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春秋》另一面(四)—孔子的家乡是怎么来的?

|通鉴|《春秋》另一面(四)—孔子的家乡是怎么来的?

|通鉴|《春秋》另一面(四)—孔子的家乡是怎么来的?

之前我们讲,周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其:“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行书;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而其封子伯禽就封的封地鲁国,保留了最完整的周礼周制,也成了日后礼崩乐坏天下的一股清流。那这个诞生了孔夫子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6年)武王克殷成功后,大封宗室、功臣和前朝旧人。

|通鉴|《春秋》另一面(四)—孔子的家乡是怎么来的?

周朝诸侯

封纣王子武庚于殷[1],封神农后人于焦,封黄帝后人于祝,封尧后人于蓟,封舜后人于陈,封夏朝后人于杞,封弟弟叔鲜于管,封弟弟叔度于蔡,封弟弟叔处于霍,封召公于燕,封太公望于齐[2],而我们的主角—武王四弟周公旦则被封于“少昊之虚”曲阜,为鲁,是为鲁公。[3]

但彼时,天下初定,周武王自己都经常夜不能寐。为了巩固政权,周武王让周公留在镐京辅佐自己,没有就封,于是周公就做了京官。[4]

武王克殷三年(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驾崩,其子周成王即位,即位时成王年少,周公害怕主少国疑江山不稳,毅然践阼代成王摄政。

|通鉴|《春秋》另一面(四)—孔子的家乡是怎么来的?

曲阜位置

而自己的封地曲阜是东方疆域的重要地区,面对有可能出现的叛乱,周公将自己的长子伯禽派往曲阜,代替自己就封鲁国,与太公望的齐国一同镇守东方边境。伯禽受封,是为鲁国第一任国君—鲁太公。

|通鉴|《春秋》另一面(四)—孔子的家乡是怎么来的?

周公受封的曲阜,在商代属于强大的东夷方国—奄国。

|通鉴|《春秋》另一面(四)—孔子的家乡是怎么来的?

周成王二年,不甘心臣服的纣王子武庚勾结同样对周朝不满的奄国、徐国、淮夷以及姬姓诸侯管叔鲜、蔡叔度等,一起发动了三监之乱。[5]

周成王二年秋,成王在京郊登坛祭祀,派周公东征平叛。周成王三年,周王朝中央军在周公的带领下势如破竹,平息了这场叛乱。

武庚、管叔被杀,蔡叔遭流放,而奄国也被灭亡。

[6]在三监之乱中,伯禽率领鲁国军队跟随周公讨伐奄国,奄国灭亡后,其故土并入了鲁国。

|通鉴|《春秋》另一面(四)—孔子的家乡是怎么来的?

三监之乱

部分奄国人被周王朝迁往西部边陲,其居住地为秦国发祥地。由于奄国为嬴姓,因而奄人即为秦人先民。此事先按下不表,将来我们会详细和大家来聊。

|通鉴|《春秋》另一面(四)—孔子的家乡是怎么来的?

伯禽代替父亲就封之后的前三年,一直没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年才回到京城向周公做“政府工作报告”。

|通鉴|《春秋》另一面(四)—孔子的家乡是怎么来的?

周公问伯禽:“为何那么迟才来向我报告?”伯禽回答:“因为鲁地属于夷人,风俗与周不同,变革他们的风俗和礼仪,花了三年才做完,所以迟了。”[7]

而同样封在东夷之地,与伯禽做邻居的太公望,五个月就回京述职了。周公同样很惊讶,只不过原因是太快了。太公望回答:“我简化了统治东夷人的礼仪,依照他们的风俗来统治他们。”

因为有太公望在齐国的先例,周公在听到伯禽报政迟的原因后,叹息到:“将来鲁国要向北对齐国称臣了!政令如果不因地制宜,民众跟统治者就不会亲近;平易近民,老百姓才会归附啊!”[8]

|通鉴|《春秋》另一面(四)—孔子的家乡是怎么来的?

不得不说,作为一名成熟且杰出的政治家,周公的预见性还是非常强的,终周一朝,齐国始终是东方大地上更强的那个国家。不过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由于伯禽对周礼的“执念”,使得鲁国虽然未曾称霸,却成了周礼最好的实施者和最后的保存者,留下了“周礼尽在鲁矣”的美称。

|通鉴|《春秋》另一面(四)—孔子的家乡是怎么来的?

周朝一直以来都是厚待同姓封国的,鲁国作为与周王室亲近的不能再亲近的诸侯国,更是得到了非常多的优待。

|通鉴|《春秋》另一面(四)—孔子的家乡是怎么来的?

鲁国疆域

由于周公圣德,不仅辅政建国、制礼作乐,甚至还在武王和成王生病时向上天祈祷用自己的生命来代替。因此周成王赐予鲁国郊祭文王”、“奏天子礼乐”的资格,这相当于鲁国成了东方的小“周朝”。

由于鲁国有政治优势,还因为参与平定三监之乱纳入了六个殷商的遗族,同时因为靠近海滨虽不如齐国但鱼盐资源同样不少。因而,从鲁太公开始,经儿子考公酋到鲁真公,历经八代,政局平稳,鲁国都是东方最强大的姬姓诸侯国。

一直到第十三任国君鲁惠公,此时,周幽王众叛亲离,被申侯联合犬戎杀死,周平王东迁重建周朝,是为东周。[9]

|通鉴|《春秋》另一面(四)—孔子的家乡是怎么来的?

此时,鲁国也不太平,鲁惠公虽然在位四十六年,留下的太子允却非常年轻,无法执政。于是庶长子公子息姑为人贤德,被拥戴代行国政。[10]


息姑摄政,是为鲁隐公,《春秋》的故事,也就从此开始了。

|通鉴|《春秋》另一面(四)—孔子的家乡是怎么来的?

[1]《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

[2]《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3]《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

[4]《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5]《竹书纪年·成王》:“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入于邶以叛。秋,大雷电以风,王逆周文公于郊。遂伐殷。”

[6]《竹书纪年·成王》:“三年,王师灭殷,杀武庚禄父,迁殷民于卫。遂伐奄。灭蒲姑。”

[7]《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

[8]《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9]《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鲁孝公)二十五年,诸侯畔周,犬戎杀幽王。

[10]《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鲁惠公)四十六年,惠公卒,长庶子息摄当国,行君事,是为隐公。

|通鉴|《春秋》另一面(四)—孔子的家乡是怎么来的?

往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