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爺爺那輩是這樣過中秋節的


原來爺爺那輩是這樣過中秋節的

原來爺爺那輩是這樣過中秋節的

有人說,中國人總喜歡發明創造屬於節日的特色食物,

大概是因為味道是最深刻的記憶,

不管在哪裡,味道都會帶你回家。

即使只有一天的中秋節,也可以惦記50年,

只因為一個記憶中的味道,叫家的味道。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賞時。

歲月如梭,你有沒有見過幾十年前的中秋節呢?

九月,是豐收的季節,是思念的季節,也是團圓的季節。

時光飛逝,中秋節就要到了,

一到中秋節,想起爺爺曾講述他那個年代的中秋節,讓我記憶猶深。


原來爺爺那輩是這樣過中秋節的


爺爺那一輩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人,那時還是大集體,種地、養牛、養羊甚至種菜都是村集體統一的。還不到中秋節就盼望著一年一次的生產隊殺羊。到了八月十五這天,小孩子們都高興的不得了。一聽到羊叫就知道要殺羊了,於是急忙跑到村廣場,看大人們如何捉羊、宰羊、處理羊下水。

煮羊肉幾乎是寸步不離啊,待到下午三四點,羊肉煮熟了,各家各戶把家裡炒菜的鐵鍋、泥盆子一個一個挨起來排好隊,這時村會計就一個一個數,既不能多了也不能少了。爺爺說記得當時我們村是95戶,核實完畢後,由專人負責舀,先是每戶一勺子肉,然後根據人口多少、勞力多少再適當補加,最後就是舀羊肉湯了,每家每戶至少是三大舀子,人口多的就多舀幾舀子。

爺爺說,那時端著羊肉盆小心翼翼的回家,一邊端著一邊在聞,那肉香氣一陣一陣直鑽鼻孔,真香啊!回到家真想立即喝上它一碗,可是大人們還在地裡勞動,因為八月十五正是收玉米的大忙季節,不到天黑生產隊是不收工的。

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到了久違的羊肉湯,品嚐了大隊供銷社供應的每家每戶一斤的月餅,這可是拿3斤小麥換的,再多也沒有。


原來爺爺那輩是這樣過中秋節的


到了1984年,土地分到戶,每到中秋節村裡還是有殺羊過十五的習慣。只是叫湊份子,或者叫上份子。就是幾家自願組合,合殺一隻羊,有的拿鍋、有的挑水、有的劈柴、有的處理羊下水、有的燒火,一派過十五的熱鬧景象。待到羊肉煮熟了,平均分配好後各家各戶喝酒、吃月餅。沒有上羊肉份子的,今年的中秋節就過的不開心了。

過中秋節吃羊肉的習慣,西北人一直保持到現在,爺爺說過一定要買那種大羯羊,就是價格貴點也要它,只有吃到這種羊才是當年的味道,否則今年的中秋節就不夠開心了。


原來爺爺那輩是這樣過中秋節的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金秋,不僅是個美麗的季節,

更是個收穫的季節,

“中國農民豐收節”

遇上萬家團圓的“中秋節”

你想和家人怎麼度過呢?

原來爺爺那輩是這樣過中秋節的


與家人親手燉一鍋滋補的羊肉湯,

或是煎一塊法式小羊排給家人品嚐!

大羊為美鹽池灘羊肉為你提供新鮮原生態食材。

原來爺爺那輩是這樣過中秋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