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采石磯風景如何?

一顆有故事的小草


送孩子到馬鞍山上大學,有幸到釆石磯一遊!



2018年9月16日早6點多,從旅遊汽車站坐26路公交車到了唐賢街。街上有“釆石鎮”大門樓,街兩邊有很多仿唐朝建築,最氣派的要數門朝北的“釆石第一樓”了。


釆石磯被鎖溪河環繞著,猶如一座島嶼。行自橋東的路南側,面朝東,

有一塊上書“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釆石磯”的大石碑,


過了鎖溪橋,就到了釆石磯景區的售票處了。票價80元。

7點鐘,我就進了大門,遇見兩位湖北遊客,我們一路上山。走到一個路口,下面就是太白樓,我們下去後,還沒開門。這時,一群無錫來的大爺大媽,要去看常遇春的大腳印,於是我們也跟在了旅行團的後面,一起遊覽。路邊有許多美麗的花,過了太平橋,前面就到了江邊。在陡峭的懸崖下面,有一塊巨大的石磯,突兀江中,磯上清晰可見一個約50釐米長的大腳印。遙想當年,常遇春三打釆石磯,面對磯上的元軍及守將蠻子海牙,奮發神力,飛身登上了三丈多高的釆石磯,眾皆披靡!戰神是何等的神勇啊!真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從大腳印向上,是人工開鑿的石階,手扶鐵鏈,蜿蜒而上,就是“然犀亭”了。史載東晉驃騎將軍溫嶠(qiao)在此“然(然通燃)犀照水妖”,後人遂在此建亭紀念,建於清咸豐年間,重修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


再往北為李白醉酒騎鯨昇天攬月的“捉月臺”,又名“聯璧臺”,明正德年間,太平知府傅鑰等“一部四府”官員聯璧登臺,故又名“聯璧臺”。

上有“李白塑像”,1987年製作,3.7米高,合金鋼鑄造,大理石基座鐫刻李白《臨路歌》,中央美院錢紹武教授設計並題書。


繼續前行,有“蛾眉亭”,始建於北宋熙寧三年,此處因“前望東西梁山,夾江相對,婉婉如蛾眉”故名“蛾眉亭”。




拾級而下,就是“三元洞”了,磯上五大洞之首。相傳明初,湖南三位秀才進京趕考,行至此處,突聞岸上有人喊,遂停舟入洞,忽然江面狂風驟雨,船隻盡翻,三人倖免於難。後來三人參加殿試,包攬前三中(狀元、榜眼、探花),並被皇上封得官位。為了感謝神靈的護佑,三人重返釆石磯,在他們泊船的地方修洞築樓,供佛祭神,以此報答神靈的救命和護佑之恩。並供後人祭拜神靈!



洞中供奉的石磯娘娘為孫權之妹——孫尚香。



下有“金牛洞”,深不見底,岸上只聽“咕、咕”的吸水聲,遊客江面乘船可見。不過有一點兒危險,孩子必須有大人帶著才行。

再往前走是“橫江館”,原為驛站,李白曾在此作“橫江詞”,故成為後世文人墨客雅集之地。繼續向前是800米長的“仿古棧道”。


因時間有限,就中途登頂131米的翠螺山頂了。

頂有“三臺閣”,9點開門,登頂五樓有望遠鏡可遠眺滾滾長江。“三臺閣”始建於明末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乾隆年間毀於兵燹,1999年重修。閣建五層,高30米。閣內供奉文昌帝君像,以求地方文運昌盛。三臺閣南側有索道通太白樓西側的翠螺軒,票價30元。我想多看看美景,


遂徑直下山。出了三臺閣西側的小門,大約西南方向,不多遠處,有“李白衣冠冢”墓基1米多,墓周10多米,由拱圓形的長方形青石壘而成,墓前石碑上由林散之於1972年冬11月27日題的“唐詩人李白衣冠冢”八個字,李白墓是在當塗縣青山的!再下幾步,便是“懷謝亭”了,應該是李白詩中懷念謝將軍的地方了吧?

下山途中間或三兩行人,或家人、或情侶、或同學、或祖孫、或旅友,各懷興致!







而後重遊太白樓,遊人如織



已10點了,餘下的匆匆瀏覽一遍後,就趕往火車站回蚌埠了!”

