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3000+,房價已破萬,爲什麼還有人奮不顧身奔入開封樓市?

月薪3000+,房價已破萬,為什麼還有人奮不顧身奔入開封樓市?

|市場冷,並不代表民眾的購房需求無

目前,開封得平均工資是多少?

不要去看網上統計的數字

因為4000+的平均工資,一定是讓特殊人群看的

綜合我們自己身邊的多位朋友

我們認為,3000+的月工資

在開封市場應該佔據絕對份額


而當下,開封的房價平均是多少?

拋開北大資源未名府和暉達

低價出貨的特殊案例

開封高層的價格應該在9000左右

洋房應該在11000左右


那麼,問題就來了

月薪3000+,房價已破萬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

要奮不顧身的人投入到樓市中?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要搞明白

都是什麼樣的人在買房


剛需者,樓市中最重要的目標客群

真正靠工資而生活的人,來買房

其實所佔的比例並不高

大部分剛需買房者,在付首付的時候

都是在父母的資助下完成的

這並不是什麼不光彩的事情

畢竟房價這麼高,剛需者獨自根本就撐不下來


所以,一套房子極有可能所吸取的

就是兩代人,三個家庭的全部積蓄


投資者,樓市價值延伸而出現的特殊群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中

中國人的財富增長,絕大部分都是源於資產增值

而非工資增值

當人們經歷過購房所帶來的財富巨大增幅之後

所帶來的快感與驚喜

很容易上癮,更容易中毒

對於房產投資,便產生了毫無抵抗的依賴感

購房投資大軍,由此便逐步形成


所以,越是有房的人,就越有錢買更多的房

越是沒錢的人,就越難購入想要的房

月薪3000+,房價已破萬,為什麼還有人奮不顧身奔入開封樓市?


那麼,無論是對樓市恨之入骨的剛需人群

還是對樓市未來無比嚮往的投資大軍

在樓市火爆之時,紛紛全情投入

在樓市冷淡之下,依然不斷試探

這其中的緣由,到底為何?


其一,「有房為家」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

深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思維

很多年輕人嗤之以鼻,對此不屑一顧

認為租房一樣可以解決居住的問題

孩子,你們還是太年輕

等到談婚論嫁之時,沒有屬於自己的新房

誰家會把自己的女兒,安心的交付給你?

同時,租房是不是每年的房租都要漲

買房經歷過首付時的出血之後

每個月的還款額是不是一樣可以視為租房的月租

相對於通貨膨脹,錢幣貶值來說

每月的房貸,相當於在不停減少

若干年還完貸款之後

你便有了一套屬於自己房子

這是不是比租房要划算


其二,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之後

你便擁有了房子的附加值

對於普通剛需購房者者來說

拋開房價漲跌不談

在當下的體制下,房子這款大宗商品

已經和教育、醫療、養老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所以從某種層面說,買房買的也是這些附加價值

這些必須依託於房產才能解決

這也是為什麼,人到中年之後

面對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關鍵時期

會對教育和醫療是如此的重視與關注

這些人買的不是房子

而是一種嚮往且必須的生活訴求


月薪3000+,房價已破萬,為什麼還有人奮不顧身奔入開封樓市?


其三,有了自己名下的房產

就是人生中的一顆救命稻草

在當今社會,很多人總是對於親人付出很多

但對於自己卻毫不在意,保險的概念極其薄弱

萬一家庭出現重大事故或急需用錢的地方

房子作為最後的救命稻草

變賣之後,絕對是強有力的資金保證


其四,從房地產大的週期來看

房價還會一直持續平穩上漲的態勢

這就給投資者一定的機會

投資者越早買入,長線持有之後

低於即將賣房時的市場價格對外出售

一定會有人來接單

只不過,這樣的投資收益在目前來看

絕對不會像前兩年一樣

每年最少有20%以上的增幅

這樣瘋狂增長的樓市已經不復存在

但整體收益只要跑得過銀行利率和通貨膨脹

依然會有投資者不斷進入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當下

還會有購房者,不斷湧入開封樓市的原因所在


月薪3000+,房價已破萬,為什麼還有人奮不顧身奔入開封樓市?


但有人對我說

現在的開封樓市已經進入到寒冬

你沒看到各大售樓部的出貨量都在減少


我則認為,現在的開封樓市

才是真正的正常狀態

市場冷,並不代表民眾的購房需求無

這樣的市場,才是考驗開發商

「抗風險、拼實力、比產品、較服務」的真正較量


如果市場依舊無比火爆

誰還有耐心,願意俯下身來

認真對待每位購房者、認真研磨每一座產品

在此刻,開封樓市內參

願意陪伴開封的每一位購房者

在買房路上,幫你們避坑

在置業途中,為你們省心

這樣,足以

-------------------------------------------

9月26日 開封市區單日商品房銷售數據

成交套數:95

成交價值:80379228.15

簽約套數:117

簽約價值:105083161.8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