还拿着十年前的案例来讲给如今的律师们,着实有点过气。时代在发展,AI都出来了,连法院都开始用区块链了,咱们得跟上形势啊。

如今的犯罪分子也不是以前的风格,而是智商极高、个性奇葩、视角独特的群体,如果服务他们,就必须

理解年轻人。他们素质并不如贪官,但是他们的脑洞大,我们得跟人家同频,起码人家讲“社区”,咱不能理解为小区院子里。

同时,我不赞同一窝蜂拥挤到刑事辩护战壕,正如农民养猪,如果大家都养猪不养鸡鸭,那么第二年猪肉价格大概率下坠,鸡鸭价格上浮。法律服务也是个生意,也得符合“供求关系”定律。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如有得罪,还请前辈、同辈、晚辈法律人海涵!

后记:小编提醒俺,这篇文章会不会引起误会,让法律同行觉得肖飒想当导师?哈哈哈,不用藏着掖着,想就是想。如有大师来聘请,咱为什么不讲呢?成人达己,成己达人。

原创|是什么,让刑辩培训不完美?

《ICO黑洞:创新融资疯狂的背后》

长按二维码,一起购书吧

原创|是什么,让刑辩培训不完美?

把时间交给阅读

注明“飒姐书友”

进入读者群聆听飒姐讲堂

更能买到签名版图书

往期精彩回顾

原创|是什么,让刑辩培训不完美?原创|是什么,让刑辩培训不完美?

肖飒,合伙人律师,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亚太法学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金融科技与共享金融100人论坛首批成员。被评为五道口金融学院未央网最佳专栏作者,巴比特、财新、证券时报、新浪财经、凤凰财经专栏作家。

办公邮箱:[email protected]

原创|是什么,让刑辩培训不完美?原创|是什么,让刑辩培训不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