希望下次重遊,不要這麼匆匆了!
文中照片為作者本人拍攝,感覺不錯請點個贊吧!😊


201150317730荊郭居士


秋高氣爽,正是遊採石磯的好時節。帶上帳篷、美食,約上一群好友,共遊採石磯。

景區的大門在東北邊,話說劉翔和吳莎還在景區大門前秀過恩愛哦!

跨過鎖溪橋入園後,門口有許多人文小景點,因為仔細遊覽完景區需要較長的時間,為了便於掌控時間,最好先直奔南邊的重要景點太白樓,回頭出來時再遊玩這些小景點。

太白樓為紀念李白而建,現在看到的是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重建的,前進是三層高的閣樓,後進是祠堂,左右有迴廊相連。在它隔壁的李白紀念館內,陳列著和李白相關的詩集、字畫等文物。

太白樓東北邊的謫仙園為江南園林風格,不少遊客走累了就會在亭臺樓閣裡坐一會。

翠螺山半山腰還有李白衣冠冢,墓用青石壘砌,基高2米,直徑5米,墓碑上鐫“唐詩人李白衣冠冢”。四周松柏簇擁,芳草菲菲,環境幽靜。

上翠螺山可在太白樓西邊的翠螺軒坐索道,直達山頂的三臺閣,單程30元,由於爬上山頂只需30分鐘,所以不是很建議坐。你可以先去遊覽沿江古棧道,古棧道通向翠螺山的北坡,北上南下,不用走回頭路。

站在三臺閣的最高層第五層,往西能俯看長江與農田,往北能見到小九華山

太白樓面臨長江,背連翠螺,濃蔭簇擁,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古建築。


馬鞍山生活


提到馬鞍山採石磯,我們就會想到詩人李白的千古名篇《夜泊牛渚懷古》,“牛渚西江月,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相傳三國時採石磯曾產五彩石,因其形狀如蝸牛,又有“金牛出渚”的傳說,因此採石磯又叫“牛渚磯”。因此李白詩篇裡的“牛渚磯”實際上也就是採石磯。

馬鞍山採石磯景區,位於我省馬鞍山市西南5公里處的長江東岸,與南京燕子磯、岳陽城陵磯並稱“長江三大名磯”,採石磯居三大名磯之首。

採石磯歷史悠久,名勝眾多,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譽。古往今來,採石磯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登臨吟詠。李白就曾多次來到採磯山遊覽,並寫下了《橫江詞》、《牛渚磯》、《望天門山》和《夜泊牛渚懷古》等50多首膾炙人口的詩篇。而他身披宮錦袍、泛舟賞月、跳江捉月、騎鯨昇天的神話故事,還在民間廣為流傳。

在太白樓上遠眺,千里長江,盡收眼底,因此太白樓有“風月江天貯一樓”之稱。千百年來,有無數文人墨客來此憑弔。

採石磯不僅擁有全國最大的李白紀念館,還有馳譽江南的三元洞,這是採石磯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

採石磯還是我國早期的佛教勝地之一,山上的廣濟寺自古就是江南名剎。千百年來香菸嫋嫋,給採石磯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這樣一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結合的天然公園,交通也十分便利。採石磯風景區離馬鞍山市僅5公里,多路公交車可直達。

到了景區之後,我們可以順著這個路線遊覽:景區大門→太白樓、謫仙園→燃犀亭→蛾眉亭→三元洞→古棧道→三臺閣→廣濟寺→林散之藝術館→萬竹塢→延園→翠螺灣→大門

在景區也可以坐索道,採石磯索道位於翠螺山中,自翠螺軒飯店至山頂三臺閣。

我們還可以在三元洞下乘長江遊船觀賞採石磯。


安徽網


採石磯沒有很多大景區的壯闊宏偉,但是是小資情調的絕佳去處,小而精緻,裡面類型比較豐富。適合三五朋友相聚遊玩,半天就能結束。採石磯是長江三大名磯之一(另兩個是南京的 和岳陽的城陵磯),位於馬鞍山市區西南約5公里處,海拔131米的 探入西側的長江,月牙形的鎖溪河包圍了山的東面。採石磯因李白而出名,相傳他醉酒後赴江中捉月,溺死於採石。遊客來尋訪詩仙足跡的同時,還可以看到秀麗的園林景觀和壯闊的長江水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